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后裔亚历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高祖——大汉心坛塑像介绍三十

杜钢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我说亚历山大是秦始皇的祖先,几处秦陵雕像的古希腊艺术风格源于亚历山大东征。对此,许多朋友都不相信,甚至免不了冷言热讽。亚历山大大帝距离秦始皇的时代并不远,只有不到100年时间。在百年之中,秦人从西土蜂拥而至,以雷霆之势剿灭诸国,统一天下。秦始皇之前的百年中秦人从哪里冲杀而来?对此问题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认真对待。局限于现在中国版图的范围内研究古代历史,这是学术界深受西方中心论影响的奇怪思维定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康后裔杜伯后人亚历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祖先。确切地讲,亚历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高祖秦惠文王。从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到秦始皇的父子相连谱系为: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即秦武王的兄弟——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祖父是秦孝文王,曾祖父是秦昭襄王,高祖是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

在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之前,秦国属于公爵国。在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之前,秦国君主一般称公爵之公。至周显王四十四年,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在东土开始称王,轻视周王朝。自此以后的秦国五代国君均称为秦王。从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到秦始皇一共五代人,六国君。秦人在百年之间从西土到东土统一中国。

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的父亲是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祖父是秦献公即阿敏塔斯三世。从秦献公即阿敏塔斯三世到秦始皇的父子相连的谱系为:秦献公即阿敏塔斯三世——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三世——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秦孝公是西土的马其顿国君腓力普二世。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自称王,不再将周王室视为宗主,有取而代之统治世界的雄图大略。周王室在周平王时期东迁以后,逐渐丧失统治世界的权势。到亚历山大即秦惠文王成为秦国首任国王时,实际上周王室已经成为秦国的附庸。秦惠文王是亚历山大去世后的东土谥号。

秦人在西土崛起是从杜伯大帝即秦庄公及其儿子马里开即秦襄公开始的。杜伯大帝的儿子马里开即迈勒基凯里卜-本-杜伯在历代杜伯中是打到中国中原地区的也门国王之一。马里开即迈勒基凯里卜在也门历代国王中也是一代杜伯国王,拥有杜伯的称号。作为杜伯的迈勒基凯里卜也称穆祈开曾经东征呼罗珊、西藏吐蕃和中国中原地区。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马里开即穆祈开即秦襄公是曾经东征中国中原地区的也门国王。

秦襄公即马里开在西土出任也门国王的历史源于杜伯国的历史。杜伯国历史起源于黄帝朝酒官杜康。在《圣经》记载中,最早的杜伯是雅弗的儿子杜伯,也译为土巴。《圣经》作者只能将人类归结为洪水以后的诺亚的后裔。其实,早在诺亚之前,就有杜伯。

杜伯国和西伯国以及古益国的族群分别在先夏和夏朝时期抵达西土。周成王即所罗门王和儿子罗伯埃姆即罗伯安(艾尔胡布尔埃姆)统治也门之后,也门王权回到杜伯后裔与伯益后裔即秦人结合的希米叶尔家族手中。希米叶尔家族的亚西尔-本-阿慕尔-本-叶尔夫尔统治也门35年。在希米叶尔人的国王亚西尔-本-阿慕尔-本-叶尔夫尔之后,赛米尔-本-伊夫里古斯-本-艾卜赖赫成为也门国王,掌握政权53年。赛米尔-本-伊夫里古斯曾经率军东征,到达撒马尔罕、吐蕃和中国中原地区,并把希米叶尔人留在这些地区。

古代阿拉伯诗人迪尔比勒-本-阿里-胡扎尔伊在一首诗中赞扬盖赫坦的后裔:是他们在木鹿城门和中国之门竖立一块纪念碑;是他们书写了碑文;是他们称撒马尔罕为希姆尔;是他们将吐蕃人迁到那里。盖赫坦的后裔打到中国的历史事件由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颂后世。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吐蕃地区的希米叶尔语言消失了,国王也改称可汗。

赛米尔-本-伊夫里古斯政权之后,由阿慕尔-本-赛米尔-本-伊夫里古斯继承王位。此后也门国王中大多由拥有杜伯尊号的国王担任。赛米尔之后的也门国王还有杜伯-艾格兰-本-赛米尔。杜伯-艾格兰-本-赛米尔也被称为“杜伯大帝”。杜伯大帝就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秦庄公。

秦襄公是杜伯大帝即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是杜伯大帝即秦庄公的次子,名字是“开”。在秦国历史上,秦襄公是被周王朝正式列为诸侯的秦国第一任国君。秦襄公开是杜伯大帝的儿子Malki-karib马里-开。马里开的阿拉伯名字是Malkikarib。该名字可以分为两部分:Malki和karib。在阿拉伯语中,Malki为马里卜Malibk的变音。马里卜城市有著名的马里卜大坝,该城市曾经是也门王国的首都。在阿拉伯地区,有的国王只有马里卜的称号,不具有杜伯的尊号。只有那些统治希赫尔Shihr和哈德拉茅Hadramawt地区的国王才能拥有杜伯的尊号。统治辖区没有覆盖希赫尔Shihr和哈德拉茅Hadramawt地区的国王只能称为马利克或者迈利克,即马里卜城市的国王。

