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一天,她惨遭车祸离世,年仅16岁。

村里有规定:未成年的死者不能举行葬礼,未入祖籍者不能葬入祖坟(她随母改嫁,没有入户)。

出人意料的是,出殡那天,全村男女老少为她佩戴黑纱,三个哥哥更是为她披麻戴孝,她在人们的哀嚎声中入土为安。

她是谁?这是为什么?

她叫申春玲,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82年,小春玲出生于山东菏泽龙堌集一贫苦农民家庭。几年后,弟弟降生,父母重男轻女,为讨父母欢心,她很早便学会了做家务。

父亲为了弥补她,特意为她买了双粉色的布鞋。

小春玲8岁那年的一个暴雨夜,父亲在睡梦中离世。母子三人凄厉的哭喊声盖过了雨声。

孤儿寡母,生活举步维艰。

1994年6月,在媒人的撮合下,母亲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嘉祥县纸坊镇后申庄,和木匠申树平重组了家庭。从此,小春玲随继父改姓申。

申树平早年丧妻,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四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儿子,其中大儿子在西安交大读书,其余三个儿子均在县城读高中。他手艺了得,勤劳苦干,日子过得马马虎虎。

初到申家,申春玲心里的问号像地里的蘑菇一样众多:继父会嫌弃我和弟弟吗?他会不会打我和弟弟?四个哥哥会不会欺负我们……

不管怎样,她都下定决心:“我少吃点,勤快点,嘴巴甜点。”

申春玲几次趁继父不注意,偷偷观察他,他总是笑眯眯,一副永远不会生气的样子。她紧绷的心渐渐松弛下来。

此后,申春玲除了帮母亲做家务活外,还会帮继父抬木头,打扫锯木屑,帮哥哥们、爷爷奶奶整理床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父乐不可支:“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哥哥们亲切地叫她“小铃铛”。

爷爷奶奶逢人便夸她乖巧懂事。

没过多久,继父就把申春玲送进了学校,希望她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申春玲深知继父的良苦用心,学习十分刻苦,第一学期便考了年级第三名。

继父得知喜讯,乐颠颠跑去街上买回猪肉,以示庆贺,她的心里美似春天。

02

然而,人生不有春天,还有寒冷的冬天。

1995年4月,继父在给一户人家做雕刻时,不慎从三楼跌落,跌断了脊髓神经,瘫痪了。

母亲埋怨不已,喋喋不休。爷爷一根接一根地抽闷烟。奶奶的双眼哭得又红又肿。仿佛人间就此失去了太阳。

令申春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竟然要撇下继父离开。

她心里着了火,双眼瞪得像铜铃,歪着头质问母亲:“你怎么说得出口要走?”

母亲按了按眼睛,吸了下鼻子说:“我能养活这十来口人?”

“我可以帮你呀。”

“你要是不走,那我就带弟弟走了!”

那晚,申春玲失眠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继父身体好的时候,母亲跟着吃香喝辣,这继父病倒了,母亲就撒手不管了?这还有天理吗?

后来,申春玲几次恳求母亲留下。母亲均无动于衷。她深感无助。

该来的终究要来。

就在继父卧床三个多月的一个圆月夜里,母亲带着弟弟离开了。她目送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茫然地坐在门前的树墩上,想她那比淀粉还浓的心思。星星眨巴着眼睛,好似在问她:“你为什么不走?”

突然,屋内传来父亲的低泣声。

申春玲心里一惊,快步跑到继父床前,握着他那树枝般粗糙的右手,一字一顿地说:“爹,我娘走了,她没良心。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亲生女儿。”

继父吃了颗定心丸,感动得呜呜直哭。

自此,12岁的申春玲成了家里的小“大人”,除了上学,还要洗衣、做饭、喂鸡、喂猪、下地,帮继父翻身、按摩等,每天忙得像只小蜜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父亲病倒了,四个哥哥惶惶不安。

二哥来到父亲床前,鼓起勇气说:“我辍学养家吧。”

父亲恼怒异常:“你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不能辍学!”

