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看过《西游记》,剧中,观音菩萨化成老僧模样,到东土寻访取经人,也就是唐僧(玄奘),他问:“法师刚才宣讲的是小乘佛法,可会讲大乘佛法否?”

我们对这一段,记忆犹新,因为唐僧取经,就是去取大乘佛法经典,这是整个《西游记》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小乘与大乘佛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两个派系都是正统的佛教,只是释迦摩尼佛涅槃后才分流,双方的概念相差很大,故互相攻击对方。小乘攻击大乘为“魔说”,佛在世时只说了我们这些法。大乘形成自己的体系以后,攻击小乘为“小乘”“逃世”

小乘佛教是原始佛教 ,小乘,梵文音译为“希那衍那”,意思是小的承载。也是声闻乘,“声闻”指听佛讲法获得觉悟,修行目标为度自己,以证得阿罗汉为修行目标,不承认菩萨。

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等。曾经中国等北传佛教地区有小乘流行过,但不及大乘流布广、影响大。

现在来说,小乘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属于南传佛教;但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这个名号,因为,这是后面大乘兴起后,给他们的贬称。

大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具体时间不可考)印度南方出现大乘,梵文音译为“摩诃行那”,意为大的乘载。并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称为小乘。大乘佛教包括中观派瑜伽行派

中观派由3世纪的龙树菩萨、提婆创立。把“空”作为研究重点,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性空:事物的有不是绝对的有,是假有,没有实在的自性,即所谓“假有性空”,“即有即空”,不着有、无二边。重在说自性空,也叫空宗。

瑜伽行派。由无著、世亲创立。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就是说,世界上咱们感知的各种现象,都是内心构造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的人感知不同,所以叫心识。重在讲“识”是唯一的存在,也叫唯识宗。经过六七百年的发展,至7世纪密宗形成后逐渐就衰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乘佛教除诸佛以外,还将众菩萨列为敬拜对象,这也是为什么唐僧取经,由观音菩萨来点化。其次是倡导大众化,认为大众都有佛性,包括俗家在内,都可悟道成佛,首次提出“西方极乐世界”一说,对信众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前面咱们说小乘阿罗汉是为利己,那么大乘的目标是自利及利他,在世界积累福德才能成佛。

大乘除戒定慧外,修六度或六波罗密,把普度众生、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终目标。

大乘佛教密宗,7世纪时,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理论上越来越繁琐,难为一般群众所接受。

那么为了自身的发展,大乘佛教吸收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形式,形成了密宗。之所以叫密宗,据其传播者说,是因为这一言教是由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秘密传授的真实言教。

密宗的特点,是有高度组织化的各种咒,坛场仪轨等,对各种仪式有着严格规定。形式复杂,教外不传。密宗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佛和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因此佛与众生体性相同。如果众生能修“三密”,即作特定手势(身密)、口诵真言咒语(语密)、心观佛尊(意密),就能使身、口、意“三清静,自身三密与佛的三密相应,业”可即身成佛。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喜金刚经》等。

最后,咱们说说佛祖。在释迦牟尼的认识上,两者也有不同看法。小乘认为释迦是个历史人物,是倡导众生平等,通过苦修觉悟成佛的教主,佛只有一个,他没有化身。

但大乘则视释迦年尼为超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释迦牟尼是其中之一,佛陀有二身乃至十身,所以提倡建殿堂、供奉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