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英博物馆通过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活动预告,邀请大家一起庆祝Korean Lunar New Year,翻译过来就是韩国农历新年,欣赏由韩国文化、体育和旅游部赞助支持的新罗乐团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网友们一下子就听出问题所在了,怎么滴农历新年就成韩国的了?不应该几千年来都是中国的么?所以当时立刻就引起了大量网友们的批评,说你还大英博物馆呢?这么没常识吗?犯这种低级错误? 农历新年本来就是中国的,不能韩国也过春节,就变成了韩国的,好比美加澳都说英语,难道要叫成美语、加语或者澳语吗?随后,大量的抗议邮件发往联合国。这种有关起源和归属权的争议,联合国见得多了,随后发行了兔年邮票,上面特别标记“Chinese lunar New Year”(中国农历新年),一招正名。大英博物馆见势不妙,悄无声息地删除了原帖,也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这事到此就算为止了,但是背后其实有些微妙的内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西方针对中国的文化打压和韩越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蚀。

关于中国农历新年的来历,我相信很多网友都非常清楚,中国从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 “正月为岁首”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农历新年的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秦汉到两晋,强大的中原王朝带来的文化外溢,让中国农历新年习俗从黄河流域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后,汉朝就征服了今越南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年节习俗随之传入这两个地区。到唐朝,中国无比强盛,中华文化如日中天,周边国家在年俗上全面模仿中国,中国庆祝农历新年的习俗也逐渐在周边国家文化中扎根。

近代之后,虽然东亚多国历经西方殖民的冲击,一些国家年节习俗有所改变,比如,日本宣布废除使用了千余年的农历,改用西方通用的公历纪年,新年也改到了公历1月1号。但也有一些国家,比如朝鲜和越南,坚守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甚至将其看作是对抗殖民统治、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手段。另外还有一大批中国人移民海外,也将中国农历新年的习俗带到世界各地,并且扎根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几年前,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默认农历新年就是中国文化的新年。为了跟公历的新年区别开来,在英文翻译中,通常就在新年前面加中国的定语,Chinese New Year强调农历新年的发源地,突出中国元素。比如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新媒体账号每年都会在中国农历新年这一天发布闭馆通知,大家可以去查,2018年之前,美国驻华大使馆用的都是Happy Chinese New Year的表述,2017年1月26日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最后一次用这个表述。到2018年开始,美国驻华大使馆开始改用Lunar New Year的表述,这是用历法来命名,弱化中国印记的表述法。

这个表述又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冷战后,大量韩国、越南移民,他们并不认同自己过的是Chinese New Year,于是就产生了Korea New Year(韩国新年)、Vietnamese New Year(越南新年)的叫法。但是最开始,韩越移民的行为并没有撼动“中国新年”的地位。后来,这些人又选择使用存在感更高、没有鲜明中国印记的Lunar New Year作为自己的新年译名。最开始,这种努力成效也并不显著,但是后来,到了21世纪初期,出现了两个变量,让韩越特别是韩国对中国文化的侵蚀更加严重。

一个就是韩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文化产业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韩国通过汉江奇迹逐步实现了经济腾飞,顿时自信心爆棚,有种傲视亚洲的感觉。但是经济大国与地理小国让韩国文化上的自卑感日渐严重,这种只能承接邻近大国的文明外溢的现实让他们很难接受。

所以韩国要尽力摆脱自己身上外来文化的影子,比如废除汉字,比如把首都名称从“汉城”改为“首尔”,免得听上去像中国的一个城市,此外,就是大力宣传所谓的新史观。说的好听点就是建构韩国的“民族叙事”,难听点就是人工造史,编一点,偷一点,篡改一点,就是自己的民族历史了。比如,在韩国的影视作品中,大量中国的文化元素例如节庆、筷子、服装、饮食都被打上了韩国便签。不明所以的海外观众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这是韩国的传统文化。韩国通过打擦边球将端午节庆(韩国称江陵端午祭)、自贡彩灯(韩国称燃灯节)、榫卯结构申遗成功。这些其实都是在逐步侵蚀或者说是掠夺中国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变量就是西方对中国的打压。我们刚才说了2018年以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开始用Lunar New Year的表述替代了Chinese New Year,以此来淡化中国元素。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客开始用Lunar New Year的表述。像202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逊使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祝福新春,而不是此前英国政府惯用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约翰逊甚至在最后说了一句汉语的恭喜发财,但并不是中国官方推行的普通话,而是代表香港地区的粤语,这其实背后也有他的小九九。美国总统拜登也是近两年连续使用Lunar New Year庆祝新年。

今年美国国务卿同样在除夕夜向美国和世界各地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表达祝贺。用的也是Lunar New Year。之前在推特上看到有网友问,说为什么布林肯等等美国政府每年要祝贺中国新年,但是中国政客却没有祝贺过美国的节日。布林肯那祝贺的不是中国新年,他是在向美国的亚裔朋友们示好,获取选票和支持。在美国政客的刻意操弄和西方强大的舆论机器的配合下,Lunar New Year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农历新年就是中国新年的历史却被刻意模糊。我们开头说到的新闻,韩国文化、体育和旅游部赞助支持的新罗乐团表演,甚至在宣传上刻意用了Korean Lunar New Year的提法,竟是要偷换概念,

将中国节日当做韩国节日,从而将自己打扮成积累深厚的文明古国。所以大英博物馆是真的不懂历史还是有意为之,这不得而知,但是这个做法确实很值得我们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自己的文化被打压和侵蚀甚至掠夺呢? 主要两方面原因。

从经济上说,文化其实是货币金融背后的“支撑”。说简单一点,产品特别是文化产品,它的核心是品牌、是IP。品牌从哪里来,就是从文化中产生,没有文化,就没有产生品牌的土壤。当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也就失去了土壤,那我们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大热的电影《功夫熊猫》,功夫熊猫一到三的全球票房为6.31亿美元,还不包括他的相关衍生品。但是这么大的商业利润,中国并没有拿到什么好处。之前就有评论老师说,功夫是你的,熊猫是你的,但是,对不起,功夫+熊猫的功夫熊猫,就不是你的。你用他们的元素,你还要支付版权费用。这还是我们没有用好中国自己的东西。而当我们的文化被别人打压和掠夺后,变成了别人的文化,那就更被动了。

从精神层面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常常起着永恒的社会教化作用。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格局中,文化的战争是现在和未来的持续战争,也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颠覆战争。所以保卫我们的文化,就是保卫我们的民族和民族精神,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