这时,一旁的三哥和四哥也都说:“我辍学吧。”

父亲狠狠瞪了他们一眼,命令道:“你们谁都不许辍学!”

申春玲听了,心里顿时有了主意,笑着对继父说:“爹,我辍学吧,我一个女娃,读不读书没有关系。”

继父直愣愣看着她足有一分钟,然后双手抱头说:“委屈你了。”

哥哥们都过意不去,一起上前握住妹妹的手说:“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她抿嘴一笑,眼里流转着苦涩。

就这样,申春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鸡舍里、猪圈里、灶台旁、田埂上、菜地里,到处穿梭着她瘦小的身影,她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乡亲们看她可怜,好心劝她离开:“你走吧,这里也没有你的亲人了,不然你会有吃不完的苦。”

申春玲的头摇得像河畔的柳条,坚定地说:“俺不能丢下这个家!”

04

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申春玲真的吃尽了苦头。

那年夏天,继父旧病复发,疼得在床上大喊大叫,附近的医生治不好,只能去远在80公里外的济宁医院治疗。

申春玲只有60来斤,却要用板车拉动一百多斤的继父,堪比腿不好的人苦登喜马拉雅山。

但她毫不畏惧,带上一壶水和一袋馒头,把板车绳往肩上一套,就顶着烈日出发了。

路上坑坑洼洼,板车也不听使唤,还没走出多远,她就浑身湿透得像个从水里爬上来的人。

可就算再累,她也要抓紧时间赶路。因为,地里的七亩麦子急等着她回去收割呢。

申春玲频频擦汗,嘴里哼哧哼哧着。

继父心疼之极,说:“春玲,咱回家吧,俺不医了。”

她头也不回地说:“有病不能不医。”

“太远了,你会累坏的。”

“爹,再远,我也要把你拉到医院。”

继父说不动她,只有默默流泪。

这一走,就是两天一夜。

到达济宁医院时,申春玲的手上起满了血泡;双肩磨破了皮,露出鲜红的血迹;两脚严重溃烂。她愣是没喊一声疼。

好在,医生说继父住几天院就可以回家了。

白天,申春玲在病房悉心照顾继父。

晚上,为了节约陪床费,她去了车棚的一角休息。车棚里,热如蒸笼,蚊子们围着她,又是唱歌又是亲吻,害得她一直忙着抓痒、拍打,睡觉几乎成了奢侈。

即便如此,守门房的老大爷还是一次又一次过来驱赶她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申春玲只好把自己带继父来看病的事情向老大爷和盘托出。末了,她央求老大爷:“您就容我在这几天吧,就几天。”

老大爷早已老泪纵横,他不仅帮申春玲把板车拉进车棚,还找来一床蚊帐给她防蚊。

这一夜,她睡得很香很沉。

一觉醒来,申春玲愕然看见,自己的左手肘上有一片密密麻麻的红点,很是纳闷。仔细一想,应该是自己睡觉时,手肘贴紧了蚊帐,让蚊子们意外宵了个夜。

几天后,申春玲作别老大爷,拉着继父朝回家的方向赶去。

又是漫长的两天一夜,她的眼睛望瞎了,腿也快走断了,身上汗水和着血水,恶臭难闻。乡亲们见了她,都心疼得直落泪。

回到家,安顿好继父,申春玲又拿起镰刀,一步一拖向麦地走去。

麦地里,她力不从心,割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会,困了就在麦垛上睡会,醒来又接着割麦。连续几天,她终于彻底崩溃,在地上打着滚哭喊。

乡亲们听见了,纷纷拿着镰刀赶来,三下五除二就帮她把剩下的两亩麦子割完了。她瘫跪在地上,含泪向乡亲们一一致谢。

05

对申春玲来说,身体上的苦是小苦,为钱发愁才是大苦。

1997年高考过后,二哥收到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高兴得又蹦又跳。

不经意间,申春玲看见三哥沮丧地站在门旁,赶紧上前问个究竟。

三哥红着脸说:“小铃铛,我对不起你,让你白受了那么多苦。”

