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父子为什么如此狠心啊?”

时年85岁的薛明看着儿子的遗体,嘴里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2001年3月28日,薛明的儿子——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贺鹏飞,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

时年85岁的薛明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痛哭流涕。

家人考虑到薛明年事已高,担心她在追悼会上伤心过度,原本打算瞒着她,不让她去参加追悼会,但薛明坚持要参加。

薛明是贺龙将军的妻子。1969年,贺龙因病去世,年仅53岁的薛明经历中年丧夫的沉重打击,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

32年后,她又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参加儿子的葬礼。

在与儿子遗体做最后的道别时,她非常伤心,忍不住抱怨丈夫、儿子都先离她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二人伉俪情深,薛明中年丧夫

1916年,薛明出生于河北霸县,参加革命后,改跟母亲姓薛。

年幼时期,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和妹妹艰难度日,不过,她母亲非常重视教育。

中学时期,薛明进入由李大钊先生的学生张秀岩担任校长的天津三八女中,受到学校革命思想熏陶,薛明积极参加革命。

20岁那年,薛明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作为天津地下党的一员,薛明积极组织请愿团,一路散发传单到南京,联合爱国人士参加“逼蒋抗日”活动。

之后,她又被组织派去上海、江西以及延安等地开展工作。

1941年, 薛明被调往西北局延安县担任组织部长,与贺龙相识。

一天早上, 薛明向陈正人汇报工作时,得知有两位首长前来视察工作,于是陈正人带薛明去见首长,这两位首长分别是高岗贺龙。

以前,薛明在参加大会的时候,见过两位首长在主席台上讲话。现在与他们近距离谈论工作,薛明非常紧张。

吃饭时间到了,陈正人让薛明留下来一起吃饭。

期间,贺龙询问她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以及一些个人情况。

饭后,两位首长离开时,贺龙对薛明说:

“我那里有一个天津厨师,你不是天津人嘛,以后到我那儿尝尝天津厨师做的包子正不正宗。”

不久之后,延安整风运动,彭真起草“四三决定”,西北局各县均派人前去学习,延安县派出的学员是薛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巧赶上贺龙刚刚从前线回来,陈正人得知此事后,通知薛明向贺龙汇报学习情况。

薛明汇报完工作之后,贺龙便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正人再次找薛明谈话,建议她考虑考虑个人问题,提醒她,“贺龙单身”。

薛明对贺龙早有耳闻,知道他很多事迹,非常崇拜他。

不过,她从来没想过与贺龙结为夫妻。

陈正人建议她以后多了解了解贺龙,再做决定也不迟。

为了给两人制造见面的机会,陈正人经常约贺龙来自己的窑洞,然后把薛明叫过来汇报工作,中途借口有事,给两人谈话空间。

贺龙身为军队首领,战争时期,没时间也没有精力跟薛明慢慢了解、慢慢谈,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

“我的情况,你应该了解一些。我对你印象很好,你党性强,科班出身,以后我们在工作上可以互补。”

贺龙知道自己比薛明大很多岁,他想结婚,但是他不知道薛明现在想不想结婚,直接问她:

“你现在考虑个人问题吗?”

薛明认为目前正是革命工作需要她发光发热的时候,于是告诉贺龙:

“三年后,我再考虑个人问题。”

贺龙见她说话痛快,当即同意:

“三年,我等你三年,咱俩的事情三年后再说!”

他俩不急,身边人非常着急,彭真找薛明谈话:

“老贺马上要去前方打仗了,没时间跟你在西北局的窑洞里谈情说爱,他没精力猜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你俩可以做夫妻。”

彭真离开后,薛明仔细想了一下,眼前时局动荡,两个人都没时间。

也没精力花前月下,于是同意与贺龙结婚。

两人的结婚,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结成的。

当时,正赶上陕甘宁和西北局联防军开会,会议结束后,薛明准备回到县委机关。

陈正人得知她要走,于是叫人准备了一些花生、红枣,两瓶酒,在李富春、林伯渠等人的见证下,两人举办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礼虽然很简单,不过薛明能理解,当下条件艰难困苦,为了举办婚礼,大家已经尽力而为了。

因此,她欣然接受大家的安排,接受贺龙对她的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薛明给自己立下两个规矩:

