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学生找寻优质的教育环境,学生捧回高质量的成绩回馈家长,这是不少人期盼的事情,但有时候家长的付出和学生的成绩是不成正比的。教育的时代也在变化,新时期的家长也觉得,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还得真正付出心血去对待。

成绩不是最终目标,学生成为一个三观端正,素质过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才值得家长感到欣慰。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不再只是监督学生写作业那么简单,对学生的课本、学习用具,家长也更加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的家长却发现,学生课本上的部分内容,似乎存在不妥之处,还有的内容与自己上学时学的大相径庭,尤其“毒教材”出现以后,家长不得不鹰眼如炬,时刻盯着会不会有不良内容会侵袭学生的成长。这不,一些古诗词也被家长盯上了。

古诗词陷入家长质疑怪圈,“停车坐爱枫林晚”何错之有

语文学习中,最不能少的就是古诗词的内容,学生没上学,家长就带着背诵诗歌,上学以后,每个学期的语文书上,都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学习。除此之外,还有额外的古诗词积累背诵书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只是要求会背诵,慢慢的年级升高,老师要求学生会默写,并且还带领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这样一首诗,小学生都学过,那就是杜牧的《山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只记得千古名句,其他的并无异议。家长们也许会争论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的读音,这也见怪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有些家长却将无名之火发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上,认为其中的个别词汇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小学阶段,学生不应该过早地接触这些知识。

可作者和咱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人家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并没有额外的含义,所以家长还是过度解读了。

除此之外,家长关于这类的知识仿佛分外敏感,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些都受到了质疑。古诗词频频陷入家长质疑的怪圈,是太敏感了吗?可笔者只想说:如果没有成年人的过分解读,“停车坐爱枫林晚”何错之有?

一字之差,一音之别,古诗词频被家长“找茬”

家长为学生发展着想的心思,老师都能明白,可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教育敏感,不该总是出现,家长可能没有接触学生所有的学习,也没听过老师在课上如何解读,就凭自己的主观揣测,给教材内容随意下定论,还是有些片面化了。

除了个别的词语,容易造成家长的误会,学生们学习的古诗,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字音上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被很多家长“找茬”。

比如《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前老师教学生读(cuī)一声,现在都改成(shuāi)一声。还有“一骑(jì)红尘妃子笑”,“骑”的读音也变成了(q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们觉得改来改去,学生可能会有疑义,而且家长在辅导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被学生反驳“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家长也会觉得很没面子。其实,教育部门也曾说过,想让学生们觉得古诗中的生僻字更通俗易懂,所以才会读回字本身的读音。

其实家长也不用太纠结,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做题的时候也不会被扣分,至于有争议的内容,学生和家长一起查资料了解清楚,岂不是更有教育效果?

家长关心学生学习情有可原,但别被“曼德拉效应”影响

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发现部分内容和自己上学的时候存在差别,而记忆里明明就是那样的,比如有些人觉得中学时学得应该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教材上却分明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实这都和“曼德拉效应”有关。

不管家长自己上学的时候,学的内容是怎样的,如今时代变化了,教育也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家长在做辅导工作的时候,也别太钻牛角尖。

和学生一起,寻求课本上不涉及的知识点,其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除此之外,家长们也别太敏感,要理性看待教材,和老师一起为学生成长助力。

今日话题:你觉得教材中的这些细节有问题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