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现在年轻人结婚,婚房成为必需品。很少有媳妇愿意和婆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因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结婚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她想要不受任何人的干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大多数父母关心他们的孩子。甚至在孩子结婚后,他们仍然改不掉操心的习惯。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不会照顾自己。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会成长。父母的过度爱,其实是在抑制孩子的成长进步。
再者,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无法同步。婆媳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分居远比勉强聚在一起要好得多。既能保持距离感,又能显得干净,定期举行家庭聚会,反而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更加珍惜这段亲情。
然而,有些老人不懂得放弃和离开,总是喜欢没事就往儿子家跑。主动上门虽然是老爷子的心愿,但也要考虑到儿媳妇的感受。毕竟是儿子和儿媳之间的空间。越线了。

02
柳青第一次见到婆婆,婆媳一拍即合。老太太一脸慈祥,拉着她的手,一一唤着女儿们。那一刻,柳青坚信,婆婆很好相处,以后两人绝对不会闹矛盾。
谈及婚姻,柳青坚持要有一套独立的房子。她的几个闺蜜,因为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最后都过得很凄惨。这让柳青心里不寒而栗,决定防患于未然,不给婆媳之间制造矛盾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公婆先是不同意,说三房两厅的大房子可以住他们,还说只有一个儿子,老两口分开住会觉得冷清。经过媒人的再三劝说,公公婆婆终于做出让步,为小两口在同一小区买了一套婚房,但柳青的父母只付了一半的货款,房产证上写的是小的这对夫妇的名字是他们结婚时老人送给子女的礼物。
公公以前是做建筑的,柳青和老公工作忙,监督婚房装修的重任就落在了公公的肩上。婚后,岳父并没有主动交出手中的钥匙。柳青有些担心,老公却说,给老人一把备用钥匙是好事。哪天家里有急事,不用他们操心,公公直接上去解决。

03
婆婆一辈子都是照顾老公孩子,没什么爱好。柳青结婚后,本想享受两人的世界,天还没亮,婆婆就做好了早餐送来了。不说吵闹的人,她还闯进小两口的卧室给儿子盖被子。这让新婚的柳青很为难,害得他每天睡觉前都要检查门锁,生怕再被婆婆抓到。
后来,婆婆见门锁着进不来,就换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婆婆真是勤快,把儿子儿媳换下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如果只是帮忙,柳青还是很感激的。她发现婆婆喜欢翻东西,婆婆把她藏在衣柜底下的存折全都找出来当着婆婆的面,她一点隐私都没有。
柳青每次抱怨,丈夫都会张开双臂表达无奈,她这才明白,丈夫是个妈宝。年轻人平时工作忙,周末总想补觉。然而,婆婆看到柳青睡在里面,心里就不高兴了,明里暗里打她打媳妇的样子,弄得柳青真想把房子卖了离妈妈远点-姻亲。 .
儿子出生后,婆婆来得更频繁了,一天要跑十几趟。其实,柳青很感谢婆婆在她坐月子期间的不厌其烦的照顾,只是婆婆太唠叨了,控制太多了,从给孩子喂奶的次数到柳青休息的时候。柳青只要看到婆婆,就觉得很郁闷。

04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情,柳青终于下定决心去换门锁。那天柳青在哄孩子,洗衣机洗完了,柳青让老公去晾干,丈夫却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玩游戏,说怎么可以这件事我会做的,让我婆婆来让她做。婆婆刚来,就说了跟老公一模一样的话,抱怨儿媳妇不该在这种小事上指使儿子。
顿时,柳青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之所以嫁人要分居,是为了调教丈夫。他是男人,必须要负责任。可在婆婆的包庇下,丈夫成了放手的掌柜,柳青立即叫人去换锁。
婆婆开不开门,气了好几天,那天还在门口埋怨儿媳妇心肠坏,还被邻居教育。邻居说的很中肯。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过分干涉别人的生活其实很失礼。父母不能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需要。
在邻居的劝说下,婆婆进行了自我反省。的确,她已经越界了。与其说儿子孙子需要她,不如说她离不开他们。不是媳妇不擅长看家,而是管的太松了,不肯放手,才招来媳妇的不满。由于我的过度介入,儿子和儿媳经常发生感情纠纷。看来以后真的要注意比例了。

05
有的婆婆很委屈,以为自己为儿子儿媳付出了一切,却始终无法温暖儿媳的心,甚至得不到儿媳的眼睛。其实这些都是站在婆婆的角度。对于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儿媳来说,她不需要公婆为他们做牛做马,而是尊重和理解。
婆婆的付出,儿媳倒不是真的忘恩负义,只是她嫁的人是自己的老公,公婆再好,也代替不了自己的老公长大。公婆之所以辛苦,是因为对儿子的爱。如果公婆什么都能指望,丈夫就会有上进心。
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要勇敢地担起这份责任,给妻子安心,给孩子做榜样。
老人退休后,可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晚年的生活,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要知道父母终有一天会当我们老了,早一天给孩子断奶,就是让他们早一点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