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之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也被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还被公开审判。

然而作为黄永胜的儿女亲家,刘兴元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在九大时就是中央委员,十大和十一大继续当选。不仅如此,九大前只是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他,在1971年后担任了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黄永胜沾亲带故的他,为何不降反升,这是什么缘故?

1908年10月10日,刘兴元生于山东省莒南县朱芦乡一个富裕的农家。

因为出生日期跟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是一天,后来他曾为此受到过批判,但是他坚持没有改出生日期。

刘兴元自幼家境较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6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入私塾。在清末民初,儿童接受教育是比较晚的,孙中山9岁时才上私塾;鲁迅上私塾的时候,已经11岁了。6岁上学即使在现代,都是不多见的。这足以说明,刘兴元的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不过刘家毕竟不是豪门巨富,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有继续供他上中学和大学。但刘兴元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学到不少知识,为日后参加革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925年,17岁的刘兴元到青岛沧口一纺纱厂工作,当了一名学徒工。那时青岛的纱厂大都是日本人开的,或者是日本人跟中国人合资的,他们对待工人非常刻薄,不遗余力进行压迫和剥削。

刘兴元是个技术工人,工资经常被克扣,被工头打骂更是家常便饭。一身正气的刘兴元,常为工人维权,被资本家当作眼中钉,借故把他开除。

看透了资本家丑恶嘴脸和世道不公的刘兴元,领悟了一个道理,旧制度太邪恶,必须用武力推翻。

1928年,刘兴元毅然报考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因为他有文化,在部队里当了一名文书。

可是他非常不幸,当兵后赶上了国民党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刘兴元作为一名小兵,身不由己地被卷了进去,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炮灰。

1931年5月,刘兴元所在的国民党第47师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刘兴元也非常幸运成为红军的俘虏。

为什么说非常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力量比较单薄,所以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旦抓到了国民党俘虏,都要下很大功夫,不遗余力地对俘虏进行教育,向他们宣传革命理论,让他们转变对红军的看法,乃至加入红军。

这样的话,就能此消彼长,壮大革命队伍,削弱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

刘兴元受国民党毒害很深,刚开始的时候极为固执,认为红军都是“青面獠牙”,“杀人如麻”、“刀劈俘虏”,本来他人已被俘,十分绝望,写好了遗书,随时准备被千刀万剐。可是后来的发展出人意料,红军不但没有杀他们,反而对他们和颜悦色,好生招待。

但刘兴元仍然没有马上转变思想,反倒认为红军这样做有更大的“阴谋”。据他后来回忆,被俘后的他三天都没有吃饭,拒绝接受思想改造。

连长下决心要改造他,送他到苏区老百姓家里去,看看革命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而且刘兴元在被俘的日子里,也不断地偷偷观察,发现了许多“秘密”。

比如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官的打骂士兵,把士兵当佣人使唤,给长官提鞋子、端尿壶那都是家常便饭。可红军中官兵平等,亲如兄弟,当官的反而悄悄给士兵盖被子。

还有,国民党军队打仗的时候当官的都是在背后发号施令,用枪督战,谁后退就打死谁。红军的领导却是在战场上跟士兵同生共死,甚至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在铁的事实面前,刘兴元茅塞顿开,终于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

刘兴元是个固执的人,可是一旦思想转变后,立场也十分坚定,从此认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队伍,他决心成为其一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时连长把俘虏们集中起来,说尊重他们的意愿,去留随意,想走的还可以发路费。刘兴元认真地对连长说:“红军是一支仁义之师,你们赶我也不走了,我要当红军!”

参加红军后,刘兴元就像换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冲天,进步飞快。6月参加了红军,9月就成为共青团员。同年年底,刘兴元在党旗下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样的进步速度不能说不快了,一般来说,参加红军到入党,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

就拿杨成武将军来说,他是1929年参加红军,第二年才入党;李作鹏是1930年参加红军,第二年入团,第三年才入党;吴法宪也是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成为党员。

刘兴元作为一名被俘人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入党,足见他的政治立场和工作能力都无可挑剔。

刘兴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据战友们回忆,刘兴元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一米八,“鼻高嘴阔,相貌魁异”。别看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但气场非凡,不怒自威。他不喜形于色,别人摸不透他的心思,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而且刘兴元“见多识广,能言善辩”。刘兴元在广州工作的时候,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曾对广州军区著名作家张永枚说:“你们刘兴元政委是一个杰出的相声演员,听他讲话,就像听相声一样引人入胜。”

因此,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来自热门地域,还不属于哪个“山头”的刘兴元一路顺风,青云直上,第二年就到了红军第四医院当了政治处秘书。进步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长征结束,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川西,两个方面军的卫生部合并,刘兴元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由此可以看出上级对他的器重。刘兴元后来的表现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当张国焘阴谋分裂革命时,刘兴元立即旗帜鲜明表示反对,指责张国焘是开历史倒车。