1.不吹“枕边风”,不插手贺龙工作上的事情;

2.照顾好贺龙的日常生活。

薛明不插手贺龙的工作,不过她时常想办法帮助贺龙减轻工作压力。

她发现贺龙每天要处理的文件非常多,于是她安排秘书们阅读文件,把文件口语化,在贺龙散步的时候,由秘书讲给他听,锻炼工作两不误。

贺龙患有糖尿病,而贺龙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常常不在家。

薛明为了掌握贺龙的身体状况,她手写记录注意事项,并分发给贺龙身边的工作人员。

毛主席习惯白天睡觉,晚上办公,贺龙的工作时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常常半夜才回家。

无论多晚回去,薛明都会给他做饭,满足身体所需营养。

在贺龙人生最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夫妻二人搬到北京西山。

那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长期营养不良,贺龙的糖尿病得不到救治,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贺龙的身体每况愈下,于1969年6月9日在西山逝世。

丈夫逝世,对薛明的打击非常大,但是她并未消沉,而是振作精神。

照顾好孩子们,可以说,孩子是她后半生的精神寄托。

因此,后来当她得知儿子贺鹏飞因病逝世时,忍不住“抱怨”父子都是狠心人。

贺鹏飞独立自主,面对生活积极乐观

贺鹏飞出生于战乱年代。

1944年9月,正在忙着为“七大”顺利召开做准备工作的贺龙,收到毛主席的来电:

你儿子出生了。

年过半百的贺龙,得一子,喜不自胜,处理好手头工作后,立马赶回家中。

孩子出生了,还没起名字,前来表示庆贺的同志们纷纷帮忙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曾担任过贺龙警卫员的贺炳炎告诉贺龙;

“首长,我们家儿子是打雷的时候出生的,叫雷声。你们家儿子出生时正在下雨,就叫雨生吧。”

其他人不同意,还有人提议叫“小龙”之类的名字。

与贺龙一起工作多年,被称为“贺关一体”的关向应,坚持要用自己起的名字——贺鹏飞。

贺、关两人都非常喜欢岳飞,岳飞字“鹏举”,关向应从岳飞的名和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鹏飞”。

大家见这个名字带有有很深的含义,也就不再各抒己见,贺鹏飞这个名就此定下来了。

贺龙常年打仗,一家人聚少离多。

1945年,日本投降,在延安照顾孩子的薛明听说贺龙率部要路过家门口,于是她早早地带着孩子在路边等候。

贺龙从车上伸出手,摸摸儿子,离开时跟儿子说了一句话:“长大后当兵”。

贺龙不仅教育儿子从小立志,同时还早早地训练儿子。

1954年,贺龙调到北京工作,全家人也跟着一起进京。

生活环境变了,贺龙对贺鹏飞的教育并没有松懈。

为了增强贺鹏飞的体质,磨炼他的意志。

贺龙亲自教他骑摩托车、骑马,甚至还让他学习打铁,导致还是初中生的贺鹏飞,已经满手是老茧。

1962年,贺鹏飞参加高考,根据当时的政策,他可以保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不过,贺龙认为贺鹏飞上这个学校,是因为他是元帅的儿子,并不是儿子靠着自己的的真才实学考进去的。

贺鹏飞认同父亲的观点,于是他拒绝了保送,继续回去复读,于1964年考进清华大学。

两年后,贺鹏飞家发生巨变,原本住在东交民巷的一家人被迫搬离,父母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住,贺鹏飞带着两个妹妹开始自谋生路。

周总理托人找到他们后,再次安排他们去学校读书。

后来,贺鹏飞先后被安排到陕北插队落户、在甘肃武威修理汽车厂当工人。

由于他表现良好,被组织安排到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

1972年年初,在周总理的照顾下,贺鹏飞兄妹与分别多年的母亲终于相聚。

在此之后,贺鹏飞继续践行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在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参军入伍,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学习军事工程方面的知识。

