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诗书一窗月

每天七点,为你读诗

诗词曲赋,名著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黎遇之

半卷诗书一窗月(HY-chuyu1)原创

今天正月初五,又称“破五”或“送穷日”,传统习俗中,今天也是“迎财神”的日子。

《说文解字》中说:“破,石碎也。意指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呈现新的面貌。”

这也意味着,从今天开始,人们会破除掉往日种种不好,开始全新美好的日子。

01

赶五穷、迎财神

正月初五,习俗中人们会“赶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以此来将一切的“穷”都赶跑。

如韩愈曾专门写《送穷文》“赶穷”: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以何送之?

爆竹扫帚,无须客气。

态度很明显了,这么讨厌的“五穷”,哪里需要客气地送走,直接用爆竹恐吓它们,用扫帚驱赶它们。

韩愈的《送穷文》就可以看出,其实古人也是爱钱的。

不夸张的说,财神算是我国最受欢迎的神明之一,从中国财神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有这么些财神:

武财神:关羽、赵公明、柴荣;

文财神:比干、范蠡、李诡祖;

还有兼职的财神:商汤君王王亥、刘海蟾、灶王爷、土地公公、沈万三……

就,真的还挺多的……

财,也是人们最质朴的需求和愿望。 自先秦时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有钱的重要性,还促成了祈财的信仰。

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发认识到,有钱真的太重要了!于是财神的人数就开始壮大,佛道神祗、文臣武将、富商巨贾都逐渐被纳入财神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谁说诗人不爱钱?

众所周知,古代文人多清高,对于钱财通常是随缘,并不主张“爱财”一说,如南朝文人江淹曾在《效阮公诗》中说:“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

但一到正月初五,这个“送穷”的日子,诗人们也会纷纷“凑热闹”,委婉表示,还是喜欢有钱的生活。

晦日送穷·其一

唐·姚合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诗人姚合对送穷这一天的印象很深刻:

每年到了“送穷日”这一天,大家都会纷纷把酒洒在街道上,以此来驱赶“五穷”,同时祈愿来年生活富足。

在街道上洒完酒,祈完福,抬头就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在洒酒,没有一户人家是没有在祈福送穷的。

比起姚合,诗人张耒就直白得多:

送 穷

宋·张耒

年年沥酒拜清晨,风俗新正竞逐贫。

不用为文送穷鬼,直须图事祝钱神。

每年大家都会在街道上洒酒送穷,不管是哪种风俗形式驱赶穷神,但总归都是极力去驱赶“五穷”的。

反正都是为了驱赶穷神,让新的一年生活富足,还是直接迎接财神吧。

03

古人也认为, 有钱能为所欲为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这句话,一直以为是当代人发明出来的“金句”,结果一翻书,发现这个道理古人早已认识到了。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提到一个年轻女诗人写过的一首《破钱诗》:

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真的,读完这首诗,就记住了最后一句:买尽人间不平事。

这不就是“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古代版吗?

就像贺知章说的那样,口袋里有钱,走哪儿都底气十足心不虚: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出门在外面游玩,走到一个林里泉边坐下来休息,突然想起来,好像和这家林子的主人不认识,额……

算了算了,不认识就不认识吧,不想了,继续买酒来这里喝,反正今天出门带了钱,不缺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写诗表示,有钱的时候,自家媳妇儿都对自己好一些,可太真实了: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所以到了元代,诗人张可久都懒得委婉了: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人们都会嫌弃自己的命运不好,但是见了钱,谁不是像见了亲人一样?

04

爱财,是人们最质朴的愿望

当然,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一夜暴富、一蹴而就

这个机会太渺茫了

财运和财富都是需要逐渐积累的

耐心坚守,做好自己

财气、福运自将滚滚而来

今天正月初五,

“送穷神”同时“迎财神”的日子,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

做一个内心富足、生活富足的人,

幸福满满、财运满满~

【作者简介】黎遇之,愿在充满忙碌的生活里,寻一隅静处,清茶一盏,闲书一本,读一首诗给自己,聆听万物的声音。本文由“半卷诗书一窗月”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加读者群可后台回复关键词“加群”。图片来源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