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谁能在中国云战争的下半场笑到最后,还需拭目以待。

2022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阿里集团一号位张勇发出全员邮件。

虽然每年“双十一”之后,阿里都会根据环境与市场变化,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但这次年末调整,还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尤其是张勇亲自披甲挂帅,兼任阿里云CEO一职。直管云和钉钉这一动作。

“该变了,阿里云再等下去,就要垮了。”有前阿里云员工这样评价道。

无独有偶,年末动刀的还有腾讯。

“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你这个云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就在张勇亲自挂帅阿里云的12月22日,一份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腾讯内部的讲话,被媒体曝光。

讲话中,马化腾针对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放弃集成商角色,转而做自研产品集成的战略,表示了支持。

2022年初,互联网行业遭遇严监管之后,腾讯调整方向,CSIG从注重收入的“跑马圈地”走向注重盈利的“精耕细作”,一方面实施裁员缩减开支,另一方面减少做集成,以提升利润率,让腾讯云更快盈利。

促使互联网巨头转变的根源,来自中国云服务市场格局的激烈竞争变化。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云厂商带来了意外之机,企业加速上云,线上直播、会议和教育成为新常态。IDC最新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65.8亿美元,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30.7%的增速。IDC预计,到2024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2020年的6.5%提升到10.5%以上。

在高歌猛进的中国市场,并不是所有云厂商都享受到了同样的市场红利。与陷入增长瓶颈的阿里云和腾讯云不同,历经三四年迭代的国资云和华为云正在强势崛起。与此同时,原本市场份额排第二的腾讯云,在继2020年被华为云超越之后,2022年再被中国电信天翼云越过,成为第四。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传统企业和政企领域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相比于过去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现在的云计算玩家们已经开始向垂直深度融合行业转变。

在新一轮的云战争中,巨头们更多选择聚焦自身优势战场,寻求错位生存的空间。在告别了规模和高增速,中国“云”战争显然已进入了下半场。

01阿里云失速

阿里云不再高歌猛进。

曾几何时,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第一开拓者。早在2010年,“直击IT领袖峰会”在深圳召开时,李彦宏、马化腾和马云对云计算的看法很不一致。虽然此后阿里云和腾讯云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但那时马云是唯一对云计算充满了热情的中国企业家。

此后数年间,阿里云几乎从零开始,迎来了大爆发。2015年-2019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中国有两朵云,一朵是阿里云,一朵叫其他云”“市场份额是第2-9名之和”,是那几年阿里云内部引以为傲的自我评价。

然而攻守易型,由于新市场开拓不力,近年来阿里云的增速从2018年的超过80%的高位,一路跌至最新季度的不足4%,创历史最低点。

在过去一年,阿里云的失速更加明显。

营收方面,面对疫情挑战和国资云崛起,其营收目标(不含阿里集团服务)最终只完成了约745亿元,而据阿里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云收入仅同比增长4%,比二季度的10%进一步降速。

市场份额方面,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同时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云虽然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仍保持第一,但已从2021年上半年的38.6%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4.5%。

在内部信中,张勇表示,阿里的关键词将从2022年的“定”改为2023年的“进”,“随着社会进入到和疫情共处的新阶段,随着国家对平台经济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

激烈的竞争之下,阿里云开始寻找增长的第二战场。

就在张勇发出全员邮件的前一天,2022年12月28日,钉钉在浙江杭州召开发布会,钉钉总裁叶军在会上宣布,截至2022年三季度,钉钉用户数已破6亿,企业组织数超过2300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约为4842万户,99%以上是中小企业。

这意味着,全国有近一半的人口和企业使用过钉钉。

早在2017年,浙江省政府为推动“互联网+政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曾将全省上百万公务员全部纳入钉钉系统。看到钉钉在企业级市场的潜力,阿里在2019年6月宣布,将钉钉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并由此次卸任的张建锋管理。而2020年疫情初期,钉钉意外收获了不少国企大单。

此后,钉钉借在线教育热潮,成功打入国内14万所学校、300万个班级,覆盖了1.4亿学生和700万教师。

很快,尝到甜头的阿里云推出了“云钉一体”战略。

同年9月,阿里云成立大钉钉事业部,将原先分散各处的钉钉事业部、阿里云视频云团队、办公协作软件Teambition、政企云事业部、数字政务中台事业部、用于交付政府项目的乌鸫科技部分团队和研发SaaS应用构建平台的宜搭团队全部装入其中。

从2021年开始,阿里云持续增加在钉钉板块的投入,不仅当年11月,就由钉钉成立了专门的音视频事业部,而且在2022年3月收购国内实时音视频服务商拍乐云,四个月后更是将阿里云RTC(实时通信)团队并入钉钉音视频事业部。

