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28日,中央苏区的军事顾问、德国共产党人李德收到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速来机场,你飞莫斯科。

李德收到字条后,只身一人匆忙赶往机场。

到机场后,他的妻子也赶到了机场,希望和丈夫一起去莫斯科,但是最终还是李德一人登上了去往莫斯科的飞机,离开了中国。

夫妻俩谁也没想到,他们结婚才短短一年,李德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

李德在中国当了7年的军事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对刚结婚1年的夫妻就分隔两地,以至于在往后的时光里,二人相继离世,最终也未能见上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苏区来了个“洋顾问”

提起李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课本上所学到的:关于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决定,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了长征。

乍一听李德这个名字,会认为李德是一个中国人,但实际上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是一名德国的共产党员。

后来因为在德国被政府逮捕,所以逃往苏联。

再后来因为其自身优秀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博古的青睐,并将其引荐到中国来。

1932年,从苏联派往中国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并于第二年担任了中央苏区的军事顾问。

一个来自共产国际的外国人,浓眉大眼大高个,尤其还是蓝眼睛,在一众中国人的面孔中尤为显眼,行走在军营里,常常引得人们侧目。

因为李德的身份,当时军区里人们都戏称李德为“洋顾问”。

李德一直待在中国,直至1938年被苏联叫回述职,整整7年。

这7年间,与他的外貌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和“洋顾问”相关的两次爱情“八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顾问”的“不合理”要求

李德曾在德国的时候就遇到了与他志趣相投的奥尔加·奥纳里奥,两人都在为德国共产党工作,不久就结为了夫妻。

但他后来只身逃往苏联,再后来便来了中国,这段婚姻便没了下文。

当李德被派往中国的时候仅32岁,正是大好的年纪,生理需求强烈,因此他在来之前向中央提出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希望有一个中国女战士陪他睡觉。

他这一要求从他接受的比较开放的西方文化来看也许算不得什么困难要求,当时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要求很难让人接受,因此这一问题久久没有得到落实。

但是李德不能等,他直接在军营里对一位领导的妻子示爱,被这位领导发现了,并且这位领导能够听得懂德语,因此他严厉地斥责了李德,并严词拒绝了他对妻子的爱意。

李德在军区公然调戏别人的妻子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影响很不好,人们私下里都对这位“洋顾问”议论纷纷。

由于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当时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在国际共产党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李德来中国时,中央提供的住宿条件和环境都是当时最好的。

因此,李德闹出了这样的糗事,博古也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不满,于是便对这件事情上了心,想要为李德找一个妻子。

于是,这位洋顾问最终还是入乡随了俗,为了找一个妻子,在博古的安排下去相亲了。

他第一个相亲对象叫赖水娣,说起来这还是他自己先相中的人家。

李德在回家的途中,遇到赖水娣在河边洗衣服,被她的笑容所吸引,这件事情被博古知道了,于是便给他们安排了相亲。

相亲的时候,原本两人都同意了,但是赖水娣突然被发现以前童养媳的身份,并且在身份上还有所牵连,因此这门亲事也告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古认为这样下去不行,李德毕竟是远道而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贵客。

因此他给中央妇委主任李坚贞下了任务:“给李德介绍女朋友”。

李德是德国人,首先语言沟通就是一大难题;其次,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和我们不一样,并且他之前还“骚扰”过女同志,在我们的观念里,这种不检点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要在军区里给李德找对象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但这毕竟是组织上给的任务,再困难也要完成。

包办婚姻也“十有九悲”

李坚贞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了萧月华,一个很贤惠能干的广东女人,在军区里人缘很好,喜欢唱歌,很受大家喜爱,都管她叫“小白灵”。

萧月华一开始并不同意这门婚事,她也想到了与一个外国人生活的诸多问题,于是拒绝了李坚贞,但后来碍于这是组织上的任务,加之李德的身份,便也同意了这门亲事。

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但是由于语言的问题,李德和萧月华根本沟通不了,婚是结成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李德脾气很坏,对待萧月华动辄打骂,萧月华身上常常都有伤痕,后来李德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事情,被撤去了职务,事业上的不顺也导致他将气发在了萧月华身上。

但是她都隐忍了下来,并且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李德,不仅在慢慢学习德语,而且还学会了烤面包,煮咖啡等事情,并且在长征途中萧月华给李德生下了儿子“宁宁”。

而此时的李德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事情似乎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变故却悄然而至。

萧月华有着自己的工作,因其工作能力强,于是组织对她给予厚望,对其进行了必要的培养,但同时也因此与李德聚少离多,原本就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就出现了问题。

有一天萧月华回家的时候,打开门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子在一起,这一幕使她勃然大怒。

要知道,当时已经不是过去可以三妻四妾的中国了,女子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改变,尤其萧月华还上过学,思想上更无法接受这件事情,于是她找到了毛主席,提出坚决要和李德解除婚姻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刚开始劝和,后来萧月华态度坚决,于是便同意她和李德离婚,至此,这一场名存实亡的婚姻就此结束了。

李德离婚后,就向当时和他同在房间里的女子求婚了,也不知这一次的婚姻是否能如李德所愿般幸福长久?

