通常情况下,建制市的行政级别越高,城市规模就越大。比如我国四大直辖市中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天津市和重庆市两个直辖市的城市规模也可以排名全国十大城市前六七名之内。而我国的副省级市如深圳市、广州市、成都市、武汉市、南京市、杭州市、西安市又比所有的普通省会地级市城市规模大,地级市又通常比大多数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大。但是却也有例外,比如我国城市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如昆山市、义乌市、晋江市、普宁市等均为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这些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就比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所有的地级城市都要大。

又比如新疆的第二大城市就不是地级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和吐鲁番市,而是县级市库尔勒市,甚至新疆第三大城市喀什市都是县级市。同样的情况,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也不是地级海东市,因为海东市两个市辖区乐都区和平安区的主城区相距较远,属于两个空间实体城市。而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也是县级市即格尔木市。那么仅有西宁市和海东市两个地级市的青海省,目前其余地级行政区全部为民族自治州,根本没有可以设立地级市(撤地设市)的地区了,是否可以考虑将全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从海西州划分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地级格尔木市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其实设立格尔木地级市是可行的,但是却存在不少的障碍。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简单分析一下格尔木升格地级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障碍和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格尔木市升格地级市的必要性

(一)青海省缺少经济增长极,需要将格尔木市升格为地级市

2021年青海省完成生产总值3346.63亿元(经最终核实,2021年青海全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385.1亿元,2022年青海省GDP为3610.1亿元)。整个青海省的GDP总量竟然还没有排名全国GDP百强市第90名的云南省曲靖市多。省会西宁市就更低了,2021年西宁市以GDP总量1548.79亿元排名全省第一,海西州以GDP总量713.78亿元排名全省第二,海东市以GDP总量554.71亿元排名全省第三。青海省第一的西宁市经济总量还没有全国百强县第一名江苏省县级昆山市(4748亿元)的三分之一。可见青海省急需培育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性。

2021年全国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中,青海省会西宁市以GDP占全省比重46.28%,位列全国第三名(首位度是指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中心属性的重要指标,是城市聚集力、辐射力、引领力最直观的体现)。这说明青海省经济第二的海西州和第三名的海东市发展不够给力。而作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全省县市区经济总量第二(仅次于西宁市城西区)的格尔木市,在青海省县(县级市)中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在青海省仅有两个地级市(西宁市和海东市)且未来基本就不会再有地级市的情况下,将格尔木市升格为青海省第三个地级市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利于增加青海省的经济增长极,壮大青海省的经济综合实力。

(二)从优化青海省城市体系角度,有必要将格尔木市升格地级市

由于青海省建制城市不多,目前只有西宁市和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茫崖市、玉树市、同仁市等7个建制城市。其中除了省会西宁市外,格尔木市算是青海省最有知名度的城市,其余的城市都没有太多的名气(玉树市、德令哈市和茫崖市稍微有一点名气)。而且青海省的城市体系不够科学,目前只有一个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即省会西宁市,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和Ⅰ型小城市(城区人口20万至50万的城市)缺失,全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和第三大城市海东市均为Ⅱ型小城市。

因此,从优化青海省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城市体系的角度来考虑,也有必要将格尔木市升格为地级市。从而可以着力把格尔木市在短期内培育成Ⅰ型小城市,未来可打造成中等城市。这样青海省的城镇体系将优化成比较科学的“金字塔”型,有利于整个青海省的区域统筹和均衡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影响格尔木市升格地级市的障碍因素

(一)影响格尔木市成为地级市的因素之一:民族自治州不可能跟地级市合署办公

前面已经分析了将格尔木市升格为地级市的必要性,但是为何青海省迟迟不实施呢?难道青海省觉得没有必要吗?其实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青海省早在23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将海西州委州政府由德令哈市搬迁到格尔木市。

2000年海西州人民政府撰写了《关于州政府驻地迁移格尔木市等有关问题的请示》〈西政[2000]12号),请示内容是将海西州的州委州政府驻地由德令哈市迁移至格尔木市,并考虑设地区级建制的格尔木市即地级格尔木市,地级市格尔木市的行政区域范围与现海西州的行政区域范围重合,地级格尔木市人民政府与迁址后的海西州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

但是这个请示方案显然很不现实,因为我国从来没有将自治州与地级市合署办公的先例。因此,最终国家并没有批准同意海西州搬迁州府的申请,后来就再没有提过搬迁州府的事情。因此,格尔木市成为地级市的设想就不了了之了。

(二)影响格尔木市成为地级市的因素之二:民族自治州从未有改地级市的先例

格尔木市无法升格地级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比较难以处理与海西州的关系问题,因为根本不可能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改为地级市,毕竟我国从未有过自治州改地级市的先例,民族自治县改县级市或市辖区倒是有先例,比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改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等。假如把海西州改为格尔木地级市,这又违反民族区域自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目前共有30个民族自治州,而且从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后,我国的30个民族自治州的数量就再没有新增过,也没有减少过,这30个自治州中根本不可能有哪一个会撤销。因此,海西州也不可能会被撤销,自然就无法将海西州改为格尔木地级市。

(三)影响格尔木市成为地级市的因素之三:格尔木市一直以来就属于海西州管辖范围

格尔木在历史上就一直由海西州所辖,海西州长期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擅自分割开来。1954年1月25日,经国家批准同意,青海省设立了专区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自治区首府驻察汗乌苏)。1955年12月12日,“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这个时期的格尔木是属于海西州管辖的区域。

格尔木跟海西州分离的时间,只有1955年为了开发我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经国家批准同意,在格尔木设立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也就是从1955年开始,以格尔木为中心的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从海西州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地级行政区。然而在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等于是柴达木行委与海西州政府合并了。也就是从1955年至1959年这4年时间,格尔木才不属于海西州管辖,但是这段历史比较短。

(四)影响格尔木市成为地级市的因素之四:拆分出格尔木地级市后的海西州不足以支撑一个自治州

对于做大做强格尔木市,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格尔木市要想升格为地级市,那就必然要拆分海西州。然而海西州虽然面积比较大,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面积32.58万平方千米,下辖3个县级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3个县(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共计6个县级行政区,另设有大柴旦行政区,但是整个海西州总人口只有46.82万人(七人普数据)。

由于格尔木县级市常住人口为22.19万人,占了整个海西州的一半左右;格尔木市域总面积达119263平方千米,是海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县市,2021年格尔木市GDP总量高达367.14亿元,是青海省第一经济强县,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7.38%,GDP占全海西州经济总量的51%。可见格尔木县级市在海西州的重要性,单独把格尔木市从海西州划出去,就能让海西州各项指标断崖式下跌,更不要说从海西州划出来一个地级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从海西州拆分格尔木地级市出来,格尔木地级市必然要把茫崖市(七人普1.89万人)和大柴旦行委(七人普1.63万人)以及格尔木市代管的全国最大的飞地之一唐古拉山镇一并划入格尔木地级市行政区划范围,那格尔木地级市总人口达到25.71万人,而剩下的海西州就只有21.12万人,整个海西州的人口不到原来的一半。而且剩下的海西州面积只有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仅有亿元,显然无法支撑一个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