实际上,钉钉对于阿里云以及阿里集团的最大意义,在于寻找到一个产业互联网的“突破口”。

“云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就在这里。”钉钉总裁叶军曾这样解释钉钉对阿里云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是因为用了钉钉才用了阿里云。另外,阿里电商类业务或者服务类业务,也因为钉钉进去了,钉钉上产业互联的入口会增加更多连接的可能性”。

2021年9月,此次直管云和钉钉的张勇就在致股东信中提出,阿里希望最终能够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利用产业互联网获得新的增长曲线,而钉钉在这场变革中如同阿里的一把“尖刀”。

叶军在此前接受《豹变》采访时透露,钉钉已经改变对标微信,成为下一个10亿级通信APP的目标,彻底转向成一个to B(面向企业)的业务,深挖100万家付费企业。

过去的一年,阿里云和钉钉加强了面向大企业的服务。

2022年年初的发布会上,钉钉宣布了它对边界明确的思考:钉钉只做一件事,全面PaaS化。

到了3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库伟被任命为钉钉COO(首席运营官),负责大客户战略,并在内部组建了一支约200人的大客户团队,对上千家行业头部企业实施闭环服务。同时,钉钉首次提出商业化,在免费的标准版基础上,推出付费的专业版、专属版和专有版。

目前,钉钉的专业版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功能比免费版本更多,年费为9800元,专属版面向大企业,可因应企业需求定制功能,年费为10万元起,专有版则主要面向政府、大型金融机构等,一般部署在私有云上,定制化程度最高,年费为100万元起。此外,钉钉还对低代码平台宜搭、团队协作工具Teambition等实施按年付费。

从toC转向toB,钉钉成为失速的阿里云当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2022年11月,在国内协同办公渠道,钉钉的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53亿,排名第一,其次是企业微信的1.1亿,第三是飞书的930万。而据阿里透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钉钉上付费的日活跃用户数(DAU)已超过1500万。

“2023年,我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付费企业数。”叶军在接受前述媒体采访时表示,钉钉目标是“100万家付费企业”“每年至少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

02腾讯云转向

“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哎呀你这个云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马化腾在12月22日内部员工大会上表态:“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

此番言论背景之一,是腾讯云市场份额排名的一再下滑。

云计算业务一度被外界寄予厚望,被视为腾讯未来十年新的增长引擎。然而最近两年来腾讯云的发展却出现极速下滑的局面。

市场研究机构IDC2022年10月26日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仍保持第一,华为云第二,而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市场份额从9.6%增加至11%,超越腾讯云的10.3%,成为第三。

而再往前半年,同样是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华为云以11.4%的公有云市场份额超过腾讯云(10.9%)位列第二。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上,阿里云(9.55%)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华为云(4.61%)、腾讯云(2.84%)位列二、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市场份额接连被华为云、天翼云超越,马化腾表示,过去三年CSIG(云与智慧事业群)做了很多冲量的事情,追求做前端集成,追求大数字营收,但“全世界To B做得好的公司,没有一家是靠系统集成做大的,核心还是做产品。做好产品,然后扮演被集成的角色,这才是腾讯要长期做的事情。”

马化腾认为腾讯的优势在于“一门三杰”(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代表的协同办公能力,以及小程序连接的TO C和TO B业务闭环,去跟别人竞争那些“不差腾讯一家”的事情没有意义。

实际上,腾讯这一论调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定下。

去年3月的财报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就曾称,腾讯的云业务仍在亏损,过去几年,整个中国云计算行业都处在“不惜一切代价增长”(growth at all costs)阶段,为了与更多企业客户建立联系,不惜牺牲利润。“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在价格方面给予非常大的折扣;或者为客户开发非常定制的解决方案;或者部分收入来自硬件转售,使你的利润率非常低,有时甚至是负的。”

刘炽平彼时宣称,云业务接下来要从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加收入,转向提高增长质量,从而提升利润率。

也就在彼时,传出腾讯开启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其中优化的重点就集中在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及另外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事实上,整个2022年,腾讯云都在调整方向,放低姿态,从注重收入的“跑马圈地”走向注重盈利的“精耕细作”,一方面实施裁员缩减开支,另一方面甘心被集成,以提升利润率。

去年11月2日,一则腾讯与中国联通设立混改新公司的消息曝出,引发诸多猜想。

不久之后的11月30日,在深圳举办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成立于2022年6月的腾讯云智慧运营商部门首次亮相。

腾讯称,该部门是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专门面向电信运营商新设的部门,既向运营商提供产品,同时与运营商合作,由其向行业客户转售腾讯云产品。

