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通货膨胀速度是愈来愈快,相应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相较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收入渠道更单一,绝大多数上年纪之人晚年生活的唯一固定经济来源,基本就只有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以及国家发放的其它补贴。所以出于人性化的要求,我国很早之前就开始上涨养老金的最低发放基数,从2005年开始至2022年已经连续上涨了18年。虽然近些年来上涨的比例稍微低一些,但不可否认老人们到手的养老金依旧呈现逐渐上涨趋势,这能进一步保障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此趋势发展,2023年养老金仍旧会接着上涨,养老金计发基数影响的是全体城镇职工。城镇职工又分为企退人员和事退人员,相较于企退人员,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一般更好一些。那么问题来了,2023年再调整养老金时,企退人员涨5%事退人员不涨,是否会更加公平呢?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调整方式并不可行,看完以下3点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第一,不符合养老金的计发原则

我国养老金一直遵循的是“多缴多得”原则,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能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正因如此,很多劳动者才愿意在养老保险方面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也只有这样我国养老金的发放才有更充足的物质保障。如果突然违背这一原则,按照企退和事退来决定养老金的涨幅,必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第二,会激化双方的矛盾

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的贡献相对大,所以单位都是按照较高甚者是最高基数为他们缴费的,很显然这是他们应得的。如果因为他们领的养老金多,就不让他们在养老金的上涨中占据优势,很显然不公平。反观那些缴费基数不够高的企业退休人员,如果他们在养老金的上涨中反而占据优势,必然会激化双方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极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二者完成了统一

2014年10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让事退和企退人员的养老保险缴纳、养老金发放等完成了空前的统一。为了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相关部门还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从2014年到2024年此次过渡才能彻底完成。如果突然又以身份区分二者养老金的上涨,那么之前为改革做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白费。

综上所述,养老金的上涨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按照企退和事退来划分显然不符合实际。如果那些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高的人,在养老金的上涨中不能占据优势,他们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这样一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也会有更多的发放压力,这就违背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