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杨开慧的父亲、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恩师杨昌济先生,在病床上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落幕。

杨昌济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亦是一位爱国爱民的杰出人才和新文化运动的推进者,在整个近代史上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昌济年轻时曾经留学英国和日本,一辈子奋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生平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看到国家早日摆脱战乱,走向富强稳定。

然而,截止生命最后一刻,先生的这一遗愿仍旧没有实现,彼时的华夏大地上军阀林立,暗无天日……普通国人既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出路,这让杨昌济的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惋惜。

如果说非要有什么事情,能够对杨先生的内心起到些许安慰,那大概就是他所教出来的两名学生了,即毛泽东蔡和森

临终之前,杨昌济向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二人中的前者毛泽东主席我们都知道,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革命道路的引路人,相比之下,他的这位同学蔡和森就略显“低调”,不为人知。

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何杨昌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将毛泽东和蔡和森并列?在这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

蔡和森:最早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蔡和森和毛泽东一样,都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也是新中国第一批追求马列主义的学子。

之所以两人会同时报考湖南第一师范,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当时,湖南一师是整个省唯一一个不收任何学杂费,并且“包分配”,毕业就能到小学任教的大学。

蔡和森和毛泽东两人当时的经济条件都不富裕,因此才报选了该校。

湖南一师是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虽然不收学费,但是他的入学条件却极为严格,需要通过写文章打分,择优录选。

当时的入学考试题目很直白,就叫做《论小学教育》,而在这个题目上,毛泽东和蔡和森却分别取得了第1名和第2名的成绩,成功入学,两人的缘分,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

当时的杨昌济在湖南一师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内学风自由,思维活跃,学生们不单单会学习如何当一位小学老师,更会激烈的探讨中国未来该走的道路,而这也为毛泽东和蔡和森接触研究马列主义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和森本出生于当地的名门大族,但由于其母亲葛健豪不满丈夫沉迷毒品,在上世纪初,毅然选择离婚,带着蔡和森和妹妹蔡畅离家出走。

在当时,一个妇女提出离婚是需要付出莫大勇气的,葛健豪的这一举动,堪称离经叛道,其原生家庭与她断绝了关系,并切断了一切经济供给。

葛健豪前半生是个文盲,只能依靠糊火柴盒养活一家,但是她对于子女的教育却格外重视,年过半百的她开始学习识字读书,并且积极鼓励子女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报效国家。

葛健豪的开明,深受毛泽东和一众同学的喜爱,都称其为伯母,就这样,蔡和森简陋的小家,成为了当时毛泽东和几个同学的聚集地。

1918年,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同学们成立了新民学会,正式开始有组织地展开爱国学生运动。

蔡和森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当时国内虽然有不少学子都已经开始了解马列主义,但是还没有成立任何一个左翼政党。

早在1918年,蔡和森便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道:“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而毛泽东和蔡和森又经常在各类进步报刊之上发表文章,结识了陈独秀等人,凭借着陈独秀的影响力,蔡和森提出建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党最早的核心党员。

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友谊:一个性烈如火,一个平静如水

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友谊十分坚固,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各有不同。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性烈如火,敢想敢干,而相比之下,蔡和森的个性就要温和很多,他谦逊有礼,沉着冷静,两人之间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按道理来讲,性格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平日里是很难达成共识的,但偏偏蔡和森和毛泽东是个例外,每当他发表观点,毛泽东总是表示服气,愿意洗耳恭听。

这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是不多见的,而蔡和森也成为了毛泽东唯一一个能够“提意见”的同学。

1918年,当时的北洋政府曾经向全国学生发出号召,提出筹集一批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正在其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但他自己去了,就连他的妹妹蔡畅、甚至母亲葛健豪都成为了这一批1600人学生的一员。

葛健豪留学的消息在当时还引起了广泛报道,1919年的她已经54岁,不单单是学生里年龄最大的,也是中国第一个赴欧留学的缠脚女子,由此也可以看见,这一家人注定不凡。

抵达法国以后,蔡和森进入了蒙达尼男子中学学习,与此同时,他还把新民学会搬到了法国留学生当中,并且提出了学会的最终目标:那便是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蔡和森回到了北京,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凭借极其优异的表现和付出,他后来还当选成为了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并参与制定了党的纲领。

蔡和森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大量的贡献,早期党的规章制度,框架的搭建,基本上全都有蔡和森的身影。

正是因为蔡和森的努力,使得中国共产党从当时万千小政党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逻辑清晰,能够正常运转的现代化政党,并且逐渐发扬光大。

1923年,孙中山正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口号,为何堂堂国父,会对一个刚刚成立两年的小政党如此感兴趣呢?事实上,这与蔡和森的努力不无关系。