力主购买航空母舰,积劳成疾逝世

1988年,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授予贺鹏飞少将军衔。

年仅44岁的贺鹏飞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一位少将。

1992年9月,贺鹏飞升任海军副司令之职,次年发生了“银河号”事件。

中国一再声明“银河号”上没有任何危险化学品,但是美国依然强行禁止中国“银河号”远航,要求必须登船检查后才能继续航行。

面对美国的无理要求,限于我军在军事技术上的落后,“银河号”被迫同意接受美国检查,结果并没有检查到美国之前提到危险化学品。

此事发生之后,贺鹏飞强调,不能再发生类似事件,提出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必须加快海军建设。

他认为美国之所以敢肆意妄为,无故阻拦“银河号”,就是因为他们有航空母舰。

经过调研,贺鹏飞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军加快建设航空母舰建造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综合当时我国实际情况,建造航空母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我国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技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2.建造航空母舰耗资巨大。

事情艰难,但是必须要做,建造航空母舰成了贺鹏飞的新目标。

自那之后,他时常关注国际上与航空母舰有关的新闻。

曾被苏联政府非常看重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在苏联解体后,该航母尚未完工,继续由该舰由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

经济形势并不好的乌克兰政府无力继续建造下去,该政府认为与其让“瓦良格号”被风雨腐化,被海水腐蚀,倒不如将它卖掉,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贺鹏飞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这对我军而言是一个次机会。

于是经过多方了解和商议,确定买下“瓦良格号”。

美国得知此事后,横加阻拦。

为了减少购买阻力,国家并没有出面购买,而是交由商人购买,购买了“瓦良格号”以及全套设计图纸。

整个购买过程不顺利,运回国内也很艰难,最后只能将“瓦良格号”通过拆解的方式运回。

即便如此,航母回国过程也是波折不断。

1999年7月,“瓦良格号”踏上了回国之旅。

次月,因土耳其在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加以阻挠,导致该航母被迫返回原港口。

直至到了2001年,我国政府同意土耳其政府提出的一些苛刻要求,航母才顺利通过该海峡。

同年,航母到达苏伊士运河时,再次被埃及阻挠,协商无法解决,最后航母只能绕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回国。

2002年2月12日,“瓦良格号”终于进入我国海域,3月3日到达大连港。

从1997年确定购买“瓦良格号”,到“瓦良格号”到达国内,在此期间,贺鹏飞一直非常重视这件事。

不过,可惜的是,贺鹏飞并没有亲眼看到他费心费力购买的“瓦良格号”,在其逝世次年,航母才被运回国内。

这艘航空母舰对我军的意义非常重大,我军历时11年,制造处的航空母舰“辽宁号”正是服役,而“辽宁号”前身就是“瓦良格号”。

“辽宁号”之后,我国仅用了5年的时间,建造了“山东号”,自此之后,我国实现了航母建造的国产化。

有军事专家认为,正是因为贺鹏飞的科学预判以及极力主张购买航空母舰,推动我国国产化航空母舰至少提早20年问世,强大了我军海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贺鹏飞关注海军,深受其父贺龙影响。

贺龙生前曾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还有诸多岛屿,辽阔的海域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军必须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发展武器装备,努力实现海军现代化建设。

据贺鹏飞回忆,父亲贺龙尤其重视海军军事装备建设:

1954年年底,他曾与刘少奇等领导人参观了海军在辽东半岛举行的登陆演习;与叶剑英一起在浙江舟山观看了海军大比武表演;陪同周总理听取“八 ·六”海战汇报...

自贺鹏飞任职海军副司令一职之后,他继续沿着父亲的脚步往前走,提高海军实力,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他力主购买航空母舰的原因。

长期专注于工作的贺鹏飞,严重忽视了个人健康问题,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

其母薛明看着儿子静静地躺在棺椁里,泪流满面;

“鹏飞,你怎么跟你父亲一般...”

身为贺鹏飞的母亲,薛明对儿子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自豪,但是她也有身为人母的不舍,白发人送黑发人,对老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薛明是一位老党员,即使到了晚年时期,她还在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患水灾的家乡筹集捐款。

2011年,95岁高龄的薛明因病去世。

结尾

她在儿子葬礼上抱怨丈夫和儿子都离他而去,是人之常情。

贺龙和贺鹏飞父子,一个是国家为难之际挺身而出,一个是国家发展强大过程中呕心沥血.

两代人的付出,其实是对革命事业的传承和发扬。

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才有了今天国家的发展壮大,繁荣昌盛的局面,成为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