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争中,有一场战役让彭德怀终生难忘,这是他一生中少数因为战术失利而失败的战役,对于彭德怀来说心痛的还是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在这场战役中,有两位名将的建议截然相反,引发了后来军事学家的议论。

从军事角度来说,志愿军当时想要在战术上取胜还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只能寻求战略上的取胜。对此每当回忆起朝鲜战争中的这一幕时,彭德怀显得心情十分凝重,因为当时的考虑片面造成了不小的牺牲。

而这一场战役还成为了一代名将-邓华心中永远都无法挥去的痛苦回忆。在此之前邓华是四野中打得最稳的一位,在选拔朝鲜战争的指挥官时,林彪都向毛主席推荐邓华。后来邓华也是不辱使命,在1950年进入朝鲜作战后,接连取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过去的老领导-林彪大为欣慰,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稳扎稳打的将军却在朝鲜战争中的这场战役中挫败了,不仅没有达到全歼对方主力部队的目的,还牺牲了无数志愿军战士,此役也因此成为了邓华一生争论最大的一场战役。

四野中的中流砥柱

在美国公然越过三八线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派遣志愿军的过程中,选哪一支部队成了一个难事,当时毛主席首先考虑到了四野。一方面是四野在解放战争中打过辽沈战役,在冬季作战上比较老练,另一方面是四野有过与朝鲜方面军队合作的经验,早在解放战争中,四野就曾经与朝鲜方面的部队合作,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追剿,如今到了抗美援朝中,四野就应该是首先考虑的部队了。

毛主席希望四野参战,同样希望林彪挂帅,可是林彪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这时毛主席想到了彭德怀,当时还在西北视察的彭德怀接到命令,连夜赶回了北京,等待作战命令。作为朝鲜战争的总指挥官,彭德怀的肩上担子不轻,在他看来有几位四野的名将分忧确实是一件好事,为此毛主席还征求彭德怀的意见,希望他自己选择出战的队伍。

在林彪的建议,毛主席的过目后,彭德怀最终选择了韩先楚和邓华两位将军一同出战朝鲜,打响了抗美援朝中的几场关键战役。在出征的两位将军中,都曾经是四野中的主力指挥官,特别是邓华,不仅稳扎稳打,还能灵活变通,这也是他得到林彪元帅欣赏的地方。

邓华在解放战争期间便在东北作战,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当时国民党的嫡系部队过半都在东北,所以这给了四野很大的压力。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部队的几次进攻都发生在东北,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可一世,仗着空中优势,不断针对解放军阵地进行轰炸,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下,邓华也没有慌乱,做着每一步谨慎的指挥。

到了1947年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时期,邓华采用了放敌进入的政策,在吉林的广袤战线上歼灭了不少精锐的国民党部队,为解放军展开反攻奠定了基础。到了1948年9月辽沈战役前夕,解放军也已经在东北逐步扩张了,让蒋介石只剩下了辽宁这张牌握在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解放军进攻锦州,拉开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就彻底在东北陷入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四野的中流砥柱,邓华在辽沈战役中充当了主力部队任务,无论是在攻打锦州还是后来的包围沈阳,邓华的表现始终没有让林彪元帅失望。于是在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后,便举荐邓华上朝鲜战场,让他进一步去锻炼,最终遂成一代名将。

征战朝鲜,万众瞩目

作为四野的老将,对邓华的期望是很高的,所以他身上的担子自然也就不轻,刚刚进入朝鲜战场,就与彭德怀分析,应该如何打破僵局,在美军直逼鸭绿江沿岸的攻势中撕开一道口子,直逼美军的心脏。

这个想法迎合了彭德怀的想法,当年打辽沈战役的时候,为了在国民党反动派严防死守的辽宁撕开一道口子,便果断出兵锦州,吸引国民党部队的主力迎战,同时包围沈阳,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了,到了朝鲜战场上,邓华也非常想打一场类似于辽沈战役那样的歼灭战,于是长津湖战役的想法便酝酿而生。