她嫣然一笑,安慰道:“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我不读书了,留下来帮你吧”。

“你们有出息,就是我有出息,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她眼神坚毅,他心里一震。

只是,二哥上大学和三哥复读,都离不开学费,共计3000元钱。3000元,犹如天上星、水中月,申春玲急得嘴上冒起好几个水泡来。

那时候,常听说有人去献血换取营养费。申春玲走投无路,决定冒险一试。

血站的工作人员看她长得骨瘦如柴,忙问她多大,她如实回答“14岁”。

工作人员告诉申春玲,“你年龄未满18岁,不能献血”。她只得悻悻然离开了。

但申春玲不甘心就这样空手回家,踟蹰半晌,又折回到了血站。

这次,她直接说自己18岁。工作人员半信半疑,但还是抽了她200cc血,给了她400元钱。她握着钱,如同握着颗星星,飞跑着回了家。

不料,仅仅隔了一天,申春玲又来到了血站。

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了她,说什么也不同意再给她抽血,厉声斥责她说:“就是一个壮年男子,也至少要间隔一个月才能抽血,何况是你这个廋得皮包骨头的小丫头!”

申春玲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向工作人员说起了家里的困难。

工作人员听得泪流满面,只抽了她50cc血,就从荷包里掏出700元钱塞给她。

申春玲庆幸自己遇上了好人,心里温暖如四月,连连说:“等我日后有了钱,一定来还您。”

回家的路上,她的脸苍白如纸,双腿好似踩在了棉花上,看上去风一吹就能倒下。

家里,申春玲不声不响把1000块钱递到继父眼前,继父的心炸了,惊呼道:“你……哪……哪来的这么多钱?”哥哥们闻声立马围拢过来。

申春玲得意地说:“我挣的。”

二哥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掀起她的衣袖就开始找寻针眼。

果真,她的胳膊上有两个暗红的针眼,像极了两张小嘴,好似在诉说着痛楚。

随后,二哥又从妹妹的口袋里摸出来两张献血证明。

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泪光闪闪。

突然,爷爷猛拍桌子道:“把那三棵杨树卖了!”

继父坚决不同意,说:“那是给您二老打棺材用的,不能动。”

爷爷颤声道:“小铃铛都卖血了,我还要那棺材干啥?”

继父沉默了。

不日后,继父卖掉了三棵杨树,又卖掉了一块宅基地,勉强凑齐了3000元钱。

二哥临走的前一晚,申春玲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床新被褥,以及一双新布鞋,说:“二哥,带上这些,到上海才不会被人瞧不起。”二哥伸手揽过她的双肩,头抵着她的头,哽咽无语。

哥哥们都去上学了,申春玲又要急着想点子赚钱了。

06

申春玲听大人们说,种棉花比种别的农作物要赚钱得多。

于是,第二年3月份,她干脆种起了棉花。

可是,种棉花工序繁琐,翻土、施肥、播种、移栽、除草、整枝打顶、催肥、打农药等等,尤其累人。但申春玲没有被吓倒,反倒信心十足:“一季棉花种下来,我可以挣8000元。”

可惜,天不遂人愿。

那年,棉铃虫肆虐,申春玲慌了。

听邻居说,“太阳当顶时治虫效果最好”。所以,每到正午,她就雷打不动地去棉花地里打农药。

天上,阳光毒辣。地上,棉秆争相与她比高。简直就是上蒸下煮,换了谁都难以吃消。但申春玲只要想起前方有一大把钞票在向自己招手,心里便荫凉一片。

为此,她还因误吸农药中毒,晕倒在了地里。

所幸,有好心人路过救起了她。待身体稍稍缓和,她又背起药桶去了棉花地。

待治完虫,申春玲已晒得像个非洲人。

结果,棉花只卖了5000元钱,她哭笑不得。

收完棉花,也就到了农闲,她又跟着大家伙一起出门收槐米、柳条、黄豆,卖草帽、贩苹果等,一刻不得闲。只要能赚钱,她就豁出去了。

按说,申春玲可以跟着同龄的姑娘们一起外出打工挣钱,但她放心不下继父和爷爷奶奶,只能在家里苦熬。

在此期间,申春玲的母亲曾给她来过一封信。当时,继父先看了信,看完后怏怏不乐。

信中,申春玲的母亲说自己又嫁了个做食品生意的老板,要她过去,找个有钱人家嫁了。

申春玲捧着信,百感交集,自己还是个孩子,也同样渴望母爱。但她绝不允许自己背信弃义,一走了之。

继父紧盯着她的脸,声音浑浊:“你走吧,这里太委屈你了。”