毫不夸张的说,蔡和森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奠基人,没有他的理论指导,共产党或许还会出现,但势必要多走很多年的弯路。

蔡和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极其卓越的,在1924年的时候,蔡和森便出版了《社会进化史》一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唯物史观描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虽然日后类似著作无数,但绝大多数都是以蔡和森的原本为基础,生枝发芽,可以说,蔡和森也称得上是我国社会学奠基人。

蔡和森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是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但他绝对不惧怕于进行斗争。

上世纪20年代前后,工人阶级是社会最底层的群体,内有北洋政府的无情剥削,外有外国资本家的挤占压榨,民营企业生存困难,工人阶级更是被戴上了天然的镣铐。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企外棉第七厂,几位日本管理层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彻底引发了全社会的众怒。

在此期间,蔡和森和无数学子走上街头,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全国各大城市的工人学生和工商业群体均爆发示威游行,很快发展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共产主义理念深入全国民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自然少不了国际支援,因此,在1925年,蔡和森还被委派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

蔡和森学习成绩优异,语言天赋更是极佳,他的一生共掌握了五门外语,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在莫斯科期间,由于其极其丰富的学识,他还受到了苏联方面的重视,特地邀请他前往中山大学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演讲,在社会主义发源地,讲社会主义发展,蔡和森还是历史第一人。

由此也可以看见,蔡和森在国际共产国际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被捕牺牲,英年早逝

蔡和森从不沉迷于理论,他更为关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革命路线,早在1927年,他就率先提出支持毛泽东“土地革命和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战略方针。

当时的国共破裂已经到了临近点,党内甚至还有“交出枪支、换取生存”的声音,毫不夸张的说,稍有不慎,中国共产党几年的努力就将化为泡影。

在这一关键时刻,蔡和森却坚定的把自己“元老”的一票,投给了挚友毛泽东。

彼时“弱小”的中国共产党采取武装斗争路线,未来会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共产党是会因为反抗国民党进而遭到围剿,就此彻底灭亡?还是,能够在战争中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当时谁也想不到。

蔡和森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人,或许他看起来颇为文弱,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坚定不移的站到最正确的道路上,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

1927年4月,随着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对于共产党人的大屠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失败,武装斗争的即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蔡和森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奔赴天津,负责领导北方局的工作,不得已与自己的妻子向警予分开。

向警予是湖南省周南女校的学生,与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是多年来的好友,还曾经跟随着蔡和森前往法国进行留学,两人是在革命的道路上缔结了爱情果实的,她对于革命工作的贡献丝毫不弱于丈夫。

甚至就连毛主席也曾经评价过: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当时的向警予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在白色恐怖蔓延的年代里,她依然坚守在一线,未曾有过丝毫动摇。

1928年3月,在叛徒的出卖下,向警予被捕,国民党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极其残酷的逼供,但向警予却没有透露任何党的秘密。

当年5月1日,向警予坦然奔赴刑场,在沿途过程里,她还在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为了让她住嘴,国民党宪兵居然向她嘴里塞进沙石,用一根皮带狠狠的缚住,向警予满嘴鲜血,但仍未屈服。

最终,向警予被枪杀于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享年只有33岁。

妻子的离世让蔡和森痛苦万分,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

1931年初,蔡和森和毛泽东均被列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领导全党工作,但这也是这对老友之间最后的共处。

当年3月,蔡和森再次接到调任,他被重新任命为两广省委书记,前往广东和广西,负责领导当地地方工作。

当时的广东和广西是国民党势力最为根深蒂固的地方,凶险程度异常。但对于党交代给自己的任务,蔡和森毫无二话,坦然赴任。

可惜的是,在上任三个月以后,蔡和森便遭到了和妻子向警予一样的命运: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由于蔡和森是在香港被港英当局所逮捕的,之后,他被引渡回到了广州,此时的国民党特务认定自己抓到了一条大鱼,想要从蔡和森的口中套出共产党情报。

但无论他们使出什么样的手段,用出多么残酷的刑罚,都无法使蔡和森开口说出一个字。

在这个瘦弱的年轻人身上,仿佛有着一种超越世间一切的决心和精神力量,国民党特务的刑罚已然对他无济于事。

最终在苦审两个月以后,眼看实在无法从蔡和森口中套取任何线索,国民党特务才选择将其杀害。

而这一年的蔡和森只有36岁。

蔡和森去世的消息传到毛泽东耳中时,毛泽东痛苦万分,对于这位昔日老友,他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评价: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参考资料

1 蔡和森.中国军网

2 在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光明新闻

3 回忆父亲蔡和森和母亲向警予 .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