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春走基层

一家乡村超市的变迁

和城市里许多大型超市一样,位于濮阳县梁庄镇刘寨村的新农村超市,春节也一直营业到除夕晚上。

“大年三十,该买的都买了,有必要忙到三十下午吗?”面对记者的疑惑,老板刘永锋说:“别说下午,晚上还有人来呢。”正说着,一位小伙子进来买烟,刘永锋熟练地用扫码枪一扫,小伙子则通过微信扫码结账,然后互道新年好后离开。

“我没说错吧?”刘永锋一边笑一边感叹:“现在农村除了没城市繁华,生活方式跟城市差不多呢。”

当天下午,记者在新农村超市看到,房屋宽敞明亮,货架干净整齐,货物分门别类。从蔬菜到粮油,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儿童玩具,应有尽有。

“超市真不小啊!”记者感叹。

“我这个超市目前是400平方米,这样面积的超市几乎每个村都有,只算是一个中型超市。”刘永锋介绍,他干超市已整整20年了,从最初一天挣二三十元,到现在一天整四五百元,见证的是农村的发展和农村消费层次、档次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层次、档次的提高,这个怎么说?”记者问。

刘永锋打开了话匣子。20年前,初中毕业的刘永锋没有像很多农村小伙一样,选择外出打工。颇有一些文艺情怀的他,想留在村里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看到村里人买东西不方便,他就在自己家开了个小卖部,取名永锋超市。

那时候,村里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村的这三个群体,没什么消费能力,平时也就是买个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所以当时的小卖部交易并不活跃,小卖部用的秤甚至都是老式的盘子称。到来过年,很多家庭买年货,就是必要的油、香烟、便宜白酒,最多再买点儿瓜子和糖果。不仅如此,多数人买东西并不挑品牌,而是看价格,挑便宜的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来人们慢慢开始给小孩买点玩具、饼干,过年时还要给家里添点肉食,适应村民的需要,小卖部货品也就慢慢丰富起来,刘永锋把盘子秤改成了电子秤。再后来,他又把电子秤换了条码秤。在货品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其品牌的需求,有些人买品牌开始看牌子,比如买牛奶,一线品牌的牛奶卖得比二三线品牌的牛奶卖得要好不少。

眼看着人们对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小卖部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购物需求。刘永锋就把院子腾出来,盖成了400平方米的超市。面积大了,刘永锋专门到市里考察大型超市的货品摆放和经营理念,按照城里超市的标准,对超市进行了全方位提升。经过改造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更强了,愿意再次来店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他给超市取了时髦的名字——新农村超市。他发现现在农民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常年都有蔬菜、肉类的消费需求,又在超市增加了蔬菜区,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亲自跑到附近大的批发市场进货。每天的新鲜蔬菜,很受村民的欢迎。

刘永锋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他明显感觉到了农村、农民的变化和进步。尤其是农村政策越来越好,在农村有了越来越多的致富门路,一些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也从外地返回老家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也就越来越强。以过年来说,以前过年,村民们买东西品种很单一,舍不得花钱,现在花钱都很大方,牛奶、饮料等各种物品,一箱一箱往家里买。

“乡村振兴了,农民富了,舍得消费了,超市生意也越来越好做。”刘永锋总结说。正因为如此,他自己也更热心村里的事务,成了村委委员,在干超市的同时,还用另一种方式为村民服务,为村里发展做贡献。

记者 袁冰洁

编辑:吴 钰

初审:李文亮

审核:徐洪波

终审:赵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