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一位英国宗教领袖,
身份显赫,职位高贵,
却选择万里奔赴,
把毕生的爱都给了中国。
为此他不惜倾家荡产,不惜权力富贵,
他说:
“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
我仍将都给中国!
那百万宝贵中国人,
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他,就是杨格非。

他出生在英国斯旺西,
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当时斯旺西的工业发展迅猛,
但疫病横行,伤寒、猩红热、
霍乱频繁爆发,
他8个月的时候,母亲就被病魔夺走,
17岁,厄运又夺走了父亲。
他只好跟着姑姑一家住,
15个人挤在两间房,日子虽然清贫,
但他仍将基督教的仁爱奉为圭臬。
手捧圣经,十四岁时就成为,
广受当地欢迎的少年传道人,
后来进入贝德福德神学院深造。
因为成绩太好,
神学院派他往中国传教,
这一去,
竟是倾家荡产,生死难回头。
站在中国的土地上,
最开始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硬是苦学6个月,
中文溜得像待在中国60年。
他还能用文言文翻译《旧约》。
那可是1885年,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能熟练使用文言文,
这样的事情简直太不可思议。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
他开始正式传教,
但却不住租界反而和贫民住在一起。
那会教会特别多,
但唯一一个留下名字的,
只有杨格非。
为什么?
《杨格非传》中这样说:
“刚到中国武汉布道,
下乡难免会遇到危险,
有一次,
杨格非接受一位孝感信徒的邀请访问,
不料却遭到一场几乎致命的攻击。
数以百计的群众敌视外国面孔,
坚硬的泥块像骤雨般打在他身上,
他们骂他滚回汉口去!杀死洋/鬼/子!
杨格非血流满面,
幸而得几名信徒护卫才脱身。
但他从未因遭迫害而灰心,
他就站在大街上讲道,宣扬爱,
一开始人们以粪便、石块丢他,
一次两次,八次十次他都纹丝不动,
直到所有人都安静坐下听他说,
后来,
每年听过他讲道的,不下几十万人。”
杨格非向大家表明他的心:
“我们来中国不是为了开发资源,
也不是为了做生意,
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
我们来这里,只是为了拯救世人。”
不过这个传教士并不“老实”,
不专心于教会,反而搞起了“副业”。

因为小时候经历过贫穷、疾病,
当他看到中国的老百姓,
因为战乱伤病饱受痛苦,
更因鸦片深受荼毒,
便一心奔走呼号。
他苦口婆心地提醒中国人,
吸食鸦片有百害而无一利,
又写《关于鸦片贸易的简明问答》,
抨击鸦片贸易的罪恶,
义正辞严地斥责英国政府,
呼吁停止将鸦片输往中国。
当他看到武汉居民们,
因为战乱伤病饱受痛苦,
一向怜悯世人的他,动了一个念头:
“中国需要的不是上帝,而是医生,
建一所医院,我要治病救人!”
身为一个传教士,
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离经叛道”,
这是对“上帝”大不敬啊。
可他已是铁了心,
1866年他筹集善款400英镑,
成立汉口仁济医院,
这是华中地区最早的西医院,
也是如今武汉协和医院的前身,
杨格非担任第一任院长。

外国人特别不理解他的做法,
作为传教士,职责是将国外文化传播,
好让中国人更加认同基督教文化,
那么你传你的教就行了,
中国和你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得病了是死是活,
难道要你一个外国人来操心,承担?
杨格非只说了一句话:
我只想解决他们身体上的疾苦。
为了救中国人,
他“放弃”了原本的传教事业。
而没有人能想到,
这个外国人会为了中国人,
做到什么程度。
一开始,
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和一位兼职医生,
人手严重不足。
于是为了救中国人,
他“献上”了自己的儿子。
他的儿子汤姆·纪立生,
任汉口仁济医院任外科医生,
这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外科医生。
40年后 ,
纪立生创办了湖北最早的西医学校:
大同医科学校,多年后,
湖北第一批华人西医生从这里走出,
父子两代,心血尽洒中华。

