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家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在城市生活不顺的时候,很想回老家把自己包裹起来。可老家也并非“桃花源”,那些在乡村里,多年下来形成的恶习,像是个没有尽头的深渊。

过年没有回家,小学同学小果发信息,想找我聊聊?

之前我在文章里提到我老家非常穷,穷到娶不到媳妇,小果家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爸30多岁没有娶到媳妇,照例要打一辈子光棍。

后来他爸也不知道从哪儿骗了一个小姑娘,来他们家的时候还没有成年。可是小果他妈在生下小果之后不久就跑了,后来听说在城里做皮肉生意。

也怪不得,他们家穷成那样,三间茅草房,一间还给了牲口。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有一次下雨去他们家,屋里全是泥,由于窗户太小,大白天,屋里黑洞洞的。

上学那段时间,我也几乎是他唯一的朋友,周围对他充满恶毒的语言:

“小果,你妈卖B去了”

不只是孩子这么说,大人们也会打趣,就像问“吃饭了没?”一样稀松平常。

后来我也理解小果他妈。生活越贫苦,越恶劣,女人觉醒就越早,也越彻底。或许生了小果之后,她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才选择了另外一条生路。

我俩之所以成为朋友,不是我有多善良,而是我哥进了监狱,我也被列入群嘲的对象。虽然“小流氓”比他妈名声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我甚至还动手干过两个嘲讽我的,之后对于这事就麻木了。

我至今依然记得,我爸在煤油灯下,曾恶狠狠地对我说,真希望我哥早点死掉。我想这绝不是他一时的气话,而是心底里的想法,因为我哥让他抬不起头。

我能体会到我爸的困境,学校里都被骂小流氓,我想村里嘴更杂。

过了这么多年才敢把这段回忆给展现出来,一方面是我爸过世了,不用在意他的感受;另一方面,那些人的流言蜚语,我真的不在乎。

后来还真如我爸所愿,我哥死在监狱里,去的时候,人已经火化了,说是得了肺结核走的,估计他们都懒得敷衍,连确诊报告都没有。

后来我跟着我爸找律师的时候,听我爸说我哥是在监狱里被打死的,问律师能不能帮上忙,律师说没有证据,只能陪我爸走一趟,按天付费,我爸心疼钱,也就放弃了。

这两天看到浙江平阳灭门案,起因是为了地基的事争吵,最后灭满门6口人。

也是因为灭门案,所以轰动全国,殊不知在我们老家,为了争地基头破血流,亲兄弟反目成仇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地基,基本都是山边,不能种的地,在我看来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就是这么几米见方的无用之地,却能让兄弟、邻居以命相搏,这是多么残酷的环境。

这种人性之恶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家庭,个别村落的问题,似乎整个环境都是如此。有些时候,甚至和自己并没有利益冲突的街坊邻居,也会恶语相向。

快过年的时候,邻居娟子在城里给她爸妈买了套房,随后听见很多邻居在传,小花在城里干了见不得人事,给人当小三,去卖B了。

我没有驳斥这些传谣的恶毒妇女,他们也是可怜人,在贬低他人过程中,找一点自己的优越感。

这些女性生活在自我贬低当中不自知,而且还要添一把火,把这种恶毒烧到同类身上,甚至这把火就是她们自己点燃的。

我一直认为,是这种环境造就了她们对于同类的自我贬低。

小学的时候,一个班十几个同学有2个女同学,上了初中,30几个同学,女同学只有5个,其中一个还没有毕业就结婚了。

我们对此也见怪不怪,农村很多家庭都认为:女孩上学就是白搭钱,因为始终要嫁人的。

一户家庭里,如果哥哥要结婚了,需要先把妹妹嫁出去,换一份彩礼钱,所以这也是很多女儿未成年就结婚的原因,因为她哥哥年龄大了。

之前我看了很多文章,骂农村卖女儿,动不动彩礼就几十万,可是如果真的没有了这些彩礼,哥哥弟弟也真的娶不到媳妇,尤其那些需要嫁1个女儿,娶2个媳妇的家庭,要么要双份彩礼,要么让弟弟打光棍,你如何选择?

很多人说,多一个兄弟,多一个人帮忙,我看到的却是,多一个兄弟,多一份彩礼

这些邻里相恶,卖女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习俗周而复始,在每一代人当中传递下去。

我家是个女儿,即使现在回老家,还是有人劝我再生个儿子,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出口,我也知道大致的意思。

毕业之后,我去过很多的地方,见过很多的人,了解还有更多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在内蒙,扎个桩就是你的宅基地,完全不用争到头破血流;在重庆,不要彩礼也能够娶到媳妇;在郑州,哪怕你直播卖货2000万,也没有人在背后指你伤风败俗。

小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懒惰贪玩、校园暴力会让我走入死胡同。直至有一天我哥哥惨死在监狱里,我才发现这条道路有多危险,考不上学就要早早出去打工,看着花花世界就想着挣快钱,进监狱,之后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幸好初中没毕业,我亲哥哥就给趟过这条道路,于是我决定选另一条,看起来更难,但是未来会比较安全的道路——上学。

之前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突然就变聪明了。我想中学那些课程,任何一个孩子只要认真去学,没有学不会的,只是我们毫不犹豫选择一条比较轻松的道路。

别说孩子,成年人的兴趣点也只关注在眼前的事物上,谁打工挣了钱,谁又买了辆车,谁家又盖了套房子,永远活在彼此炫耀当中。

之前我姐一直让我买辆车,我说现在市区堵,停车费比较贵,不如打车方便,可我知道她觉得过年回家没有车,说明我在外面混得很差。

所以我很能够理解,收入并不稳定的同学,为何一定要买一辆近40万的奥迪回老家,在付完首付之后,最后不得不找我们借钱还贷款,仅仅就是为了那一句:

呦,买车了!

后来我跟这位同学说,家里不认奥迪,只认那些车身比较大的SUV。他现在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

无论是我这位同学买奥迪回去炫耀,还是长舌妇聚在一起七嘴八舌,无非都是想建立自己的优越感。我姐之所以让我买车,无非是听到太多,你这个弟弟上了大学有什么用,穷的叮当响,还不如出去打工。

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会很有面子,而如果这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进入体制内,工资还很低,再没有比这个更丢脸的事情了。

买房、买车只是炫耀的一个侧面,八卦最多的还是工资。所以在我们老家,工资就像股权融资,一般都是翻倍往外说。

OFO说自己融资2000万,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是1000万,在我们老家,说月薪2万的,一般是1万,打个对折。像我这样不愿透露薪水的,按照最低工资猜,顶薪也就3千。

之所以爱打听别人的薪水,除了要建立自己的优越感,还要为每个家庭衡量“实力值”。如果你家里的实力就值10万元,想要攀一个实力20万的家庭,那么就需要多付10万元的彩礼。

当然其中的计算很复杂,体制内,大学生,豪车等,都可以衡量“实力值”。和银行评估不动产不同,村里还增加了很多维度的软实力考评。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实力值,就需要用彩礼来填补。

之前,我认为这些习俗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城市,会慢慢改变,毕竟托马斯·弗里德曼都说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平的,在互联网影响下,我们的世界观都会趋于一致。

但是我现在发现这道鸿沟越来越深,为巴掌大宅基地头破血流,毫无理性歧视女性,为提高实力值炫耀消费...

在这个死循环里,永远没有尽头。

我不害怕我这一代困在这个死局里,我担心这种循环会周而复始不断往下一代传递,永远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