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从不缺少艳丽明媚令人心愉的语言,一直缺少的都是真实而有力的语言文字。

身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锋,黄克诚的一生起起伏伏,这都和他敢于直言有关。

因为自身性格,黄克诚在庐山会议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1965年,赋闲在家六年的他被调往山西担任副省长。

身为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初心,面对境遇的变化,不卑不亢,和自己的两位顶头上司齐心协力,帮助山西发展。

那么,这两位和黄克诚一同为人民服务的人又是谁呢,他们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仗义执言,六年赋闲

他是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这就是新四军老战士们对黄克诚的评价。

黄克诚的一生的起伏都和他直言不讳息息相关,但是这些仗义执言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党和人民。

就拿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来说吧。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亲自对中共中央“左”倾错误主义思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见解整理为文字上书毛泽东。

毛泽东在收到了彭德怀的上书后,并未感到很开心,而是一改常态,表情凝重。

随后,他将彭德怀的“万言书”派人专门抄录复印,传递给了下级领导班子传阅。

面对彭德怀为党为民为国的“万言书”,有些人察言观色,迟迟不敢有所行动,生怕站错了队。

但是,黄克诚不一样,他做事情只凭自己的看法,不管其他。

对于彭德怀的看法,黄克诚、周小舟等人表示赞同并支持彭德怀,希望中央能够对此事有所作为。

对此持相反意见的毛泽东,在主持庐山会议时,对黄克诚和彭德怀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黄克诚的仕途自此一落千丈,只能被撤销职务,从此赋闲在家,无所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赋闲对于黄克诚来说其实并不轻松,面对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黄克诚十分苦恼,甚至一度陷入苦闷中难以自拔。

要知道,几十年以来,他一直都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舍生忘死、废寝忘食地奋斗。

到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是很憋屈。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黄克诚的内心都很矛盾,这主要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审视。

可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毕竟,他可是军中响当当的敢于直言的黄克诚!

早在1940年10月,黄克诚就曾做过别人眼中“荒谬”的事情了。

当时,黄克诚正在率领着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前往苏北。

面对国民党顽军,中原局和华中总指挥部就想要利用尚处于黄桥战役胜利的高涨士气,一鼓作气,彻底铲除韩德勤部在苏北地区的老巢。

按说,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黄克诚本应闭口不言。

但经过深思,他还是觉得这个决定并不明智,开口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应该在敌我不明的情况下,一味利用现有的优势,盲目进攻。

面对黄克诚的建议,领导并未放在心上。

是年十一月,黄克诚接到命令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战场上,黄克诚亲自谏言陈毅,部队应该暂时撤退,并将其中的利害剖开和他讲。

陈毅听后也觉得有点道理,便将这个想法上报上级。

但中原局和华中总指挥部依旧坚持自我的看法,不予采纳,最终我军伤亡惨重也未能攻下曹甸。

由此可见,黄克诚此人可谓是十足的“直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基层,搞调研,抓实干

经过庐山会议后,黄克诚遭遇了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打击。

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始终坚持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1965年9月,赋闲在家六年之久的黄克诚上书毛泽东,要求做一些工作。

面对黄克诚的诚挚请求,毛泽东没有理由不答应,若还计较在庐山会议上的事情,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于是,毛泽东便任命黄克诚为山西省副省长,立刻上任。

接到任命后,黄克诚立即将家中的事情安排妥当,赴任山西。

很快,黄克诚就来到了太原走马上任。

上任后,黄克诚为了充分了解太原当地的情况,便对多个地方都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行调研。

山西有不少的偏远山村,那些地方交通不便,有些甚至连像样的路都没有。

此时的黄克诚已经年过六旬,但即使是面对蜿蜒曲折难以行走的山路,他还是坚持和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实地考察情况。

在他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的需求,做到为人民服务。

不仅如此,每当黄克诚下乡的时候,他都十分朴素,从不乘坐机关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乘坐公交车。

而且,来到当地农民的家中,黄克诚还会热心地帮助老乡干农活。

1966年2月份,山西已经持续了将近八个月的干旱,这样的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春耕播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到抗旱的解决方法,黄克诚从太原出发来到了旱情严重的县区指导工作。

黄克诚的足迹踏遍了当地四百多个生产大队,他和干部社员们一起寻找水源。

皇天不负有心人,黄克诚他们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前线奋战,终于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黄克诚的为人处事上之所以令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感信服,是因为他不管身处何等职位,都会用心为老百姓办实事,永远是我们的好领导。

年过六旬,黄克诚能够忍受流言蜚语,降职来到了山西后仍然不减斗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深入人民群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工作着,他实在是令我们感到无比佩服。

其实,当时山西除了有黄克诚这样出色且热心的领导之外,在他之上还有两个省一级领导,也在为山西的发展不断努力。

他们就是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卫恒和山西省省长王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务实风险在山西——卫恒

