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又是辞旧迎新时。根据惯例,记者们已开始“新春走基层”。但是,新春如何走基层?来看看中国新闻社2019年以来《新春见闻》栏目的实战经验。

真的是“新”

真的是“春”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进行“新春”内容的报道时,尤其要注意“新”与“春”二字,要直接能说出这是哪一年份的事、是春节期间才能发生的。

首先,直击新春“新”现象。如《告别“节日病”:“燃烧卡路里”成为中国新年俗》,巧借 2018 年下半年大火的歌曲《卡路里》引出国人新年风尚;《“原年人”催生新消费趋势 “一码当先”成新年俗》直击 2021 年第一次“原地过年”的中国年轻人,以及催生的新消费模式。

其次,若记者有多年采访经验,可以关注特殊群体或著名人物过春节。如《“铁骑”返乡 11 年变迁:无奈变乐享 “集团”变“散兵”》即通过同一群体的不同行为体现社会变迁。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抓住时点。这几年春节遇到两件大事:疫情起始与北京冬奥。有一些记者通过举办两次奥运的北京来写新春,通过张艺谋两次担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去看他的春节,都是可行的。

如果无法长时间地研究一座城市、人物的变化,对比两个时点来贺新也算讨巧,但还是记住基本点,描写群体真的有新变化,并且是真的在春节才更能体现这种变化。

不是新春也无妨?

还有一类稿子看起来放什么时候都行,怎么效果也不错?其基本点是采写对象本身就是新鲜的,或所处地域、所做职业一直以来颇受读者关注。

举例来看,《国际信件批译员书信相伴的春节时光》一文让人感动,55 岁的旷华做了33 年批译员,将境外信件地址翻译成中文,从 1986 年只有一本词典到现在可以数字化办公,将华侨华人和台湾同胞的心意送到千家万户。正如留存下的侨批,这种纸质的传递看起来过时却能勾起海外人士的回忆。这样的基层人物尽管在平时和春节工作相同,但在春节推出情感浓度更甚。

再比如《苏州台湾青年的“日子”与“月子”》一文,直击台湾“IT 男”吴文智。吴文智通过科学化膳食管理,将台湾发展完备的“月子餐”带到大陆市场。这本来就是一个对比明显的趣味“移植”。记者也提到吴文智成为苏州市首批拿到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以及当地惠台胞的优惠政策,“在大陆把‘月子’做好,把日子过好”,正契合对未来生活的祝愿。

更有《“兔头出川”添味中国年 辣卤小吃闯出数十亿大市场》一文,将主题对准当地兴盛而在海外新奇的兔头,采访对象有“品兔师”、从事兔子科研的专家及辣卤淘宝店的店主等,从不同维度还原了“香辣火热”的特色产业。文中“法新社曾报道,四川人一年消费多达 2 到 3 亿只兔子。”更是点睛之笔,通过海外来看中国,使文章更饱满。

重头戏更需现场感

重头戏不能“吃老本”,更应注重现场感,以小切口接入大时代,营造“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如《加拿大景点及地标点亮“中国红”庆虎年新春》这则消息,仅585字便将五个信息点呈现得详略得当,“中国红”的报道意味十足,观文如看剪辑利落的蒙太奇。

由此可见,新春见闻也可写成好消息。如《香港除夕夜上“头炷香”活动薪火相传三代人》《法甲“中国日”活动庆新春 中国元素为球赛增添节日氛围》这两篇文章。

前者写当地习俗,明星、三代同堂都来黄大仙祠抢上“头炷香”,甚至“孩童说得一口地道的英语,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仍然十分乐意陪同爸妈和奶奶上香”,值春节时点写传承。

后者细节更是到位,“巴黎圣日耳曼队还特意制作了一款别出心裁的中文海报,上书‘勇执牛耳 新春大吉’八个大字,主教练波切蒂诺手持金色牛头雕塑,姆巴佩等球星簇拥在他身边,象征喜庆和好运。”更妙的是,巴黎圣日耳曼队主场踢赢了,可见赛场内红火的新春氛围真的能带来好运。

此外,境外的春节报道也颇有特点。如《马六甲鸡场街除夕倒数:“多声道”中迎新春》一文的导语:除夕午夜,汇聚在马来西亚马六甲鸡场街上的民众新年倒数声愈加宏亮,先是中文的“六十、五十九……”,随后转为英文、马来文的计数,最后在英文“three(三)、two(二)、one(一)”的计数声中,在爆竹声、鸣锣声中迎来农历新年。一下子就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文化过新春的神奇。

再如《美国旧金山湾区:特殊的春节记忆》一文中,高校留学生迎来阔别已久的自办春晚,金发碧眼的受访者与唐人街摊主笑着用广东话“恭喜发财”相互告别,一幅幅图景展现旧金山新春瞬间。

最后分享一个重头戏:吃年饭。吃什么,去哪吃?如《华侨农场的年夜饭:“回味”归侨的光阴》《“港漂”内地青年感受疫下春节》《就地过年 “两岸夫妻”怎么过?》都有不少年饭的描写,但年饭的意味从标题即可窥探一二,好故事是年饭题材出彩的“捷径” 。

总的来看,记者在进行“新春走基层”时,可以:

一、查询海内外相关稿件,研磨选题的操作性,抓住时点;

二、保留共情的故事,减去煽情的表达;

三、以小切口接入大时代,短篇幅写出纵深感。

本文转自庖丁解news 作者:苏碧滢

本文编辑:王芊

投稿、合作邮箱:

xjbcmyj@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