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能把家长逼疯的教育问题,我想“孩子太磨蹭”一定能进入前三。

之前我看过一个视频就是这样。

一个小男孩,从他开始写作业,到9分钟后视频结束的这段时间里。

他先是看了两眼作业,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

磨蹭time

”。

先是用笔敲墙,接着开始玩自己房间的门,开一下关一下地玩了将近2分钟。

然后他又开始画画、哼歌、做拉伸运动、发呆、上厕所……

9分钟过去了,他用在写作业上的时间,只有1分钟多一点。

现在大家知道,孩子为什么作业写得那么慢了吧?

{磨蹭的孩子}

也有一颗想要变好的心

磨蹭的孩子,也有一颗想变好的心

所以,当孩子磨蹭的时候,比起催促、责骂,正向的、有技巧的帮助才能真正改善问题。

毕竟,是个人,他就吃套路

而我们就是就发现育儿中的套路,摸透孩子的心理,就可以有效的改善娃磨蹭拖拉这件事。

今天小竞要分享的就是3个心理学法则,合理运用起来,或许你会惊讶发现,培养一个不磨蹭的孩子,原来也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超限效应}

越催,孩子越逆反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磨蹭的时候,做法就是一个字——催。

殊不知,很多孩子是“你越催,他就越慢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心理现象叫做

“超限效应”

指的是,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越催越慢”。

甚至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催——不动——再催——慢慢动——三催四请——更不愿意动了。

比起不断催促,我们反而是可以运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也就是

期待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

家长可以把你对孩子的美好期待,用话语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孩子就会按照这样的期待去努力。

我们之所以把让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因为写作业的过程,其实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而且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忆。

如果有些孩子的自制力不强,家长可以在身边陪同。当然这个过程,不要去打扰以及打断孩子。这时候父母可以在其身边看书或者工作,只要起到陪伴的作用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定位速效实验}

目标精细化,孩子好执行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就做过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往前走。

刚走出两三公里,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愤怒地抗议,甚至坐在路边不走了;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告诉他们走了多远。

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抱怨。走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疲惫不堪,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一阵激动。

这一组人,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村庄。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当人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人们会更有动力,更能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目标设定要清晰、合理

设定学习目标不具体,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后期执行不到位。

或者,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虽然可以体现出雄心壮志,但结果往往是一时心血来潮,坚持不了三天又放弃了,久而久之你对设定目标也失去了信心。因此制定的目标一定要以小见大,

举例如语文作文是孩子的薄弱点,学习目标往大来说是“提升写作能力”,但分化到小的点上就必须清晰具体:每日下午阅读两篇优秀作文范文,抄写其中的好词好句,用新学习的词语成语造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学习中的正向反馈

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多时候都存在唯结果论的现象。这对大多数的学生是打击式的,并非是一个良性激励的过程。

如果我们只知道制定目标而不知道如何去寻找激励因素,那就肯定会在屡次打击后,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对制定学习目标也越来越不当回事,那就不用妄想目标达成了。

但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诸如大战僵尸,贪吃蛇,飞机大战等小游戏。虽然游戏结果都会遇到一次次的失败,但为什么这样的游戏最终能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游戏呢?

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反馈、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可以变成一个激励来源。

只有把一个宏大的目标细化成无数个可实现的小目标,那么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能够反应一次小进步。这同时也说明了上述中具体清晰实际的目标有多重要。

03

{蔡格尼克效应}

降低任务难度,减少心理负担

《超级育儿师》节目里,有一个叫龙威的12岁男孩。

考试考27分,做作业时哈欠连连,无从下手。

坐在书桌前,要么发呆、要么玩笔,到头来,作业经常交不上去。

看到他在妈妈的逼问下,双手无处安放的紧张和焦虑,不难看出龙威迟迟完不成作业、不愿意去写作业的关键在于,

学习对他而言很难

“蔡格尼克效应”也指出了这一点。

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任务,会比已处理完成的任务印象深刻很多。

即是说,那些因为难度高暂时无法完成的事情,会成为孩子心里不可忽视的疙瘩。

表面上看,他东弄弄西搞搞,不在意是否能及时完成;

事实上,

当他选择拖延时,身心并不轻松,反倒会因“心有牵挂”而烦躁、备受煎熬。

想要快速做完事情,提高效率,重点在于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状态。

比如,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事情做起。

所有的作业中,背英语单词背得比较快,就让他先完成这项作业;

一般完成1、2项简单的作业后,他就会明显找到成就感,逐渐放松下来,不像刚开始那样面露难色了。

等他心情放松了,最后再做数学或其他难度较高的学科主业,相对更专注和快速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