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存在大量含剧毒的生物,其毒性可致命,比如箱形水母、大理石锥蜗牛、蓝环章鱼和石鱼都是世界上十大最毒的动物。其中,部分外来入侵含剧毒物种在澳大利亚盛行,致澳大利亚生态出现严重的破坏。
近日,据外媒消息称澳大利亚环境与科学部的护林员,在昆士兰州西北部的康威国家公园,发现一只长25厘米、重达2.7千克的巨型海蟾蜍。
据了解,该巨型海蟾蜍是普通海蟾蜍重量的6倍,被外媒称之为海蟾蜍中的“怪兽”。目前澳大利亚护理员已经将巨型海蟾蜍从公园带走,并进行了安乐死,并且送往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博物馆,在那里它将被正式称重和研究。
海蟾蜍在澳大利亚属于一种恐怖的存在,其种群数量惊人,食系庞大,对澳大利亚生态平衡构成严重威胁,该物种存在的用途到底是什么?为何澳大利亚不将其消灭?
海蟾蜍的用途是什么?科学家发现最重要的用途“验孕”
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海蟾蜍作为一种含有剧毒的生物,在人类生活中其存在的意义也是非常高的。
海蟾蜍又名“甘蔗蟾蜍”,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蟾蜍,该蟾蜍原产地位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区,目前已经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
海蟾蜍的捕食能力非常强,在野外生存可以超过15年(人工饲养可以超过35年),随着身体的生长,海蟾蜍的食谱主要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甚至是宠物。
海蟾蜍的外表与其他的蟾蜍外表十分相似,干燥且有大量的疙瘩毒瘤,眼睛也有明显的起脊,直斜向吻部,颜色呈灰色、黄色、赤褐色或者橄榄色。
然而,海蟾蜍与其他蟾蜍最大的本质区别,那就是海蟾蜍是一种含有剧毒的生物,该物种几乎不怕任何生物,在遇到危胁的时候,海蟾蜍会将体内的毒液喷出攻击对方,致对方中毒受伤。
据悉,海蟾蜍的毒液颜色呈白色,在身体的背部和眼睛后方,均有非常大的腮腺。其毒液也可以将很多动物毒死,就连皮糙肉厚的鳄鱼也不是其毒液的对手。若人被海蟾蜍攻击,伤情较轻都是发炎,严重可以致人死亡。
据了解,海蟾蜍的蝌蚪及成体都是含有剧毒的。海蟾蜍的毒性在老家美洲并不太能显现出来,毕竟在南美有南美宽吻鳄、大头蛇等剧毒物种,以至于海蟾蜍的毒性在美洲根本排不上号。然而,海蟾蜍在进入澳洲,堪比进入新手村,对澳洲本土的捕食者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
据科学研究发现,澳洲的海蟾蜍和美洲的海蟾蜍存在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海蟾蜍的幼体还没发育出腮腺(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阿喀琉斯之踵),毒性很低。
实际上,海蟾蜍能够生产出一种毒素,那就是蟾蜍素,很多人对于这种毒素可能并不了解,实际上该毒素与我们听说的莫斯卡灵(mescaline)和LSD等致幻相似,低量的摄入使人产生兴奋和幻觉。
然而,海蟾蜍对人类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那就是“验孕”。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只要价格妇女的尿液注入雄蟾的淋巴囊内,就能成功验证女性是否怀孕。据了解,这种技术在上个世纪可谓是革新,并且迅速占领市场。
海蟾蜍入侵澳大利亚,为何澳大利亚不将其消灭?
海蟾蜍并没海洋生物,该物种的生活与海和水的关系并不大,属于一种陆地生物,只是在繁殖的时候会在水边繁殖,蝌蚪可以在15%盐度的海水中生存,因此,海蟾蜍的生存环境十分多。
并且海蟾蜍对温度的要求并不高,并且可以实现根据其分布地区的环境温度有所改变,据悉海蟾蜍生活的最高温度可达40~42摄氏度,最低温度可以在10~15摄氏度。
因此,澳大利亚出现大量海蟾蜍泛滥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澳大利亚的海蟾蜍是外来物种,其于1935年被引入,以消灭破坏作物的甘蔗甲虫,但并不成功。
由于,海蟾蜍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繁殖能力非常强,雌性一次可以产卵8000~30000颗左右,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并且在澳洲海蟾蜍没有天敌,导致大量海蟾蜍种群出现疯长现象。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时,海蟾蜍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扩张,而到了20世纪末,扩张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年50多公里,通过生物学家的估计,澳大利亚的海蟾蜍数量已经达到了15亿只。为何澳大利亚不将其消灭?
实际上,在澳大利亚海蟾蜍泛滥治理工作也有所启动,关于制定消灭海蟾蜍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人工捕捉、军队围剿、集中捕杀、汽车碾压等等。
然而在各种治理海蟾蜍的方式,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曾一度遭到当地人的反对,称其“不人道办法”。在受到本地文化的限制,导致海蟾蜍的治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总结
澳大利亚海蟾蜍泛滥,出现巨型海蟾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大量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将会导致本地生态出现严重恶化,本地生物种群消失,最终,将会出现海蟾蜍因食物短缺,出现种群下降,重新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海蟾蜍将会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