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2月3日,希特勒发表了一则特别公报,这则公告上写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保罗斯元帅遵守了与敌人打到最后一刻的誓言,但因为优势的敌人和我军不利条件被压倒。”

之后,希特勒宣布全国默哀四天。

这则公报所说的,便是德国纳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惨败。

但公告中所提到的“战斗到最后一息”的保罗斯元帅,并不像希特勒所说的那样“为国捐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2月2日时,保罗斯就已经带着他手下第六军团的残兵向苏联投降,希特勒之所以直接说保罗斯已经牺牲,不过是给自己盖上一块遮羞布。

保罗斯的投降令希特勒非常气愤。

早在第六军团节节败退之时,希特勒就曾再三发去电报,不断提醒保罗丝斯,希望他履行“誓言”,战斗到最后一刻。

保罗斯也从当初信誓旦旦的保证,慢慢到了疲惫不堪。

真正到了“最后一刻”时,保罗斯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勇气“为国捐躯”。

这场令希特勒恼羞成怒的战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点,也宣告了德国消灭苏联的计划逐渐走向破产。

自此后,希特勒凭着一腔狂热建立的“第三帝国”,渐渐开始土崩瓦解。

1945年4月29日,意大利纳粹头目墨索里尼与他的情妇一道被处决。

此时的希特勒躲在柏林的一个地下室中,“老朋友”的死讯让他更清晰看到了自己眼前的末路。

4月30日,希特勒在这个地下室饮弹自尽,他的情妇也跟着他服毒而死。

终于,杀人狂魔希特勒,离开了这个世界。

许多人会说,如果不是对苏联战争的失败,简直不可以想象,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那么,若希特勒真的击败了苏联,谁又将会是下一个迎来魔鬼的国家呢?希特勒的下一步扩张计划会是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夺取“生存空间”

要想知道希特勒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就要明白希特勒为自己一系列丧心狂举动所提供的“底层逻辑”——夺取“生存空间”和消灭低等人种。

或者换句话说,对于希特勒,他的世界观和政治出发点一直都是“日耳曼主宰世界,纳粹统治欧洲”。

夺取“生存空间”的缘由很好理解。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和严惩,此后,德国以自身的工业突出发展为底气,狂妄地提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口号。

也正是因此,希特勒不但提出要恢复德国在一战前的疆域,更是野心勃勃,想要恢复日耳曼人在600年前的疆域。

希特勒的世界观已极度扭曲,他认为日耳曼人应该把目光对准东方,疯狂掠夺。

他所认知“东方”,实际上指的就是苏联。

希特勒认为,土地是为有力量占有他的人民而存在,任何民族都没有保留某一片土地未来的权利。

为此,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取得德国人民的面包。”

希特勒将纳粹德国取名为“第三帝国”,而“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是普鲁士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后统一德国后建立的帝国。

希特勒对他的“第三帝国”寄托了自己全部的“雄心壮志”。

早在1941年,狼狈为奸的德、日、意法西斯就已经开始“瓜分世界”。

这一次的瓜分会议内容,也可以说是德、日两国协商的战后分赃计划,实力较弱的意大利直接被他们排除在了瓜分范围之外。

会议中,日本提出以东经70度,作为他们日后的“国界”,也就是说,在日德狂妄的计划中,东亚,东南亚,印度,苏联东部的广大领土和蒙古都属于日本;

东经70度以西,包括非洲、中东、苏联西部的领土以及欧洲全部属于德国。

事实上,希特勒对日本方面的分配十分不满意,他又提出,将分界线向东扩,要求掌握苏联更多的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希特勒夺取“生存空间”的想法,是其发动向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的原因的话。

那么,他的“消灭人口”等计划,就无疑推动这场侵略战争向着更恐怖、血腥、惨无人道的方向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恶魔的收割”。

“消灭劣等民族”的来源,是希特勒内心狂热可怖的德国民族主义作祟,而这一思想,是他还在青少年时,就埋在血肉中的恶魔的种子。

人种灭绝与三步扩张计划

希特勒在奥地利的中学读书时,看过一本叫《印第安人》的书。

小说的主人公沙特汉德是美国白人,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肆意残杀印第安人的恶魔,而小说的作者却将他描绘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冒险家。

为了给这种极端的种族主义行为寻找支持,使残杀印第安人的魔鬼其做法变得“正当”,作者卡尔·梅依将文中的印第安人,全部描绘成既阴险又狡诈的野兽。

主角沙特汉德每次在残杀印第安人后,还要用圣经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以此来展示自己的“伟大”。

这本书,任何三观正确的人看过都会几欲作呕,可希特勒,和与他同时期的许多人,都深深的被卡尔·梅伊的故事“打动”。

这本书对希特勒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彻底使自己一生都沉醉在沙特汉德的角色中,而且在对苏联发动战争期间,还时时拿出这本书重温。

12岁的希特勒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遇到了魔鬼的领路,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视为劣等民族。

他认为苏联,波兰以及其他斯拉夫人的文化必须被毁灭干净,欧洲也要成为没有犹太人的欧洲。

对待斯拉夫人,希特勒认为他们当中的知识分子必须全部被消灭掉,而其中的一半将作为德国人的奴隶,只能从事农业生产,去耕种德国人餐桌上的面包。

而对待这些“奴隶”,在他看来,只需要留下勉强维持生命的食物就可以了。

他总是吹嘘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种族,未来的世界是日耳曼人主宰的世界,甚至在他看来,只有日耳曼人才可以被称之为“人”。

