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是致命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应存在于食物中”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公开说出的一段话,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反响,在大家都希望拥有更健康的食品标准时,他提出“争取到2023年消除这些有害化合物”,引发网友的讨论。确实,大家在搜索相关词条,发现反式脂肪酸存在日常的多个食品之中,特别是小孩子爱吃的饼干和蛋糕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新华社转播)
谭德塞在新闻报道中指出,“反式脂肪没有已知的好处,而且捆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会让卫生系统承担高昂的成本”,该视频在曝光后,多方媒体转播,单纯在新华网报道中,就拥有近7万的点赞,1.2万的评论,网友都支持针对“反式脂肪”的问题进行整顿。
在大年初五这个时间点上,大部分人还在老家与家人相聚,各种食物都放上了饭桌,有心人会发现,食品安全已经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时刻,如今再次提到食品之中长时间添加的“反式脂肪”就是一个开端,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反式脂肪”并不是第一次引起世卫组织的注意,早在2018年5月14日,世卫组织就对此发表过一篇文章《在全球食品供应中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副标题是《争取到2023年消除这些有害化合物》,因此在2023年的开春之际再次提到,接下来会有更多详细的措施实施,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此前的报道)
“停用反式脂肪对维护健康和挽留生命极为重要”,因此世卫组织还给出具体的数据证明,“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另外在最新的报道中还强调,“在全球80亿人口中,有超过50亿人的食物中含有工业生产的有害反式脂肪。”
这个数字一经公布,让人担忧使用反式脂肪后的危害程度,在疫情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到食品安全后,相关的关键词搜索上升,大家希望能够减少和限制有害物质的添加。
这个话题冲上热搜的背后,是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来自与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等产品发酵而来的,另外一种是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通过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产生的物质,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
在分析了以上两种区别,危害程度较深的是工业加工出来的反式脂肪,在剑桥大学的一项对比研究显示,反式脂肪的危害“力压群雄”
,“在脂肪种类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相关度调查中“表现突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越大,人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两者的对比)
除了上述的研究证明,它还可以让血浆LDL-C上升,HDL-C下降,易诱发动脉逐步硬化,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对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还有患病危险,有专业的数据提醒长期使用反式脂肪有增加患癌风险,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之所以反式脂肪在经历了五年的时间,仍然无法彻底进行整顿,很大的原因在于市面上的大部分廉价产品都或多或少会添加,使用范围广,即便是有了世卫组织的两次强调,短期内也无法改变这个问题,只能让消费者减少食用的频率,制定相关的标准限制从业者的使用。
在视频中还指出”在加工食品领域通过水解油来生产人造黄油等固体脂肪时,才会产生反式脂肪,对植物油进行热处理也会产生反式脂肪,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要注意购买相关食品的频率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炸土豆制品和即食食品。”
此事的曝光,有利于对相关食品的审查,从根本上减少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出现,要不要有进一步的改善,还是要看相关部门的调查,约束从业人员合规使用添加剂的问题,在“科技与狠活”的争论声音之中,将某些隐患进行整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反式脂肪的危害程度,在互联网上并不是一个秘密,有人认为它是减轻经营负担的有力武器,有人是谈之色变,每次在购买食品时,都会看一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这是对家人负责的做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因长期食用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

(网络照片)
在相关的科普视频之下,人们都能看到该物质对人身的危害,可是将它放在了好吃的蛋糕和泡芙之中,这个恐惧就会因为美食而降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反式脂肪,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巧克力”、“油炸类食物”等,都是要少吃为主。
世卫组织重申反式脂肪危害数十亿人健康,是整顿食品安全的一把盐,它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是传统观念,我们拒绝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要对它有敬畏的心理。
这一次的新闻报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次警示,“垃圾”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正在不断凝结,最终会让人背负无法挽回的代价。
能否彻底消除反式脂肪,这还是需要市场反应决定,希望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代替,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