在进入朝鲜以后,打的第一场歼灭战和反攻战-长津湖战役,便让志愿军名声大噪,美军至此不敢再小看志愿军,于是到了后来志愿军攻占平壤时,美军的层层撤退,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伤亡,这个问题便引发了彭德怀的重视。因为美军火力强大,又有其他的联合国军成员配合,所以在战场上的持久作战能力肯定要优于志愿军,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华利用正面吸引联合国军的火力,侧翼大迂回的方式,硬生生地歼灭了不少美军主力部队。

邓华出色的作战,很快得到了军委的嘉奖,同时他也让敌人重视了起来,美军开始研究这位指挥官,并命令采用类似阵地战的方式,与志愿军拖延时间。就是在这种相互拉锯的阵地战上,志愿军逐步靠近的三八线,一点一点地将联合国军逼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可是就在这个不断靠近三八线的过程中一场战役改变了邓华的一生,这就是砥平里战役。

在砥平里战役爆发前,美军与志愿军已经交手数月了,因此利用逐步撤退,逐步设防的方法阻击志愿军,希望借此拖延住志愿军。可是彭德怀不好骗,他非常清楚美军的动态是什么,于是他设法切断美军的撤退路线,并借此消灭更多的美军有生力量,这样有利于志愿军更快地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于是到了1952年2月,这一场本应该定义为歼灭战的砥平里战役爆发了。

按照韩先楚的想法,必须首先进攻砥平里,将美军阻击在这里,切断美军的撤退路线,这才是志愿军应该达到的战术目的。可是邓华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应该首先进攻横城,那里的联合国军的阻击部队最弱,也可以歼灭更多的部队。

由此两个合作很久的四野指挥官起了争议,就连彭德怀都罕见地犹豫了,先进攻那里,直接影响到了战局的结果,当时朝鲜方面的部队已经逼近横城附近,战事迫在眉睫,必须尽快拿出方案,最终邓华的方案得到了执行。

歼灭战却成了人生的滑铁卢

在邓华的方面得到执行后,志愿军立即配合朝鲜的部队包围了在横城的联合国军,这立即引发了在砥平里的美军的注意,并派出了大量部队增援砥平里,吃掉横城的联合国军后,再想进攻砥平里就显得异常艰难了。一方面是美军派出了大量飞机攻击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另一方面是志愿军的进攻目的已经被美军摸透,于是美军主力迅速撤退,即使拿下了砥平里也达不到战术目的了。

这一场被称为邓华人生滑铁卢的战役,原本希望大量歼灭美军的计划没有成功,也没有拿下砥平里,当时美军派出的大量装甲部队,充当了移动炮兵,一辆辆坦克炮击志愿军阵地,造成l巨大伤亡,另外志愿军当时从横城匆忙赶来,没有考虑到美军已经实现埋设了大量地雷,于是这也造成了不小的人员伤亡,对志愿军来说这一场歼灭战不得不立即停止。

其实在砥平里战役爆发前,美军就想利用横城的韩国部队充当炮灰,掩护美军大部队撤离,当然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也知道彭德怀不会轻易上当,于是还专门准备了二号方案,就是专门派遣的登陆部队,用海路将大部队撤出,可没有想到这一次彭德怀居然上当了,这让李奇微乐开了花,立即派遣主力部队增援砥平里,以顺利撤出大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志愿军进攻横城的时候,李奇微为了让志愿军知道横城里还隐藏了美军主力,故意派飞机不停轰炸志愿军阵地,以造成一种错觉,于是邓华就坚信,这里不只有韩国的部队,肯定隐藏着美军的大部队,由此拿下了横城,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撤离到砥平里了。

可是多日来的进攻很不顺利,因为火力上的悬殊,志愿军好不容易拿下了横城,可是找来找去,战俘中一名美军士兵也没有,这样的战场报告让邓华傻眼了,这才意识到美军的大部队早已从侧翼由砥平里撤离。