而他所要建立的帝国,必定是全部的日耳曼人所组成的“第三帝国”。

而正是以种族灭绝与种族崇拜的思想为主导,希特勒制定了自己的扩张计划,往东有斯拉夫人的广大领土,德国纳粹最主要的便是要向东扩张,那么最大敌人就是苏联。

德国与苏联之间的一战,是绝无可避免的,而且在希特勒的扩张计划中,扩张被无比清晰明了地分为“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是称霸中欧,夺取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和波兰;

第二步则是法国,苏联,至此欧洲大陆基本已尽数在德国的掌控之下;

第三步则是英美陆权获得后,希特勒心心念念的必将是海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希特勒后来的一次次部署,基本是按照“三步走”计划来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部署,背后还有希特勒的诸多考虑。

首先,奥地利,捷克,波兰等国家,实力相对较弱,把他们作为战争初期解决的对象再合适不过。

其次,法国与德国是宿敌,英国也不愿看到法国过于强大,希特勒将他放在第二步并不奇怪。

而苏联,作为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阵营,明显受到英美等国家的抵制,向苏联伸手,不用太过担心英美等国家的威胁。

等全部解决完以上国家,英美两国会成为德国最后一步的目标。

“海狮计划”

二战的前期,希特勒的称霸战争几乎是一帆风顺的。

法国投降以后,希特勒就决定将矛头指向英国,但对法国的胜利来的太快,以致希特勒还来不及制定出,针对英国战争计划以及战前的准备。

这一刻,希特勒的称霸进程遇到了阻碍——德军此时已经没有一艘可以登陆的舰船。

出于多重考虑,最后希特勒决定,等着英国来向他求和。

他向英国提出了自认为无比宽容的要求,一是允许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自由行动;二是英国要归还殖民地的统治权利给德国。

为了使英国自愿掉进他的陷阱,希特决定拔除可能支持英国助力,因此,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美国“忙”起来,无暇掺和欧洲的战争。

于是,他开始在美国散布一系列的舆论,宣传纳粹主义。

希特勒认为这样做便会使英国孤立无援,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然而英国并没有上当,之后,希特勒决定发动代号为“海狮”的对英行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集结了13个市的兵力,排列在英吉利海峡沿岸。

为确保万无一失,希特勒还安排了空军的“老鹰计划”,指在从空中对英国发动攻势。

然而,空袭效果并不理想,德军的损失远远大于英军的损失。

但希特勒没有办法与英国打消耗战,闪电战结束英国才是他的中心战略,于是,为了逆转局势,德军的空军全部倾巢而出。

这一次的空战,也成为了二战时期最大的一次空战。

然而,德军中的一队战斗机,因为飞错方向,将炸弹投进了伦敦城内,导致八名英国市民死亡。

英国认定此举是德国的蓄意行径,立刻派出空军,同样轰炸德国柏林城。

英军陆续轰炸了两次,柏林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市民伤亡,希特勒怒火中烧,并扬言要进行报复。

空战有了失利,“海狮计划”部分德军将领向提议希特勒先登陆英吉利海峡,进行“海狮计划”。

但希特勒完全将“海狮计划”作为战争最后才可以亮相的一张底牌,只有在绝对有利德军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出,是战争进行到最后逼迫英国投降的手段。

然而,当战争形势不乐观时,希特勒绝不轻易启动这一计划,因为一旦失败不仅无法推动战局,还可能挫伤德军的威信。

因此,德军对英国的空袭结果,成了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转折点,希特勒在批准对伦敦进行大规模空袭后,伦敦顿时成了一片火海,伤亡惨重。

此后,希特勒抓住机会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空袭,哪怕如此,英国仍不投降,而德国空军却失去了整整60架战斗机,大大超过了英国空军的损失。

希特勒并不恋战,宣布“海狮计划”延期,事实上也可以说,“海狮计划”已经宣告失败。

“巴巴罗萨计划”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明明在希特勒的“散步扩张计划”中,对战英国是在第三步,那为何又会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剑指英国呢?

事实上,希特勒在1941年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承认:“德国在没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之前,占领英国是不现实的”。

而且,在这一次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提出了“巴巴罗萨计划”,或者可以称作入侵苏联计划,从此次计划的代号,就可以看出希特勒的狂热与恐怖。

“巴巴罗萨”指的是曾经的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这位皇帝陛下以血腥的统治,与疯狂地发动战争而闻名,也体现出希特勒要向苏联发动血腥战争的决心。

其实到了这里,谜底就已经揭晓得非常明显了。

希特勒在对英作战当中,一开始提出的是和谈,再后来决定武力解决时,一定程度上决定保存实力,没有坚持猛攻。

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希特勒所提出的雄心勃勃的、从头到尾也没能实施的“海狮计划”,实际就是一场骗局。

而这场骗局的目的,就是掩盖德军开始对苏联战争紧锣密鼓的准备,一切都与希特勒推崇“闪电战”的策略有关。

他清楚地知道不论是哪一场战争,战线一旦拖长,都不利于德军,所以出其不意地猛攻毫无防备的敌人,是获得胜利的最好选择。

“海狮计划”便是希特勒意在使苏联放松警惕的陷阱。

而这一场作戏,希特勒是认真的在演,大量的军队在英吉利海峡频繁地进行登陆演习,海岸线上更是架设着谁都看不出的假火箭。

希特勒对掩藏在“海狮计划”身后的“巴巴罗萨计划”充满了信心,他坚信计划开始的那一刻,震惊的将是整个世界。

然而,最后的结果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深陷对苏战争泥潭的希特勒,最终还是逃不掉正义的制裁。

罪恶的法西斯,必将落入地狱,为生前的罪恶承受无尽的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