大约公元前771年,西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土镐京,袭杀周幽王,马里开即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一路到达中国,并以功封诸侯。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周平王允诺,只要秦国能够打败西戎,岐以西领域都赐给秦国。为此,周平王与秦襄公即马里开立誓,并封爵秦襄公。

秦襄公大军护送周平王到达东土后告辞回国。秦襄公回国后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不及三年,秦襄公率军击败犬戎。犬戎大将孛丁、满也速等战死沙场。犬戎占有的周人岐地和丰地由秦人夺回,尽为秦有。秦襄公率领秦人辟地千里,遂成大国。从秦襄公即马里开开始,秦人不断由西土向东土开辟地盘。

秦始皇的曾高祖秦献公是阿敏塔斯三世。秦献公即阿敏塔斯三世的历史复杂性在于从秦怀公(约前428—前425年)到秦献公(约前384—前362年)大约60年间的政权更迭的复杂变化。秦献公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灵公是秦怀公的孙子。从秦怀公到秦灵公再到秦献公,几代人时间中秦国君王出现多位。一般认为从秦怀公到秦献公的传承大致如下:秦怀公前428—前425年——秦灵公前424—前415年——秦简公前414—前400年——秦出公前386—前385年——秦献公前384—前362年。在秦简公和秦出公之间,大约有15年的秦人历史不清楚。《竹书纪年》云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十二年卒,乃立惠公。在秦简公之后还有敬公和惠公。

秦献公被立之前,还有一个短命的君王即秦出子。根据《史记》记载,秦惠公十二年,惠公子出子生。秦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在马其顿国王的谱系中,公元前393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复出的重要年份。公元前393年之前的君王在位年数有阿奇拉二世3年、奥雷斯特斯3年、阿奇拉一世14年、帕迪卡二世41年。这些年份和年数都是后人推算的,并不准确,仅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阿敏塔斯三世之前阿吉乌斯二世(公元前393~前392年)在位2年,与秦献公之前的秦出公在位年数完全一样。

阿敏塔斯三世的在位年数23年左右,与秦献公的在位年数相同。阿敏塔斯三世在外流亡多年。他回国后国内的反对势力依然强大。从秦献公和阿敏塔斯三世的在位年数和流亡情况看,秦献公是阿敏塔斯三世的判断是有依据的。如果进一步结合考虑秦献公和阿敏塔斯三世掌权之前的2年短命君王出子的情况,可以说秦献公是阿敏塔斯三世的判断完成成立

秦始皇的曾高祖秦孝公是腓力普二世。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是秦人在中国中原地区称霸的秦国君主。腓力普二世即秦孝公致力于秦国的改革,使得秦国可以东进称王,威逼周王室。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的大秦国横跨亚欧大陆。阿姆河以西的河西地为秦人占领。根据中国文献和西土文献的记载,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大约于21岁继位,在位24年左右,大约于46岁去世。

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的改革重点还包括实行什伍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以及奖励耕织等措施。经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征伐,秦国势力不断壮大。公元前342年,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秦国在西土的霸主地位。秦孝公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正如贾谊所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大秦国经过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时期的改革和征战,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即阿姆河以西地区。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已经取得西土的霸主地位。

秦始皇的高祖秦惠文王是亚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世。作为杜伯后裔的亚历山大大帝从西土打到东土印度、吐蕃和中国中原地区,在远征的往返途中建立了诸多城市,在人类建筑史上留下了重要遗迹。亚历山大家族的血统是源于大湘西地区的阿拉伯人血统。亚历山大大帝的阿拉伯名称是杜骃,也译为杜该南、杜盖男或祖革尼等。先秦时期,汉字骃的发音同赢,也同奄蔡的奄和厌哒的厌。在有的译著中,由于译者不熟悉亚历山大家族与杜伯家族的关系,将杜译为祖或左。杜伯的尊称是亚历山大家族历史上的骄傲。

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杀死大流士,占领波斯,娶波斯王的公主为妻,成为波斯统治者。然后向信德和印度进军。征服信德和印度以后,又进军吐蕃和中国中原地区。吐蕃和中国中原地区的诸王承认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的宗主权,向亚历山大奉献礼物和纳贡。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迫使诸王归附,并安置官员,然后进军突厥草原。亚历山大在吐蕃和中国内地建立驻军,并在呼罗珊设县制。早在秦始皇以前,亚历山大已经将波斯王国的郡县制引入中国部分地区。

秦惠文王即亚历山大大帝进入中国以后,将源于大湘西地区的西土建筑工匠技艺和雕塑艺术风格带回中国。秦人所建的城堡、驰道、长城等大型工程以及后来秦始皇兵马俑等都具有西土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

亚历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高祖,祖上源于大湘西地区的杜伯和伯益。伯益是秦人的祖先,杜伯是杜人的祖先。伯益的后裔秦人与杜伯的后裔杜人在阿拉伯地区会合。在西周初期杜伯率领秦人进入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地区。杜康后裔杜伯后人的秦人以马其顿王国为据点逐渐崛起于欧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