知道美军的撤离方向后,邓华决定亡羊补牢,马上进攻砥平里,可是此时美军阻击部队已经来到砥平里,还想轻松地拿下砥平里已经不可能了,特别是如此多的装甲部队,让志愿军非常头疼。邓华这样亡羊补牢的进攻不但没有阻止美军的撤离,反而送入了美军的虎口,在这一次进攻中志愿军伤亡非常之大,战后邓华都不忍看战场报告。

看到砥平里战役的伤亡报告后,彭德怀一言不发,可是韩先楚却发难于邓华,这让邓华不得不写检讨,甚至还在军委会议上主动承认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指挥失误,造成了志愿军如此大的伤亡。

美军因为砥平里战役的胜利,士气大增,在未来的数月中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志愿军看不到美军真正的主力部队,这无疑拖延了战场进程。正是因为邓华的失利,让志愿军错失了一次歼灭美军主力的机会,同时也错失了向汉城进攻的最佳时机。

如韩先楚所言,若战必速战速决

邓华因为这一次战役的失败,终身懊悔,彭德怀也视这一次战役为自己一生中少有的败仗。那么按照韩先楚的方案,真的可以快速拿下汉城吗?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是通过韩先楚的战术描述,可以看出韩先楚希望打出速战速决这张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志愿军伤亡,还能极大提升我军在国际上的军威。

韩先楚的方案在于主力进攻砥平里,抢先阻断美军撤退路线,迫使它退往横城,组成联合国军团,当然美军肯定会谋求突围,这也让韩先楚看到了歼灭美军增援部队的机会。一旦美军选择进攻砥平里,同时协助横城突围时,韩先楚便采用大迂回战术,包围美军,这样也可以尽可能多的歼灭美军主力,让美军再也无力在东线发动大规模反扑了。

没有能力反扑的美军肯定会选择进一步撤退,所以韩先楚设想美军肯定会撤退到汉城附近做休整,于是不给美军喘气的机会,快速打过三八线,直逼汉城,可以让美军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样也有利于快速结束朝鲜战争。

如果按照韩先楚的说法,他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朝鲜战争,毕竟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他知道,武器装备不如美军的志愿军在战场上十分吃亏,伤亡过大也会影响部队的后续建设。如果能够逼迫美军快速停战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后来彭德怀也说如果真的按照韩先楚所言,那么朝鲜战争结束的时间至少会提前一年以上。

如果先打砥平里的话,美军的增援还能够奏效吗?在制定战役前,邓华担心如果一旦部队占领这个战略要地,那么将会吸引大量美军的火力,届时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暂时支撑的住呢?另外美军还会增派大量的增援部队,这些增援部队就需要在砥平里的部队先吸引住,这样才能为后续部队创造歼灭这些增援部队的机会,于是争论的焦点就成了能否吸引得住敌方增援部队,并等到志愿军大部队到来。

很显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当时没有一支部队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彭德怀选择邓华的方案当初就是为了减少伤亡,可是如今看来执行邓华的方案反而增加的伤亡;其实韩先楚的方案也有自身的软肋,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倘若志愿军真的能完成作战任务,那么就将在东线上挫败美军,李奇微也不可能再有能力对志愿军发动不定时反扑了,但同时韩先楚的方案也是充满一定的风险性的方案,在如今看来砥平里战役虽然成为了邓华一生中的滑铁卢,成了他一生的痛,但是他永远尝试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经过砥平里战役后,志愿军因为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追击联合国军,这对美军后来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朝鲜战争进一步推向了拉锯战。

不过,虽然邓华将军在砥平里战役中失败了,但是他勇于在战后检讨错误,直面军事错误,改正指挥上的问题。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邓华将军始终谨记着这场教训,并用此鞭策自己及下属。最终,在邓华将军的带领下,志愿军接连挫败联合国军,上甘岭一役更是将美军打得胆寒,一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