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第一篇文章,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兔年大展宏图,再上一层楼。

初二,按照习俗,应该要拜丈母娘家了。

往年,地产从业者小王,在丈母娘家是豪气万丈,什么都抢着买单,今年摸着兜里的钱,只希望自己越沉默越好。

至于原因,大家懂的都懂。

过去1年,最深刻地教育了大家,什么叫做时势造英雄。

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过去1年的数据,房地产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前几天,统计局数据出炉,两个数据也非常值得细究:

1、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住宅投资10.06万亿元,同比下降9.5%。

2、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

算下来,投资和销售,几乎都跌掉了万亿左右。

统计局的数据都如此,更多的话,其实也不必多说。

查了2022年的其他数据,能看到上下游都很辛酸。

开发商——穷。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75968.5亿元,同比下降41.3%。

2010年以来,这个数据是屡屡上涨,但去年23家房企销售额退出千亿,千亿房企数量直接腰斩。

销售回款不畅,三道红线贷款不畅,但到期债务只多不少。

结果就是,开发商,地,也拿不动了。

根据克尔瑞数据统计,2022年,百强房企全年拿地总额约1.65万亿元,同比减少57%。

仅到4月,融创、阳光城、龙光、祥生、大发等房企均出现债务违约,房地产业票据持续逾期1181家。

保交楼和活下去,成为2022年,很多房企的关键词。

我们团队之前,花费很多时间,有整理一份房企暴雷/安全名单,建议有买房打算的朋友一定要看看再作决定,买房这件事,慎重些总是好的。感兴趣的朋友,直接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我私发资料包给你。

再往下游看,中介——夹心饼干。

去年8月,我记得有封公开信,在朋友圈疯狂转发。

这封信件,由房地产互联网平台Q房母公司深圳世华,向全体员工发布。

信件中很多描述,非常能反映当前中介的困境,比如:

公司近6亿的应收新房佣金,或因房企暴雷,面临赢了官司收不回钱。

或因“保交楼”政策要求,法院执行款不能及时返还公司。

或因房企资金紧张,造成付款周期一再延长。

上述因素叠加低迷的深圳楼市交易量,导致公司正常经营困难重重,现金流极度承压。

确实,大多数销售渠道都面临着开发商和市场的双重压力。

开发商情况不好,带来结佣还款周期变长。

去年楼市不景气,深圳、武汉、南京、杭州等多地新二房成交量下滑,没有新的资金进账,公司现金流加剧紧张。

贝壳去年的数据同样不太好。

贝壳,3季度末,与2021年年底相比,活跃销售门店减少了1.13万家,销售人数减少8万余人。

再到购房者,同样难。

有钱,没人不愿意过得更好,没人不愿意有个家。

但2022年的事,上半年保就业,下半年保老板。房价跌了些,收入也跌了,资产缩水了,二手还不好卖。

2022年,房地产从业者,大多都是难受的。

房地产的上下游,规划院、家装、家电、建筑材料等等诸多行业,都受到波及。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房地产实际上是中国最大的实体,只是因为资金的汇聚,带上了金融的属性。

不过好在,2022年的年底,也传来了很多好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底,迅速放开了疫情防控政策。

各地经受住第一波冲击,目前也基本归于平静。

我总觉得2022年,是神奇的1年,虽然经历很多低谷,但好在我们还健康,我们还有未来和希望。

所以,年初二,只能说有点难受。

虽然手头很紧,但好在家人还健康,好在我们能自由行走,好在我们看到春节的灯火与团聚。

今年,行业不会再差了。

高层多次喊话,房地产是国民支柱性企业,保护楼市刚需和改善需求。

最近这段时间,各地的房企纷纷拿到银行授信,也重新有了可上市融资的机会。

同时,各地都在放宽楼市的限制条件,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购房门槛,增加更多的购房优惠。

种种,其实都是在为楼市,释放流动性。

只有市场正常循环起来,在其中的每个人,才能拿到收入,拿到信心,拿到预期。

只是,变化是需要过程的。

2021年,市场收紧,楼市也是经历近1年的调整才收紧。

2022年,市场宽松,真的不会有用吗?

我相信,还是会有用的。

收入和预期,不会凭空产生。

但我们,就是天然的会看到美好,就对未来生出期盼。

至少,现在,听到家乡的鞭炮声、看到熟悉的面庞,还是忍不住祝愿明年,健健康康,工作能够越来越好。

此刻,好消息也很多。

很多省市早已出去抢订单回来,旅游酒店行业开始报复型复苏。自媒体、直播等诸多行业,抓住线上机会,已经在认真营业,比如我。

今年,注定是全力搞经济的1年。

机会,总是会轮到有准备的人。

你准备好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