“以前腾讯云与运营商都想做集成商,双方之间的竞争关系让彼此无法紧密合作,而腾讯云减少做集成商后,双方的合作在今年增多了。”腾讯CSIG CEO汤道生对此曾表示,双方非常互补,运营商有庞大的企业服务体系,各地公司都有专属的团队去服务企业,而腾讯能提供优势的软件产品,共同去服务客户。

此外,腾讯云利用其AI与SaaS融合的能力,提出“千帆计划”意为千变万化的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并利用C2B生态从消费端服务企业端。

显然,腾讯云正逐步退出在IaaS层的直接竞争,更多依靠自身的产品优势,以“一门三杰”(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和小程序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在PaaS 和SaaS层产品的不断拓展和变现。

不过,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来看,腾讯云虽然在规模上的确慢了下来,但营收增速还在明显放缓。

财报数据显示,尽管自2021年第四季度后,腾讯金融科技(主要来自微信支付等)及企业服务业务(主要指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超过网络游戏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进入2022年后,其营收的同比增长却一再放缓,经历了从一季度的10%到1%再到三季度的4%的起落。

在腾讯2022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被问及关于云业务,商业服务营收同比下降的趋势能否在下半年得以扭转?腾讯方面回应道,“在云服务方面,我们目前更专注于确保毛利,减少损失。至于收入增长方面,我们可能会把它推到明年。”

可见,在互联网大厂和传统运营商纷纷发力云业务以谋求下一业绩增长点的格局下,腾讯云依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03华为云与国资云崛起

与市场份额下滑的腾讯云,增速放慢的阿里云相比,以三大运营商为主的国资云却在2022年保持了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电信的天翼云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0.8%,移动云增长103.6%,联通云规模最小、增速最快,增长143.2%。

中信证券在分析报告中表示,根据三大运营商2022Q3公开业绩交流会,预计2022 年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收入均可以实现翻倍增长。考虑到运营商云计算在云网融合、渠道下沉、自研能力、安全可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我们预期,运营商云计算业务 2022-2024 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增速将显著领先互联网云厂商。

此外,另一支异军突起的国内云计算厂商,是央企中国电子旗下的中国电子云。发布于2020年9月的中国电子云虽然是后来者,但两年内在16个省市快速落地了超过40个政务云项目。

与国资云崛起同等重要的事件,还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华为云。

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最初发展私有云和混合云,直到2017年3月华为才成立Cloud BU,宣布进军公有云市场。然而只用了短短四年,华为云就在全球IaaS市场拿下了4.2%的份额,超过腾讯云,排名全球第五——而在华为初次提出要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时,业界多数看法并不乐观。

2022年3月,华为方面首次披露,2021年,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34%。彼时的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云已经完成三年前制定的目标,即成为全球前五的云厂商,现在要进一步缩小与全球前两名——亚马逊和微软云服务的距离。

实际上,不论国资云的崛起,还是华为云的异军突起,都来相同的市场逻辑——云服务市场增长动力正在切换。

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国内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70%,而与此同时,传统企业客户逐步成为上云主力。从北美市场的经验看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传统企业亦存在较为广阔的上云空间。

而在云市场越来越强调信息安全的当下,国资背景的运营商央企会在政企市场获得更多青睐,尤其是政府机构,通常会“就近”选择本省或本市的IDC来架设云设施,而运营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运营商更为有利的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浪潮的兴起。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预计,2023年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上云的比例将达61%。

正是传统企业和政务云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国资云的崛起。

根据移动云官网,目前移动云企业客户突破200万户,推动超6000个行业云项目落地,成功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其中,中检集团、茅台集团等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 个。与此同时,天翼云在这两个领域的成绩一样亮眼,目前已参与了2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300余个地市级政务云平台和1000余座智慧城市的建设,服务客户超过200 万户。

而在传统企业和政务云两个层面,华为相比互联网厂商也同样更有优势。

据全球权威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2022年7月),华为云连续5年保持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其中,华为云在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占有率27.1%,排名第一。

实体经济上经验丰富的华为云也在积极进取,2022年6月15日,华为云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5个行业的aPaaS服务;9月25日,华为云开天aPaaS正式上线,实现经验即服务,使行业场景化创新。

在这条赛道里,华为最大优势是其服务中国政企客户30多年来积累下的人脉,在中美科技对抗中收获的国产替代能力,以及建立起了一套完全和中国大客户精准耦合的组织体系。

2022年,云计算市场在重构中此消彼长。

无论是失速深挖企业的阿里云,还是退出集成专注产品的腾讯云,还是表现亮眼的运营商们,狼性十足的华为云,一进一退之间,都应了那句老话,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

不过,究竟谁能在中国云战争的下半场笑到最后,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