昙花一现的婚姻

1938年,李德再一次结了婚,妻子是李丽莲,也就是李德当时移情别恋的人

李丽莲是广东人,出生于上海,既是歌星,也是演员,容貌秀丽身材姣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凭借《雷雨》中繁漪一角,在上海被人们所熟知。

后来因其精湛的演技,出演了不少话剧、电影、电视剧,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歌星。

因其出色的嗓音条件,演唱了很多歌曲,如粤曲、京戏和民歌等,也刻制了一些唱片。

1937年,李丽莲跟随上海救亡演剧队来到延安进行演出,在第一次和李德见面时,就用英语和李德打了招呼,这让这么些年因为语言问题在中国与人交往备受挫折的李德,顿时就注意到了她,姣好的容貌和身材也让李德倍生好感。

演出时,李丽莲唱了一首陕北民歌《赶牲灵》,更是一下子就让李德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之后李德便时常去看李丽莲的演出,听她唱歌,而后又一起参加了舞会,时间久了,李德表现出对李丽莲强烈爱慕之情,爱慕到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有家室的人。

李德与萧月华离婚之后,儿子宁宁是由萧月华抚养的,当时的李德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毕竟小动物相处了一段时间也是能产生感情的,更何况是人,因此为了逃避这个现实,他曾提出要回苏联。

但当时苏联的社会环境不太好,国内搞肃反,弄得乌烟瘴气,李德思虑过后又决定留在中国,留在延安。

正因为李德存了要在中国长住的心思,于是他便向李丽莲求了婚。

李丽莲在与李德相处的这段时间中,也逐渐对李德产生了好感,李德在大学授课,待遇较为丰厚,再加上李德打算长期在中国居住,他们也可以一起生活,于是便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在1938年结婚了。

李丽莲会英语,因此两人婚后,交流没有多少障碍,而且李丽莲在上海出生和生活过,因此也接触了不少西方文化,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生活上两人也没有太多矛盾的地方。

本以为生活就会这么安然地过下去,然而这样美好的状态在第二年的8月28日被打破了。

1939年8月28日,李德收到张闻天的字条,上面写着让李德尽快赶去机场,准备乘坐飞机返回莫斯科。

原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但是周恩来总理在骑马时不慎摔伤,需要去莫斯科治疗,于是便叫上李德一起坐飞机回去。

李德在看到这张字条的时候,缓了片刻,便收拾好行李,赶往机场等待。

在机场等待期间,李丽莲也来到了机场,在传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下,她自然希望李德能带上自己一起走,而李德也不舍这位才与自己结婚仅1年的妻子。

遗憾的是,李丽莲并没有护照签证,所以并不能登机去莫斯科,尽管他们如何不舍对方,但也无可奈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待机前的这段时间。

最终,这对结婚仅1年的夫妻不得不被迫分开了。

往后的时光里,他们终其一生都未能再见上一面,李丽莲在1965年病逝于北京,李德于1974年离世,他们的婚姻犹如昙花一现般,最终还是归于平淡。

从纸上谈兵到躬行践履

李德的感情让人瞩目,但还有一件让他更值得被人们记住的事情:唯一一个走完长征路的西方人。

李德来中国之前,不论是在德国还是苏联,这两个国家的共产党革命都是工人阶级为主,从城市开始,因此他倍受这样革命方式的影响,到了中国以后也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来指导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中国,最多最广泛的阶层是农民,共产党不论是武器还是各种设施都没有国民党的好,没有国民党的完备,但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领导阶层不采取毛泽东等人的“游击战”,认为这样的打法太过小心翼翼,而选择与国民党军队正面硬碰,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战略转移。

李德刚开始并不接受对他的指责和批评,还是固执己见,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傲慢”的德国人居然和红军一起走过了长征,并且在长征途中真正地深入了解了中国当时的国情,革命道路的艰辛,因此他开始反思当初的错误决定,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党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走完25000里的路之后,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到亲身体验,他意识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分析以及做出相应部署的正确性,并且对毛主席的指示进行了支持和维护。

他坚持北上抗日,并且极力阻止军队中出现的分裂逃跑事件。

后来在红军大学教书期间,他所教授的军事理论课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举的例子也非常地贴合当时的革命环境,军事图的绘制也比之前成熟了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军事课。

即便在他回到苏联,甚至是后期回到德国的时候,对于长征和党进行革命的方针政策给予极大的肯定和支持。

李德在中国的七年,除了他那令人津津乐道的两段“跨国”恋情外,到了后期对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负责人,到红军大学里深受学生喜爱的军事理论课的老师,他从刚开始来的傲慢自大,看不起毛泽东等人对于中国当时形势的分析和作战策略,到最后成为了一个坚决拥护毛泽东指示的人。

作为唯一一个同红军走完250000里长征的外国人,深深折服于长征精神,更加体现出当时党革命历程的艰辛和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于继增.李德在中国的婚恋传奇[J].文史精华,2009(03):36-41+1.

[2]王喜史.李德在中国的两次婚姻[J].文史月刊,2009(08):76.

[3]宗道一.延安时期的“跨国婚姻”[J].文史博览,201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