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其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执笔:王艳微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作为父母一直充当着“家庭保姆”的角色,为孩子打理好一切。但是育儿需有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若想要他们真正成长起来,家长还需端正自己的心态,很多时候,掌握好“忍”这个字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幸孕姐后台留言中有一位网友控诉了自己的父母:

案例

她从小到大都没有洗过衣服,插个电源,父母都会担心她一不小心触电;更没有进过厨房,在爸妈的眼里,女儿要“不沾烟火气”。

父母规定每晚8点之前必须回家,不能单独坐出租车等,即使到了高中时期,同学们都出去旅游或者做兼职,而自己只能宅在家里看书、上网。

以至于上了大学离开的父母后,因为不会叠被子而急的大哭,连坐公交车都不会,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她的自理能力、行动能力、决策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甚至这位网友控诉道:由于家长的溺爱,将我养成一个“情商低能”的人。而我本可以长大的机会都被父母夺走了。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康,也能自信心高,有所成就,那作为父母则要自身作则,很多时候,要学会“忍耐”。

这些事家长要“忍”

1、忍住对孩子溺爱

爱孩子,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性,但如果家长不分是非,关爱过度,其行为只是在拖孩子的后腿,反而变成了孩子的一种束缚,当他们独立面对世界时,吃到的将会是一碗“苦果” 。

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的事情会大包大揽,小到刷牙洗脸,收拾衣物,大到帮助他们填写志愿,而这些做法则会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遇见困难时,第一反应就是找父母帮忙解决。

其次, 也会导致孩子失去自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决策的能力,所谓“巨婴”的诞生,往往都源自于父母的溺爱。

如果真的爱孩子,建议父母忍住对他们的溺爱,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事情,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成长、试错......这才不失为人父母一种最有力的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忍住对孩子吼叫

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研究发现: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语言暴力,,其大脑结构可能会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情况。

做了父母后,不仅技能不断升级,上长的脾气也让人无法忽视。有些家长嘴上总说,对待孩子要多点耐心和包容,可真到遇见什么事后,其肾上腺素则是不受控制的攀升。

当孩子犯了一些皮毛的小事时,若家长忍住自己的脾气,忍住吼叫孩子,做到倾听他们的内心,给其解释的机会,这样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3、忍住对孩子“拔苗助长”

新东方教育集团CEO俞敏洪说: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棵树,如果大量施肥可能会让其生长迅速,但到后期则会衍生病态

随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传播,再加上“别人家孩子”的神助攻,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实施“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例如1岁背古诗,3岁学弹琴,6岁学奥数等,殊不知,这样教育方式,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为人母父,应该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其次接受他们的不完美,而且一定要明白循序渐进的道理,忍住对孩子“拔苗助长”的行为,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过于急于求成,不仅家长累,孩子也会处于水深火热中。

4、忍住对孩子“为你好”的控制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曾言:界限是很多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很多父母都喜欢以爱之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控制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爱”让他们是有苦难言。

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由于父母“爱”的控制,让这个学霸疯狂的想要喘息, 逃离母亲的控制,最终患上抑郁症,发生了跳海的举动。幸运的是,父母的及时赶到避免的不幸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我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最后却不落好呢?那是因为在日常说中,父母就像织了一张天罗地网,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之上,牢牢控制着他,这才导致了亲情的一种错位与隔膜。

所以父母何不放下自己的高姿态,忍住对孩子进行“为你好”的控制,多多了解自家娃的想法和选择,做到育娃有度。

【幸孕姐总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一蹴而就,用力过猛,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一点一滴地用心雕琢,这样才能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