申春玲转身向继父,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走!”说完,把信件撕得七零八碎。

继父揪着的心落了地,像个孩子似地哭了,这哭声里,夹杂着无奈、感激,还有欣喜。

她看着继父,眼亮如星。

07

可喜的是,三哥通过复读,考上了山东中医学院。与此同时,四哥向申春玲提出要退学参军。

她居然同意了,还鼓励四哥说:“我最羡慕的就是军人,你去吧,家里有我。”

四哥临走的前一天,她从荷包里掏出一把皱巴巴的零钱,说:“这是80多元钱,你拿去零用,到部队后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四哥感激莫名,重重地点了点头。

谁知,不等申春玲松口气,奶奶又去世了。

安葬奶奶需要花很多很多钱,四哥本想让妹妹凑点钱给自己买报考军校的资料,这下再也开不了口,只好写信告诉妹妹自己决定放弃。

申春玲收到信后,火速给四哥回了信:“困难是一时的,放弃考军校就是一辈子。”并随信寄去了200元钱。

办完丧事,她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血站。

工作人员抽了申春玲300cc血,递给她600元钱,她紧紧握着钱,生怕它们长翅膀飞了似的那么紧张。

不一会,申春玲开始感到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走路恍恍惚惚。

不巧,一辆满载钢筋的大货车飞驰而来,她还来不及哼一声,便倒在了血泊中。至死,她也没松开手里的献血单和600元钱……人可以死,钱不能丢。

有人认出了申春玲,绝望地大哭起来:“闺女,你的命咋这么苦啊?”

她听不见,却惨淡地笑了。

08

噩耗传来,家里炸开了锅。

继父四度晕厥;

爷爷一病不起;

三哥第一个赶到家,抱着瘦小的妹妹,哭得撕心裂肺;

二哥坐火车赶回家,两天两夜没吃没喝,除了哭,还是哭;

四哥当时正在训练,听闻消息便一头栽倒在地;

大哥正在读研,实在走不开,边哭边发唁电:亲亲小妹,我们永远爱着你。

按规矩:申春玲不能举行葬礼,也不能葬入祖坟。继父一夜愁白了头。

这时,有老人站出来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春玲活着太苦,死了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

这样一来,申春玲下葬的地方总算有了着落。

那晚,父亲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交代:“你们几个哥哥要给春玲戴孝,把她好好葬到咱们家的祖坟里。”最后还不忘叮嘱:“你们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妹妹。”

哥哥们自然不会忘记妹妹。那年春节回家,二哥给她买回一套新衣服,三哥买给她一条红围巾,四哥给她买了一瓶雪花膏。她打扮一新,比林黛玉还要美丽。

只是,新衣服仅仅穿了一次,就被申春玲放进了箱底。

她死了,哥哥们决定帮她再次穿上。

她还是那么美,只是再也不说,不笑,不跳了。

申春玲出殡那天,阳光躲在了阴云后,乌鸦在枝头嘶吼,整个村庄一片哀恸。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作家刘红,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致悼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甘愿奉献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申春玲这么悲苦,却一直尽己所能呵护着家人们,他们称不上伟大,却让我们看见这个国家劳苦人民最厚重的善良。

四川乐山市的张文翠,家有80多岁的老母、20多岁的智障儿子,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岗丈夫。她直面现实,无怨无悔。

农妇张进环,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和婆婆长达30年。她心地纯良,倾心相守。

年过8旬的许善芬,照顾患脑血栓的老伴57年,同时还要照顾患脑瘫的儿子。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类似申春玲这样善良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