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就不说了。
我是真没想到,国产剧《三体》能拍成豆瓣8.1。
它的剧本主体,不仅风格气质与原著非常接近。
在制作层面,它的精良程度,甚至已经能够比肩某些英美剧。
怎么说?
四个字:视听语言。
第一集,第一个画面,镜头先给到太阳,之后逐渐拉远。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
再到目前人类根本无法理解的,遥不可及的未知领域……
这个“宇宙套娃”式的创意,让观众感受到了外太空的深不可测,和人类的渺小与无知。
而这,正是刘慈欣写《三体》,想表达的主题核心。
“宇宙套娃”的终点,是一串来自外太空的,用基本数学构建的宇宙通用文字。
叶文洁(王子文 饰)打开电脑,通过翻译得到了四个汉字:
不要回答。
但叶文洁,还是
回答了。
她打开一本《中国天文年历》,找到了地球的坐标。
之后,她把地球的位置编写成文字,放进了发射器。
然而,当那些文字就要发送到外太空时,她迟疑了。
因为她明白,这枚红色按钮,将决定全人类的命运。
至此,《三体》的序章部分结束。
没有文字概述,没有画外音解读。
这两分多钟,创作者用画面和声效,不仅表达了《三体》的主题核心。
而且还为后来的故事,立住了根基。
也许有人想说:不对吧?你读过原著才能这么理解,普通观众根本看不懂这些。
我想借用姜文的一句话:你没看懂,不代表你没看见。
就算你对原著一无所知,但只要你懂视听语言,就依然能解读出我上述写的东西。
就算你解读不出我上述写的东西,但那些画面和声效,也已经作为钩子,植入到了你的潜意识里,与后来的故事遥相呼应。
这,就是视听语言的魅力。
从目前已更新的几集来看,国产剧《三体》是一部兼顾了通俗和艺术的作品。
作为一部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剧,它先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了通俗化处理。
比如,序章结束后,创作者的第一个设计,就是借08年奥运会,介绍故事背景。
之后,创作者又修改了原著的顺序。
让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从汪淼变成了杨冬(何杜娟 饰)。
为何这样调整?
因为,杨冬死了。
因为开局发生命案,是类型片惯用的手法,能让观众快速入戏。
说白了,为了吸引普通观众,创作者并没有墨守成规,一味地按照原著叙事。
但同时,它又通过视听语言,维护了作品的艺术性,让“原著党”觉得很原汁原味。
比如,杨冬自杀前,凝视着玻璃外的蚂蚁,绝望地说了句:
物理学不存在了
什么意思?
第一集后半段,申玉菲(李小冉 饰)给出了答案。
申玉菲,是引导杨冬走向自杀的人。
杨冬,是一个毕生都在做研究和实验的物理学家。
然而,利用某种手段,申玉菲不仅提前预测了,杨冬做物理实验的结果。
而且她还完全操控了实验结果,让杨冬毕生的一切研究,都变得毫无意义。
这就好比,有一只蚂蚁,它毕生的追求,就是从窗外爬到客厅。
但是,窗外到客厅之间,有一层严丝合缝的玻璃。
蚂蚁穷尽所有精力,都没能穿过那层玻璃。
此时,突然出现一个人类,他把自身体积缩小了3亿多倍,来到了蚂蚁的世界。
人类告诉蚂蚁:你马上就会移动到客厅,接着被扔到卫生间,再被冲进下水道。
蚂蚁不相信。
于是,人类就恢复了体积,打开了客厅的窗,把蚂蚁扔到卫生间,冲进了下水道。
也许有人觉得:就算杨冬发现自己是蚂蚁,也不至于自杀吧?
我想说,你可能低估了某些科学家,对真理和真相的坚持与信仰。
现实世界,2021年5月17日,中科院曾举办过一场重大的发布会。
发布会的内容,是中国的观测站,发现了大量来自天鹅座的超高能宇宙加速器。
这件事本身有多震撼,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上网查一查,我就不解释了。
我想表达的是——
当中科院公布这一重大发现时,有个叫佛尔米的物理学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看到这个结果,我可以安心去死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把科学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事实上,根据我对原著的记忆,杨冬自杀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除了申玉菲,除了“物理学不存在了”,还有另外两件事,是压垮她的最后稻草。
你问,哪两件事?
电视剧后期应该会拍,我就不剧透了。
我只能说,就目前来看——
国产剧《三体》,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尤其汪淼和史强这俩角色的改编和塑造,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原著。
被誉为“钢铁理工男”的刘慈欣,经常被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写感情戏。
而电视剧的编剧,则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了这一问题。
同作为物理学家,汪淼(张鲁一 饰)为何能坚持活下去,没被申玉菲蛊惑到自杀?
答案:他有史强(于和伟 饰)。
史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角色。
陈丹青说过:中国人有一个很伟大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
当汪淼被申玉菲搞到抑郁,产生了厌世念头时,史强就用这一信仰敲打了他:
当汪淼被“倒计时”搞到失眠崩溃,却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时——
史强居然在自己胸前,搞了一个定时器……
甚至还立下山盟海誓,要陪伴汪淼走下去。
什么意思?
赶时髦,搞基?
开个脑洞,我认为没那么简单。
编剧设计这一情节,可能并不只是为了吸引腐女。
史强的行为,可能并不只是为了跟汪淼促进感情,它还表达了一种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刚认识的时候,汪淼对史强其实是比较反感的。
他甚至还有些瞧不起,这个没什么文化知识的粗汉子。
但后来,汪淼的观念改变了。
他渐渐意识到,史强虽然不懂物理学,但却懂得很多实用大道理。
而他之所以没被申玉菲击溃,能够坚持活下去,正是因为那些实用大道理。
换句话讲,史强的存在,让汪淼明白了一件事——
这世上真正伟大的,并不只有科学家,和少数被历史文献记载的人类星辰。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并且影响着周围其他人的命运。
史强用实用大道理影响了汪淼,而汪淼后来的纳米实验,也将影响全人类。
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可了《三体》,认为它是一部好剧。
一方面,它遵循了类型片的规律,把一部较为严肃的文学名著,做出了更易理解的通俗化改编;
另一方面,在改编故事结构的同时,它又以精湛的视听语言,展现了原著最根本的思想和主题;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中国科幻作品,它绕过了西方“救世主”、“超级英雄”的价值体系,把人与人之间的命运连系到了一起。
在我看来,就眼下的环境而言,在被允许的范围内,这部剧的创作者,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对《三体》做出了最成功的改编。
这部剧目前的成功,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等看完结局,我会再出一篇终极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