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促消费的最佳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内容提到,如何促进消费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想要促进消费,依靠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不行,因为高收入人群再怎么刺激他们也不消费,而低收入人群则没有钱去消费,所以带动消费的主要动力就落在了中收入人群的身上。

这些中收入人群有比较可观的存款余额,但是他们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也不愿拿出来消费,所以这位教授就建议对50万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费,让高额存款变得没有收益空间,如此一来大家就会把钱拿出来消费了。

教援,您有50万吗?肯定有!对不对。你作为大学教授是高收入人群,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知道说的变不成现实,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所以张嘴就讲。您的退休金与农民的养老金差几十倍吧,怎么不说些实际,呼吁一下缩小退休金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让穷人有钱花。与其说一些没有用的,不如倡议倡议匀衡财务,提高明星,商人,老板们的税收,缩小贫富差距。促销费不是征利息税,是'让穷人有钱花。大部分人有钱了,消费就上去了,靠你们这些尖端人物,钱全给你们消费也起不来!中国不是有钱人太少,是穷人太多了!

建议这位教授提建议要接点地气,如果要对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征税的基点应该是500万而不是50万。如果真要从50万存款开始征收高额利息税,请这位教授在全国人民面前身先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国的居民存款余额确实很多,尤其是对那些中高收入家庭来说,很多家庭都有几十万存款,甚至上百万存款。

而且从目前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表现来看,大多数银行最高利率都不超过3.5%,一些大银行的存款利率甚至低于3%。

而目前M2的增速基本上都是在10%以上,扣除3%的经济增速之后,实际上通货膨胀有可能达到7%以上,这说明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存款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钱是越存越贬值。

对于这种现象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宁愿利息低一点,也要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呢?为什么不拿出来消费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顾虑。

一方面是目前整体投资理财市场表现并不太理想,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银行理财都有可能出现亏损。

但从整体来说,存款保本保息,50万之内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所以没有什么风险,也正因为安全性非常高,所以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尤其是受到中老年朋友的认可。

另一方面,大家之所以不敢拿存款出来消费,这跟存款用户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存款用户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以4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40岁以下的人群整体存款比较低。

但是目前我国的消费主力主要集中在15岁到40岁之间的这个年龄段,这些年龄段要买房,买车,要置办各种家具,购买各种产品,要养育子女,还要经常出去旅游购物。

促进旅游消费

抓住消费热点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季节特点和地方特色,深挖冰雪旅游、避寒旅游的消费潜力,丰富温泉旅游、康养旅游等优质产品的供给。引导各地扩大线上演播、云展览等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展文化和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围绕家乡风物营造团圆年味。利用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及文化年货节、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积极引导餐饮企业扩大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主题餐饮供给,开发有地方辨识度的预制菜,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的产品供给,让游客品味美食、带回年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施消费惠民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各地在春节期间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举办演出季、创意市集、艺术展览、少儿艺术展演、景区优惠游、美食嘉年华、酒店过大年等活动,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举办“非遗兔年大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惠民补贴,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

繁荣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能。指导各地引导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抓住春节、元宵节消费旺季,举办主题夜间活动,策划实施夜游项目,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夜游,主题光影秀、夜间集市等,突出文化展示,打造本地消费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扶持措施,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活跃夜间消费氛围。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稳住消费基本盘对稳住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促进消费大扩容大提质行动,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持续释放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