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和领导者,卫恒和黄克诚一样,始终保持着对自我的要求,不管何时何地依旧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一生为家乡山西贡献颇深。

1938年,青年立志保家卫国的卫恒在面对国破家亡之际,选择参加革命,并在同年10月加入了愿意追随一生的中国共产党。

此后,卫恒主要是负责组织地方工作,动员地方人民抗日救国。

1943年,为了参加中共七大,卫恒来到了延安并参加了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

在中共七大圆满结束后,卫恒回到了太岳抗日根据地,开始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主持日常的工作。

卫恒一生兜兜转转,和山西缘分不浅。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卫恒主要是负责太岳地区的工作,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从无一日的懈怠。

1952年,卫恒调任陕西省省委常委,虽然地位发生了变化,但他的心境从未变化,还是保持着从前的初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此时的卫恒,不仅要适应高层工作,还要使党的干部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领导革命逐渐转化为领导生产建设方面来。

面对如此重任,卫恒从未泄气,通过研究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每一份领导干部,并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态度,卫恒此后的工作一直都很顺利,在1965年时,卫恒已经成为山西省省委书记记。

虽然担任了省委书记,但卫恒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在农业建设方面,卫恒和省一级领导干部们一起研究发展方向。

最终在他的建议下,选择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

卫恒和黄克诚其实十分相似,都是那种为民服务,深入基层,始终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满腔热情。

就在他担任省委领导的那几年,去过很多的地方,走遍了山西很多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实践出真知,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优秀品德和卓越才能。

刚正不阿,风骨凛然——王谦

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人民公仆。

抚今追昔,我们深深地被老前辈高尚的品格和革命情操折服。

家庭,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王谦身上的这些可贵品质和他的家庭、人生经历等等息息相关。

1917年,祖国处于风雨飘零之际,王谦出生在平定县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虽出身贫寒,但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人云亦云。

王谦虽然出生在社会底层,但他却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一定要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谦逐渐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1923年,6月的王谦第一次踏入他梦寐以求的学堂,开始了学习劳作的生活。

13岁时,王谦成功考入了县城的小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小小年纪的他只能半农半读,勤工俭学,最终跨越艰难险阻,完成了基础学业。

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眼界的拓展,王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启蒙,心中开始渐渐有了一个追求一生的信仰。

在小学毕业后,王谦原本想要前往省城报考国民师范,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王谦不认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太原进山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最后还是因为家境的原因,只能回到家乡在平定中学读书。

1936年,21岁的王谦成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便将自己的政治生命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经历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后,王谦很幸运地参与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1949年,王谦接受任命来到了长治工作。

身肩重任的王谦来到长治后,始终坚持调查得真理的原则,深入县区村进行社会调查,随后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进行改造和发展。

也就是因为这个好习惯,王谦很快便发现了当地的一些弊端,然后对症下药,很快就解决了当地积弊已久的问题。

也因为深入群众调查,和群众们打得火热,明白了什么是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开创了长治新的明天。

1955年,王谦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回山西省委工作。

重新回到山西,王谦为了摸清和掌握实际情况,身体力行跑遍山西搞调研,几乎全部的业务时间都被他用来搞调研了,山西广大地区都曾留下过他坚实的脚印。

正是因为这样细致的调查,王谦在治理土地上找到了很有用的方法,形成了一套“种草、种树、保水、修地”的基本思路。

随后,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又经过不断升级,创造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因为他对山西经济、政治、民生等一系列所做出来的贡献,1965年,王谦成了山西省省长

我的信仰和对人民群众的心不会因为自身职位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王谦成了山西省省长,但他心中的理想信念从未有过变化,始终保持着当初成为共产党员的初心。

此后的岁月中,王谦也曾在人生中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这些和他的信仰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正是因为这样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仰,王谦成了一位被人爱戴、敬重的人,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

对于人生,它应该是充满意义的,为祖国、人民和社会奉献青春人生,做到以我之力,融入社会,富强国家。

黄克诚、卫恒、王谦,这三位曾经为新中国建立建设事业立下赫赫功劳的人用人生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畏流言蜚语,敢于做自己,为人民、为国家做有利的事情

掩卷沉思,往事联翩,通过老前辈们的事迹,我们都应该明白,作为一名有担当的青年应该怎么做,怎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水新营,张宁波.黄克诚大将蒙冤十八载[J].党史文苑,2015,(09):17-21.

陈文秀,段丽霞.卫恒:务实奉献在山西[J].党史文汇,2014,(05):28-35.

赵承亮.风雨征程中的党性光芒——追忆原山西省委书记王谦同志[J].先锋队,2010,(09):19-23.

王燕萍.王谦: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J].党史文汇,2018,(07):45-49.

黄远果. 黄克诚在山西的非常岁月[J]. 湘潮(上半月), 2014, (9):18-21.

荣师竹. 话说黄克诚仗义执言[J]. 铁军, 202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