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这是我们近8年来金融市场推行的一项重大变革措施。正是因为有了利率市场化,这才产生了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否则全国银行利率都是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来设计存款产品,那么就没有任何的市场竞争,怎么能发展出千姿百态的丰富的存款产品呢?

我们的利率市场化历程是这样的,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5月11日起,央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之后自2015年8月26日起,央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也开启了批准新型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牌照的步伐,同时加速将在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中那些指标比较好的地区,将他们改组为农商行和城商行的节奏。所以截止到现在,我国已经有了近4600多家银行,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67万个。这8年间出现了这么多的新银行,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一些的扶持,让他们可以有稳定经营,向前发展。

由于我国银行业第一梯队是六大银行,如果都是无差别的存款利率,其实针对新银行和那些小银行来说,是没有办法吸收到存款。而没有存款,对于一个银行来说,那就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在一些小银行和一些新成立的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相对是比较高的。

所以各个银行都进行了存款产品的创新,其实在2018年到2019年是存款产品创新的高潮期,那时候有不少银行的创新存款产品利率都能达到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些大银行的存款,让那些小银行虽然吸收存款的成本高了,但是也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未来这样继续分化,会形成主要的两种现象。大银行是靠综合服务加上众多的网点来去赢得客户存款,而小银行则是靠创新的存款产品加上较高的利率赢得客户存款。这其实同国外银行存款市场的现状是一致的,很多小银行慢慢的就变成了储蓄银行,他们从储户那边吸收存款,然后整体批发给大银行去做业务赚取利差。而大银行慢慢降低吸收储蓄的人力和经营投入,去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赚取利差。其实就是从存款到贷款的利差进行了差别的分离,让小银行和大银行进行了存贷差的收入再分配。

但是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可能无限上升,在我国各个金融监管部门旁边,还衍生了一个利率自律委员会。他们会针对本辖区的存款市场进行平衡,不可能放任存款利率过度上升,总体控制利率市场化的进展。那么在这两年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行,我们看到存款利率也在逐步下行,现在年化最高利率已经压缩在4.5%之内了。这就是我国特有的”计划与市场调整机制共行“的金融管理模式。

在我国存款的安全性是足以得到保障的,所以大家想做聪明的储户,就可以去选择市场中的高息存款产品进行适当的配置,获取最好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