张国焘气急败坏,在一天晚上派人突袭了刘兴元的住所,抢走了他的皮包和手枪,还将其抓了起来,说要枪毙他。

关键时刻,朱老总和刘伯承元帅出面保了他一命,劝他要忍耐,谨言慎行。

红军到达陕北后,刘兴元被安排到抗大第二期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基础。

抗战时期,他在八路军后勤部门任职,担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然而他渴望到前线去,因此多次请缨。1938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来到工兵营当了政委。

这跟原来相比,职务降了一大截,别人都为他鸣不平,但是他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工作。

1939年,刘兴元随罗帅前往山东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他被委派到115师的政工部门工作,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政治部主任。从营级到旅级,他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真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同年12月下旬,刘兴元和梁兴初率部由郯城、马头地区南下,跨越陇海铁路到达苏北地区,与战斗在那里的新四军会合,并肩对日寇进行战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刘兴元也迎来了新的考验。

当时刘兴元担任的是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而政委罗华生因故尚未到任,他临危受命代理政委职务,主动担负起了全旅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对初来乍到的刘兴元来说,是一场考验,非常不易,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由于他掌握了工作艺术,充分尊重地方党和政府,很快搞好了军地关系。与此同时,他又狠抓部队政策纪律,也很快改善了军民关系。

不仅如此,他的部队和其他抗日武装的关系也相处得很好,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谓是左右逢源,有口皆碑。

10月,刘兴元领导的独立旅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军的程道口战役在大获全胜,粉碎了顽固派韩德勤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夹击新四军的阴谋。

最关键的是,通过此战,我军解放了运河西岸,把淮海与皖东北连成一片, 抗日堡垒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因为独立旅成绩显著,荣获新四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最难得的是,刘兴元在战后还能及时组织各团对前段时间的战况进行汇总,总结出经验来,发表在了115师的《战士报》上。

接下来,考验再次来到。1942年12月,根据山东的局势,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独立旅北返山东归建。而第3团的战士老家大多是淮海地区的,有乡土情结,大家故土难离,北上计划遇到了一些阻力。

关键时刻,刘兴元的思想政治能力得以再次发挥。经过他一番苦口婆心地动员教育,到1943年1 月,终于让这个团的战士们士气高昂地来到了山东滨海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兴元作为山东军区第2师政治委员,率部开赴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一员,开始跟着林彪南征北战。

在林彪指挥下,刘兴初参加过多次中、大型战役,在战斗中屡立战功,也进步不小。到了1948年底,刘兴初已经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的政治委员了。

黄永胜比刘兴元小了2岁,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是聂荣臻手下一员战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永胜也到了东北,成为林彪麾下一员猛将。

当黄永胜担任6纵司令员的时候,刘兴初在5纵,两人不在同一支队伍,但也不能说没有交集,少不了并肩作战,所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黄刘二人到了一块工作搭班子,黄永胜在1954年后担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60年代后期担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刘兴元则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广州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60年代后期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十几年中,黄刘二人一直长期在一起工作,建立了厚重的革命友谊,后来刘兴元的女儿和黄永胜的儿子都长大了,在别人的撮合下,两人还成了儿女亲家。

由于两家的关系比较紧密,黄永胜出事之后,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刘兴元。

不过事实上刘兴元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继续受到重用,却是为何?

这是因为刘兴元党性很强,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的一位老战友回忆说:在动荡期间,他发现“亲家公”黄永胜地做事离谱,行为异常,丧失立场和原则,这让他很担心,觉得黄永胜的做法很悬,以后可能会出事。

此后,刘兴元便与黄保持着一定距离,从不走得太近。就连黄永胜私下里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刘兴元也不去参加,始终跟党中央的步调保持一致。

913事件发生后不久,黄永胜被党中央隔离审查,随后又对其进行审判并判刑。由于与林彪、黄永胜的特殊关系.刘兴元将军也在接受调查时,主动写信交代他和黄永胜等人的交往细节,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对党中央的拥护,毛主席看了他的信后十分满意,评价了“心平气和”4个字,被视为对刘兴元的高度认可。

刘兴元襟怀坦荡、坦然处之,并积极配合上面对他的考察。组织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和考察,找不到他任何参与林彪集团阴谋活动的证据,并未对他做出任何处理,这让刘兴元非常感动,他干工作也更努力了。因此,黄永胜出事后,刘兴元能独善其身,得到党中央重用。

1972年3月,刘兴元将军调任成都主政四川和成都军区工作,当时人说他是“四个第一”,即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第一把手)。

直到1977年,刘兴初年事已高,被调到某军校工作。1990年,82岁的他因病逝世。

刘兴初去成都任职的时候,毛主席曾经送他一副形容诸葛亮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视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代表了主席对刘兴初的殷切期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刘兴元是个明白人,始终坚持党性,坚持原则,这才能永不迷茫,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