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条签订前,袁世凯找过自己的陆军总长段祺瑞,问他和日军开战,北洋军能坚持几天?段祺瑞的回答是三天,很显然袁世凯也认为这个答案靠谱。那么问题来了,甲午战争好歹还和日军打了九个月,后来的淞沪会战都和日军打了三个多月,北洋军只能打三天的依据从哪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洋军的领导集团都是科班出身(奉系那群土匪可不是北洋军的嫡系),从领导层到火力配置都很西化,习惯性地用从洋人翻译过来的军事知识中做推断,很有今天军迷的风采。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在清末就经常看克虏伯公司翻译过来的德军近代火炮教材(对于克鲁伯公司来说,这就是说明书),还聘请了德国教练,不,德国教习,用德国步兵操典。

袁世凯本人就是狂热德粉,因为他的缘故江南兵工厂都采取了德制术语进行生产,段祺瑞本人更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实习生。一战爆发后,袁世凯还让北洋军的将领、军官们描摹、详解克虏伯超级大炮“伽玛”,结果是第4师炮4团第2营营长周荫人的报告得到了袁世凯看重,在北洋军中一飞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火炮编制上,老北洋六镇也以一个师54门火炮傲视整个民国陆军史,一个12到24门炮的北洋军混成旅就能压制足足一个省的地方部队。北洋陆军作战严重依赖火炮,但北洋军的炮弹供应和炮兵机动能力却严重不足。整个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所有兵工厂只生产了15万发炮弹,平均每年也就是一万发的产量。民国多场战争大戏,炮弹用量都很省,比如让袁世凯下台的护国战争,护国军在叙泸战役最大的收获就是四箱炮弹。

这是国内战争的情景,如果是对日作战,那么火力标准就要提高不只一个档次。一战期间,交战双方一共使用了十亿发炮弹,交战的英法德三国都是一天就打没了北洋时期的全部炮弹产量,索姆河等战役交战激烈时更是一天就消耗了190万发炮弹。一战欧洲同行的豪奢让日军都受不了,日军的统计是一战时期的交战双方的弹药消耗是二战前夕日军习惯的十倍。当然了袁世凯问段祺瑞时,一战还没有结束,段祺瑞的数据参考更多的是当年的甲午战争,段大帅当年还真参与过那场战争。甲午战争中清军平均每天都用掉三万多发炮弹,按照当时北洋军的存货来看,那不就是只能用三天嘛。

北洋军是严重依赖炮兵火力的部队,它的火力欺负国内同行够用,但遇到日军那可真就成了叫花子。北洋军还是一只严重依赖火车和轮船运输的部队,长途行军能力不强。北洋军阀时期的混战集中在平汉、津浦等几条铁路线上,北洋军靠铁路集结大量兵力,靠铁路运输火炮,很少有部队能长途奔袭数千里作战。北洋军步兵的射击水平和刺刀肉搏能力也很差,袁世凯死后的张勋复辟期间,北洋军的射击水平就被国际媒体群嘲;刺刀更是几乎没有,民国前十年中国总共才生产了2310把刺刀,军阀混战拼刺刀居然要靠白俄佣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北洋军最引以为傲的炮兵,和日军比起来也是半吊子,日军已经普及了间接射击法,而北洋军炮兵还使用三点一线直接瞄准法,日本人从来就没把最新的火炮射击技术教给中国学生。北洋军步兵技术并不强,它的炮兵后勤又只能用三天,所以段祺瑞给出了只能战斗三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