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皇帝的形象,总是集山珍海味于一身,餐餐都相当澎派,尤其清朝又有着所谓的“满汉全席”,让人看得是啧啧称奇,不过清朝的美食真的好吃吗?日前,我国就有历史爱好者,找出了一位清朝老宦官的评价,真相或许颠覆了你我的想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流传着“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传说是清代时最高档次和规格的宴席,不过“满汉席”1词最早见于乾隆时期袁枚所着的《随园食单》。满汉席一开始主要由满点、汉菜组成,以点心为主,菜肴稀少且简单。

满汉全席是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宴席,起源于清朝,原为康熙帝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提倡满汉一家。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

清朝康熙帝66岁大寿时,曾为汉、满两族特设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肴;相传康熙帝在皇宫内首尝,并御书“满汉全席”,使满汉全席名噪一时。当时满汉全席有宫内和宫外之别,宫内的满汉全席专供天子、近支皇族等享用;近亲皇族子嗣、功臣(汉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员和皇帝心腹)才有资格参加宫内朝廷的满汉全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室摆设满汉全席时,一般先吃满菜,再吃汉菜,其间需换桌面,谓之“翻台”。宾客进入席宴大厅先奏乐,坐下后先用点心,宾客到齐后,把四整鲜撤下来,行敬酒礼,大菜才会奉上,整个过程先后共换桌面四次,调换满、汉菜式,俗称“翻桌”。此后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达官显贵一展奢华的象征。

那么,“满汉全席”到底包含哪些菜肴呢?乾嘉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新城北录中记载的“满汉全席”共5份饌肴组合,第一份主打海味、第二份是山珍、第三份是本地特色佳肴。前三份都是典型的淮扬风味。而第四份为满洲喜好风味,最后一份是酒菜、小菜、乾鲜果品。从上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满汉全席的菜品极为丰富,那么,它的味道究竟如何呢?

一位名叫“信修明”宦官,23岁就入宫,在紫禁城中任职长达24年,历经了多位知名的历史人物,包含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与隆裕皇后等,深知清朝宫廷内的种种规矩,而众人相当好奇的一项,无疑就是“御膳”的部分。

信修明回顾,御厨并不等于名厨,很多都是在宫中长期服务的工作人员,也称之为“厨户”料理。厨户们做饭的菜单,多半是按照宫中代代传承的“固定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古代食材与调理方式,不像现在多元,很容易腻;二来,调味方向倾向“不出事”,而不是“美味”,因此多数料理都是偏清淡的味道,毕竟万一皇帝吃了拉肚子,恐怕就倒大楣了。

之所以会有“固定菜单”,其实也是有其道理,因为已经过前面几代人的经验,对于御厨与皇帝来说都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信修明也曾经吃过,光绪皇帝48道单品留下的菜色,但他并没有特别觉得感激或高兴,反而只有一个感想,那就是“毫无滋味,令人发腻”,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感慨古代皇帝也不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