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谨慎面对催婚新闻

两则“催婚新闻”连起来看很值得玩味。一则是“不要彩礼倒贴钱”,大意是:湖南常德澧县一个大家庭,长辈们因为几个女晚辈都单身着,酒桌之间便喊出“不要彩礼倒贴钱”的玩笑话;另一则是“不要红包要舅妈”,梗概是:四川内江一个大家庭,单身弟弟去姐姐家后,外甥们给舅舅拜年时说出“不要红包要舅妈”玩笑话。

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不要彩礼倒贴钱”算长辈催婚的“顶配”,那么“不要红包要舅妈”显然算晚辈催婚的“极致”。因为催婚的逻辑中都带有“舍弃”,并且都跟金钱挂钩,前者“舍弃”的是彩礼,后者“舍弃”的是红包。

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并非认为“舍弃”逻辑有什么不对或跟金钱挂钩有什么不好,而是基于世俗的婚姻建构来讲,如果婚姻彻底不谈钱或谈钱只谈付出,确实意味着“婚姻至上”呼之欲出,即便“催婚新闻”的旁白叙事明确表示这是玩笑话。

只是我们回到“催婚新闻”本身,却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真催婚”,什么是“催婚风”。

普遍来讲,“真催婚”基本都是至亲至爱级别的人在催,并且也分“掌控催婚”和“开放催婚”。“掌控催婚”是指,拿关系去要挟催婚;“开放催婚”是指,即便催婚心切,也保留最起码的尊重和开放的态度。

至于“催婚风”,基本都是不痛不痒级别的人在催,多是基于周围现实和主流风潮在喊话。就拿“不要彩礼倒贴钱”和“不要红包要舅妈”来讲,就属于典型的“催婚风”一类,虽然也反映出催婚的诉求,但是只要被催婚的人不往心里去,基本上就是说一说,喊一喊。

如此掰扯,是因为在面对“不要彩礼倒贴钱”的“催婚新闻”时,很多人竟然能想到“厌女”,要不是“不要红包要舅妈”的“催婚新闻”及时补位,不管是媒体叙事,还是当事人,可能都无法撇清关系。

不得不承认,在“彩礼现实”和“房、车现实”的主流婚姻考量下,就算只是“催婚新闻”中的一句话,也能让很多人往性别对立上理解。可事实上,“催婚风”只是一种主流认知对婚姻建构的呈现,并非强制催婚,也就是不结婚真就没有躲藏的地方。

实际上,每逢佳节倍催婚,催婚只是谈资物料,更主要的还是佳节的关系互动。所以就算存在“过年怕催婚不敢回家过年”的事情,也是极少数的。甚至就算存在,可能“不敢回家”的原因也不只是“怕催婚”,绝对还有别的因素。

掰扯这个问题是想说,在催婚和反催婚之间,其实并没有“催婚新闻”中呈现的那么激烈。要知道,催婚背后是观念的呈现,只要催婚者和被催婚者都有尊重的理念和开放的态度,那么双方就会走向“结婚有结婚的好与坏、不婚有不婚的好与坏”的公允考量,而非上来就是非黑即白或铁板一块。

另外就舆论层面来讲,催婚的声音和反催婚的声音多是极端呈现。催婚的声音,是在极力渲染不结婚的弊端,反催婚的声音是在极力渲染结婚的弊端。总之要看论据,基本上都能拿得出来,而且逻辑上好像也都讲得通,可问题是,个体的幸福和不幸,仅靠论据和逻辑就能推得出?

由此再去审视“催婚新闻”,只想说别被催婚玩笑到沟里。一方面,不要基于只言片语动辄就上纲上线,往性别对立上理解;另一方面,不要基于幸福案例和不幸案例,就一会相信婚姻(爱情),一会不相信婚姻(爱情)。甚至更重要的是,不要基于普遍性去忽视个别性。

而且最烦的是,当“不要彩礼倒贴钱”的“催婚玩笑”放出后,有人竟然恶臭到在风评中喊出“把钱准备好,别嫁等着我”的“入赘玩笑”。暂且不论字面意思的无脑,仅就婚姻建构来讲,婚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