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桂林,从来不缺少一份仪式感

当这座城市居民的着装在羽绒服与南风天间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货摊位前站满了杀价大妈的“人潮汹涌”

9岁那年和家人第一次在深冬的桂林置办年货时因为乱跑被骂哭的场景又重现在眼前

只不过当时光的列车驶过数十载后

关于这座城市的冬日记忆,我们还记得多少......

1

「 味 」

每座城市的四季都有一种专属“味道”

春日的桂林,那份乍暖还寒时候青山绿水间流水潺潺声唤醒了这座冬眠城市惺忪的睡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的街头,雨季来临时洪水浸泡着雨后泥土的味道萦绕在行人之间

秋日的街道两旁虽不似北方那般“霜叶红满天”

但人群中一位短袖大哥的入镜。便是桂林人说的“二八月乱穿衣”的精髓所在

而这座城市的冬日印记,在我印象中,是挂在每家每户窗台上那一串“腊肉风肠”发出的咸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袋吃剩的橙皮、一个火炉、两张铁皮、三堆朽木,这便是老桂林人熏腊肉的起手式

但现在的年轻人只想搞现成的

也让我们丧失了见证欢喜出锅、腊肉出炉瞬间的“冬日仪式感”

在七星区见到一位大妈架起炉火准备熏制见到我们拿着相机对着她拍照,

大妈没把我们当城管、没有丝毫的慌乱,仍旧四平八稳的在那“福大贰”

此刻的暖阳高照、朋友在侧、乐在其中。或许岁月静好莫不是如此光景吧

2

「 亲 」

也不知道多少桂林人家里还有这件“火锅神器”

冬天来一顿火锅,是全国对这个季节最起码的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来自传统桂林的这份敬意,没有泾渭分明的鸳鸯锅、更没有所谓的毛肚、鸭肠

一口铁锅、两盘圆子、三块水豆腐、才是来自桂林对冬天“聘礼”

当然还有各家配方不同的辣椒碗

儿时住在外婆家,老人总警告“少吃点,好辣哩啵”

不信邪的我,每次一筷子放嘴里都被辣的泪流满面

“喊你莫吃,不听啊,吃又吃得多,快点,吃口青菜,扒口饭”

吃青菜我能理解,但在满口辣椒的嘴里再塞一口热气腾腾的米饭

反正至今我也没想明白,这真的能解辣?

过去的我们围着火炉、坐在灶前、递上一根烟,诉说着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我没法像苏轼那样,为这样的场景赋予“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般苦中作乐的诗情画意

那时的我只觉得,驼着背、膝盖挨着吃火锅简直是活受罪

长大了我才懂了,这样“受罪”与“摩肩接踵”

带来的,是桂林人最为看重、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亲切感”......

3

「 痕 」

冬天和过年,它俩的关系总是“买一送一”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桂林过年的仪式感不仅在这碗粥里

它在花鸟市场路人同老板买“福字”的讨价还价间

它现身于龙门大桥的烟花上

它坐落在中山南路菜市一个不知名的理发店前

当然,它也停留在各大商场单曲循环的“恭喜发财”的乐曲里

4

「 忆」

快门键不经意按下的瞬间往往是明天的历史

2022虽然过去,但2022年的冬天注定会时常被桂林人提起

这一年的冬日,我们经历了足不出户的“烦躁”

也见证了那些“从未谋面”的坚守;更目送了一位“老友”在三年陪伴后的转身离去

当然,也有这大红灯笼那般“劫后余生”的重新开始

落笔时,已是桂林农历腊月二十九,我的故事告一段落了

列位,该你们了......

▍内容来源:每日桂林

▍图片来源:每日桂林

▍图文编辑:必被LQ的人字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