协和医院大门(1928年摄)
武汉协和,杨格非开的这家医院,
倒不如说是一家慈善堂,
他坚持免费为人们看病,
施医散药,年末发放救济米。
医院经费都是他四处求集,
医生抱怨拮据的要死,
好在熬过了最初几年,
英国教会和学医的基督徒深受感动,
于是很多西医漂洋过海而来,
带来了资金、医药,
因这样的仁爱,
不知道多少老百姓得到拯救活命。
但一座医院,何以济苍生?
于是,
杨格非又建立了武昌仁济医院,
(现在的湖北省中医院)。
1874年,
再次筹建武汉第一家妇科医院,
玛格丽特女子医院;
武汉由此,
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医院,
也是国内西医最早的发源地。
从汉口仁济医院走出的施德芬,
受杨格非精神感染,成立了普仁护校,
这也是当年中国最大的护校。
因杨格非的不断推动,汉口仁济医院,
玛格丽特女子医院等10家医院,
拥有当时国内一流水平,
并逐渐跨入国际顶尖行列,
他真的是几乎以一己之力,
拼命推动中国医疗走向全世界,
这是何等辉煌的成就,
那可是150年前!

玛格丽特女子医院
可即便如此,杨格非仍觉得,
光靠建医院救不了中国人,
中国人需要自救!
为此,他办起了汉口第一所集大学、
中学、师范、
经学为一身的综合性学校:
博学书院,
它是今天武汉四中的前身。
你知道吗?从这所中学走出来,
真的能“救活”全中国的人,
他叫袁隆平,
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还走出推动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国宝,
他叫林华宝,
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截至1900年,
杨格非又接连建成6所学校,
包括三所男校,
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武汉第一所中学,
武汉第一所师范学校
汉口伦敦会医科学校.....
中国医疗教育水平,
至少提高了足足30年,
今天的武汉,
如何成为百所高校聚集地?
这一切,都因为杨格非。

为了中国,他搭上了两任妻子的性命,
在中国五十多年,
他期间只回过英国三次,
由于内陆炎热潮湿的特殊环境,
以至于他的第一任妻子玛格丽特,
和第二任妻子珍妮特,
都意外染病离去……
儿子,妻子,
到最后,杨格非搭上了自己。
因为他高洁的人品和慈悲的仁心,
1888年,
他被选为英国公理会全国总会主席,
公理宗是基督教的新教,
备受教徒尊敬,
杨格非坐上如此高贵的职位,
赫赫的宗教领袖,受万人敬仰,
却依然只是短暂的停留,
舍弃一切荣誉就匆匆返回了中国。
他太爱这片土地了,
1905年为他举办的盛大感恩聚会上,
已经年迈多病的他,
仍充满深情地说:
“我现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长江与汉水各地,
那些散居在两条壮丽江河岸边,
数以百万宝贵的灵魂,
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六年后,武昌起义爆发,
家人出于安全考虑送他回到英国,
那时他已经中风瘫痪。
1912年弥留之际,
杨格非将头努力地伸向东方,
那是他再也够不到的地方,
一生万般念,念念皆中华,
他的遗言是:
“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
我仍将全部献给中国。”
他走后,
他的儿孙辈继续在中国的医学事业,
有两人,
将热血和生命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的儿媳夏利世是医生,
在为一牙病患者治疗时,
被手术刀划破手指,
不幸感染败血症,不幸离世;
次年,他的儿子纪立生也因肺炎离世,
老两口被合葬于汉口公墓,
他们替他实现了心愿,
长眠在挚爱的第二故乡。

生来一贫如洗,死后却给中国,
留下难以估量的文化医学遗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华数十所高校,仰他恩泽;
十年医疗,百年福荫,
武汉数十所医院,因他而生。
也正因此,
他的名字在100多年后仍有回响。
三年前武汉抗疫,
杨格非留下的医学财产,
留下的大仁大爱精神传承,
再一次救治了无数老百姓。
如果我有千条生命,
必定每一条都留给中国。
生前他倾尽一切,
死后他庇佑我们,
今天的中国人
一定会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
杨格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