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也就是「我执」,常常是烦恼的根源。但是我们也知道,自我心有时候也是我们进步的根源。那么消除自我心,是不是也应该有阶段跟层次的区分呢?

很多的佛教徒,或者不是佛教徒,看到了佛经里面讲「无我」,讲「无相」,也讲「无智亦无得」,因此就变成了什么都不要,这怎么可能呢?这不可能的。一定是要从有到无的。我们这些凡夫对「我」的执着,是根深蒂固的、与生俱来的。如果放弃了自我,或者是不在乎自我,这个人一定是消极的,一定会失落,或者是逃避现实,因为他对人生会失望,所以对自我没有信心,这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要自我中心。问题是在于这个自我,究竟是什么样的自我,了解不了解。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我,是个什么,那就可能会制造出困难,制造出麻烦,制造出烦恼,为自己,为他人都是一些负面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所谓的自我,是骄傲,是偏见,是愤怒,是贪心、欲望。其实这不是「我」,这些是在不了解「我」是什么而产生的一些困扰。许多的人都是这个样子,一般的人我们叫做凡夫俗子,都是这个样子。身体是我,头脑是我,我的家是我,我的钱是我,都是这样子的想法。事实上分析一下,了解一下,这些都不是我。身体是我的话,那死了以后身体也不是我;财产是可以进来可以出去的,可以多可以少的,来的时候好像是我的,其实很快就变成不是我的。这些应该都是「我的」,不是「我」,这要弄清楚。凡是属于「我的」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身外之物。甚至于根本就是心外之物,「身外之物」这个词语指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但是我们的身体其实也是身外之物。 你不能说身体就是我,其实心是不是我,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从禅修的立场来帮助我们,第一个,从观念知道我是什么。第二个,再从修行的体验上,来体会我是什么。人往往把自己所想要的,自己所尤 的东西当作是我。身体、观念、情绪。佛法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无常的。身外之物的任何东西,都是变化的。我的身体也是变化无常的。我们的心理念头也是变化无常的。既然它是变化无常的,那它就不是「我」了。这就是众生所以为的假的我、暂时的我、一个过程之中的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身体不断的在变,从小孩子变成了成年人,成年人变成了中年人,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老年人变成了死人,死人回归于四大,就是回归于自然。那是不是我呢?心里的念头也要体验,念头的体验更不容易,我们在混乱的情况下,盲目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心里的念头是在变化的。这就需要用到禅修的方法,才能够体会到,心的念头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念头不断的在移动。既然念头是在不断的移动,时间已经过去,空间上的东西也在变化,那这个心念就不是我。只有先了解我是什么,然后才能谈消除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