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超过了1076万人。

2022年,新出生的婴孩,才956万人。

也就是说,再过18年,到了2040年时候,把所有年轻人都送进大学里,一个不漏,也坐不满如今的大学校园!

假如到时候的教育资源,和现在一样,也许清华、北大和华东地区的浙大、复旦、交大、南大、中科大,共7所学校,入学的竞争依然激烈。

但是其余的985/211大学的门槛,一定比现在低得多得多。

更加恐怖的是,如今在城市里的中小学学区房概念泡沫,将会戳破得底裤都掉了。

18年之后的下一代,听说学区房这个词语时,都会惊呆掉下巴。

不需要等到18年后,哪怕是深圳这种一线城市,6年之后,就不是学生、家长拼命表现好,期待被好学校挑选,而是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拼命地抢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我国在2017年的出生人口是1723万,2023年刚好进入小学,小学的数量、教师,是按照1723万的适龄儿童,来配置的。

而我国2022年的新生儿只有956万,再过6年时间,这批孩子进入小学,对学位、师资的配置需求,会锐减45%。

再过1年到7年时间,需求锐减50%,一点难度都没有。

没有了生源,学校享受的财政拨款就会少、教师编制就会被削减,某些招生不足的公立学校还会被裁撤、被吸收合并。

疫情的3年时间里,在深圳的罗湖区、福田区,只要不是顶尖的几所小学、初中,其他拉不开差距的公立小学、初中,已经招生不足,连父母完全没有户口,只是在深圳租房住的家庭,凭借租房合同,孩子就能够顺利入读公立小学、初中。

这在2018年之前,完全不可想象。

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本来国家为了均衡教育,已经在不同城市推出了大学区制、中考名额到校、教师轮岗等改革措施,大力打击了学区房炒作泡沫。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急剧下降,以及这3年来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的外流缩小,学区房的需求、价格,会急剧下降。

到时候谁还谈学区呀?!

伪概念的泡沫,会破灭得连渣渣都不剩。

所以,如果你手里的房产,当初是因为学区的概念,买入时承受了溢价,那么一定要尽快抛售。

趁着现在,伪概念的泡沫痕迹还在,也许有不明真相的接盘侠上当。

卖得越晚,越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