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对于孙权来说是一个不幸的年份。这一年,他的股肱重臣诸葛瑾病逝,宗室重臣孙韶病逝;最重要的是,他的太子孙登也在这一年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虽然母亲徐氏不受宠爱,甚至早早就被孙权休弃,却仍是孙吴上下众望所归的接班人。他的不幸辞世,不仅给此时年已六十的孙权造成了重大打击,更为孙吴政权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

孙权共育有七个儿子,除了孙登外,次子孙虑已在九年前去世,幼子孙亮此时尚未出生;因此此时要遴选接班人,便只能在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和六子孙休里找。孙奋和孙亮两人年纪还都太小,所以,留给孙权的选项就只有孙和与孙霸这对同母弟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登死后,孙和就是实际上的长子,本身就具有优势;在孙登的遗表里,他也推荐了孙和继承自己的储位。因此,孙登死后第二年,十九岁的孙和便被立为太子,弟弟孙霸则封为鲁王。看起来,一切都很平稳而合理。

政治的特点总是这样,看起来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安排背后,可能蕴藏着惊涛骇浪毁天灭地的能量。孙和与孙霸的矛盾,其实早在封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火种:尽管孙和是太子,孙霸只是诸侯王,孙权却并未对二者的礼制上作出明确区分,并没有明确突出孙和储君国本的地位,还是在群臣的力谏下才将两位皇子的地位有了明确的定位。

有关于为何没有在礼制上区别太子和鲁王,从明面来看,是孙权对这两个孩子都一样的喜欢,《三国志》说他对孙霸“宠爱崇特,与和无殊”;但如果从政治意义上看,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这对同母兄弟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和的背后,是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卿顾谭(前丞相顾荣之子)、骠骑将军朱据等人,他们以礼法为基准,维护太子的利益;

孙霸的背后则是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吴安(孙权舅父吴景之孙)、孙奇(孙权堂兄孙辅之孙)、杨竺等人,他们党附孙霸,意在动摇孙和的太子地位。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变量——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孙鲁班。

孙鲁班是孙权步夫人的女儿,也是步骘的族外孙女;由于嫁给了全琮的儿子全寄(名字非常有特点),又成了全氏家族的利益代言人。由于步夫人膝下无子,因此数十年不能被封为皇后;而如果任由孙和平稳继位,那么对她这一支的孩子以及所代表的家族而言就捞不到任何政治资本,所以,孙鲁班必须掺和一腿,而且必须支持孙霸。

孙鲁班的第一步,是离间孙权和孙和的关系。这一年,孙权病重,祭祀宗庙的任务就交给了太子孙和;孙和在祭祀完成以后顺路去了趟太子妃舅舅家。这就被孙鲁班抓住了把柄,借机向孙权参劾,说孙和竟然擅离职守,是为不忠不孝;又诬告说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听闻孙权重病面有喜色,怕是希望孙权早日宾天,好让儿子接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顿挑拨戳中了孙权敏感的神经,他勃然大怒,不久便吓死了不知所措的王夫人;孙和也惊惧不已,时刻担心自己会被父亲废黜。另一方面,母亲的死没有让孙霸收敛行迹,孙和的惶惶不可终日却让孙霸觉得有机可乘,在孙鲁班的挑唆和步骘、全琮等人的支持下,孙霸开始了对哥哥各种明里暗里的进攻,准备有朝一日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宗室外戚到宰辅重臣,再到高级官僚甚至基层官员,都在太子和鲁王之间选边站,史称“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一场为害吴国数年,其余波直到吴国灭亡前夕仍在发酵的党争之案终于浮出水面。

面对咄咄逼人的鲁王党,太子党终于开始反击。以陆逊领衔,顾谭、吾粲等人联合上书,请求孙权不要擅行废立之事。已经觉察到两宫暗斗的孙权勃然大怒,严词斥责了陆逊(陆逊因此忧愤而死),又将顾谭流放到交州,并下狱处死了吾粲。

这样的处置措施让鲁王党弹冠相庆,却激发了太子党的斗争热情。朱据带领着支持太子的将领们齐齐跪在宫门口,请求孙权接见。孙权站在宫城上向下俯瞰,更加震怒,下令将这些功臣宿将每人杖责一百;陈正、陈象二人由于态度尤为激烈,被下令族诛。

至此,太子党遭遇了完败,鲁王似乎迎来了胜利。但是接下来孙权的命令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孙权赐孙霸自尽,又处死了女婿全寄、外戚吴安等人,鲁王党遭遇了彻底的失败。

那么是太子似乎还有转机了吗?也不是。孙霸被赐死的同时,孙和也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改由其最小的弟弟、此时方才七岁的孙亮被立为太子。两年后,在孙权的弥留之际,他似乎回光返照一般地想要将孙和召回复立为太子,却被孙鲁班等人阻拦,此事也就无疾而终了。

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去世,孙亮继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南鲁党争的结束,反而是新一轮政治斗争的开始:力挺孙和的诸葛恪执政后,大力打击当年孙霸的党羽,终于招致宗室大臣孙峻以及鲁王余党(如孙鲁班)等人的一致反击;诸葛恪被杀后,孙峻以孙亮的名义赐死了孙和,又杀害了一大批孙氏宗亲,孙吴大权被他和弟弟孙綝攥在手中长达六年,直到废黜孙亮、扶持孙休上台后,孙綝才被孙休联合外朝大臣杀死。

孙休在位期间,南鲁党争的影响稍有减轻;在他驾崩后,由于膝下无子,就把孙和的儿子孙皓接过来当皇帝。残忍嗜杀的孙皓继位后立刻对当年迫害过他父亲的人展开反攻倒算,一轮新的清洗席卷了整个吴国朝堂。东吴,也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中迎来了西晋的六路大军和自己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