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台军从美国引进14套“火山布雷系统”一事,近日在台湾岛内引发了舆论热议。台媒普遍担心的是,一旦有事发生,这种高效的布雷作业系统反而会造成无辜平民伤亡,甚至担心台湾因此变成“地雷岛”。对此,台陆军专门进行了所谓“辟谣”,并公布了解放军有可能抢滩登陆的13处海滩。台陆军表示,“火山布雷系统”是被动“战时部署”,只有在判明解放军行动后,再根据可能登陆地点进行布雷操作,以达到迟滞及拒阻的目的。不过,台军的布雷计划及“官方”解释,还是遭到了多方质疑与嘲讽,就连岛内专家也表示,台军的作战思维还是停留在二战时传统的抢滩登陆作战模式。

在假设解放军必然进行抢滩登陆的前提下,“台湾陆军司令部参谋长”章元勋表示,台军综合考虑台湾海滩分布、地理环境和周边交通条件等因素,判定解放军最有可能实施抢滩登陆的海滩共计13处。为此,台军还根据抢滩的难易程度,将这13处海滩按照红黄蓝等进行划分,其中“红色海滩”登陆难度最高,本次共划定了四处。与此类似,美智库在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认为如果爆发军事冲突,解放军很有可能会在金山南北、林口、福龙等14个海滩登陆。客观讲,台湾岛虽然有1000多公里海岸线,但多数海滩地形崎岖,并不适合两栖登陆作战。如果再考虑岛周边交通条件,那么可供抢滩登陆的海滩确实不多。从这个角度看,美智库与台军推测,实际上并不难。报告指出,解放军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就位于台北附近桃园周边。

理由主要包括三点,其一,此处海滩靠近台北,同时具备港口及机场,交通运输便利。其二,可以达到闪电战的效果,直接威胁岛台湾当局,避免陷入长期消耗战的困境。其三,桃园附近海岸地理环境适合,其全长约为43公里,海岸组成物主要为砾石、珊瑚礁及沙为主,适合重型装备登陆。对于报告结论,台军自然非常重视。按照台媒所言,台陆军大本营就安插在桃园附近,同时也配置了坦克、导弹等重型作战部队,还有美军先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作为后援。除此之外,台军还在附近修构了隧道和掩体,一旦有事发生,就可引水灌满这些工事,以达到“困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台军历年来的“汉光演习”,也将此作为重点演练项目。尽管如此,台军军事专家吕礼诗还是表示了质疑,按照他的说法,近年来水文环境的剧烈改变,导致桃园周边海滩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抢滩。

况且,人为因素作用下,周边浅滩范围已经过大,传统大型登陆舰在抢滩后很有可能搁浅,最终落得“上得来,下不去”的尴尬结果。除此之外,岛内专家还预测了其他有可能登陆的海滩,尽管都有其理由,但前提是一致的,那就是解放军必然会进行大规模抢滩登陆。不过,这个“前提”本身就很大可疑。这也是岛内专家质疑台军作战方案的主要理由之一。按照专家观点,台军所谓的反抢滩登陆作战思维,仍停留在二战时代。然而,随着技术与装备发展,解放军如今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各种作战装备。其一,解放军第一时间不需要抢滩登陆。在第一波的攻击中,台军所谓的反登陆装备,包括布雷战车在内,很有可能在第一波火力“扫荡”中就荡然无存。其二,立体化的登陆作战模式,台军根本无法防御。

在信息化作战模式下,海陆空及火箭军的协同作战,已彻底打破此前以海军为主的登陆模式。然而,台军依然是按照传统反抢滩登陆模式进行演练。似乎是意识到了这个结局,岛内“立委”不忘嘲讽,建议先在“总统府”周边布雷,让民进党当局先感受下这个氛围。台媒《联合报》也质疑,布雷说是防御,但根本就是敌我不分,到头来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如此来看,岛内舆论并没有因台军的“辟谣”就消失,质疑与嘲讽反而在加剧。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但凡是头脑清醒的都知晓,台军所谓的反登陆作战模式,包括大规模布雷计划,实际上根本起不到“阻碍”效果。台军目前的做法,也只是配合美国及民进党当局在“演戏”而已,根本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