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位国民党军官败逃台湾。

他把妻儿送回乡下,托勤务兵庹长发照顾,打算过几年再把妻儿接过去。

25岁的庹长发面对长官嘱托,承诺一定会尽全力守护他的妻儿,直到他归来。

然而,这位军官一去不复返。

只因一句承诺,庹长发守护着长官的妻儿,整整66年。

为了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庹长发终生未娶,用瘦弱的肩膀,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用一生践行着六十年前的承诺。

直到临终前3个月,他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庹长发是重庆彭水人。

1938年,14岁的庹长发被迫离开家乡。

那天,他正在山间割草放牛,撞到抓壮丁的国民党,这些人强行带走他,强迫他当了兵。

从此,他再也没有能回到父母身边。

被抓后,庹长发被编入国民党18军。

在这里,14岁的庹长发,目睹太多人间惨剧。

当时国民党内部太腐败,新兵的衣服、被子、粮食等,经常被当官的克扣,新兵只能挨饿受冻,生病了不给看医生,也不给药吃。

病得太严重的,就被当官的枪毙或活埋了,被抓的新兵还没上战场,90%的人都死掉了。

幸好,庹长发遇到了患难与共的好兄弟,易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祥比庹长发大5岁, 是一名级别很低的小军官。

当他看到又瘦又小的庹长发时,心生怜悯,又见他憨厚机灵,便把他带到身边,当了勤务兵。

平日里,易祥对庹长发总是嘘寒问暖,做错了事,易祥也不打骂他。

庹长发跟着易祥,穿得暖,吃得饱,心情舒畅,日子过得很舒心。

战场上,庹长发负责扛着炮弹炸药往前线送,经常是冒着枪林弹雨,危急时刻,是易祥一次次救了他的命。

如果不是易祥尽心尽力保护着庹长发,恐怕他早死于乱世里了。

在庹长发心里,易祥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早已成了他最亲的亲人。

11年的时间,两个人一起出生入死,从来没有分开过。

1949年,蒋介石带一众官兵败逃台湾,易祥亦在其中。

然而,此时他已有家眷。

妻子陈淑珍,是一名富家女,婚后,他们生育了两个儿子易浩光、易浩明。

易祥想带走妻儿,怎奈他官职太低,只能带3个人。

副官他是必须要带的,所以孩子要留下1个。

无论留下哪一个,妻子陈淑珍都不舍得。

最后决定,陈淑珍和孩子们一起留下来,让易祥一个人离开。

易祥无奈,只好留下妻儿,把她们送到乡下老父亲身边,并托付给勤务兵庹长发照顾。

易祥离开时,庹长发难忍分离之痛,禁不住痛哭流涕。

面对易祥的重托,庹长发郑重发誓:

“团长放心,我会尽全力照顾好嫂夫人和两个小侄子,不会让他们受欺负,你去多久,我照顾多久,你不回来,我不离开!”

在庹长发赤诚的目光中,易祥放心地走了。

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从此庹长发成了易家的顶梁柱,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摇摇欲坠的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祥走后第二年,父亲因病去世。

庹长发代替易祥,如亲生儿子一般,为老人送终。

易祥父亲去世后,只剩下陈淑珍和年幼的孩子了。

陈淑珍这个大家闺秀,从小到大都是别人伺候她,虽然她能写会算,但是对于家务和地里的活,她是一窍不通,也没力气干活。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要依靠庹长发。

1950年,黄泥村进行了土改,易家分到了田地,却没有分到牛。

庹长发就帮别人家干活,干3天活换1天牛用。有了牛,他就赶紧耕地,一点时间也不敢浪费。

春耕夏忙和秋收,他几乎天天在地里忙活,不管多累,从来没抱怨过。不仅不抱怨,还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陈淑珍和孩子们吃。

1957年,开始吃大锅饭,老百姓一起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陈淑珍没有干活的能力,体力跟不上,所以她只能算半个劳力,拿6个工分,易浩光和易浩明还很小,只有庹长发算整个劳力,拿10个工分。

四个人能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庹长发就把口粮给她们娘仨,自己则去刮树皮、挖野菜来充饥。

1958年,庹长发被调去炼了一年钢,分到的口粮还是舍不得吃。

他把大部分省下来,给陈淑珍和孩子们背回来,而他连累带饿,早已瘦的皮包骨头。

那些年,为了保护陈淑珍的名节,避免别人非议,庹长发从不与她们娘仨住一起。

在易家房子旁边有一处阴暗潮湿的窝棚,这里就是庹长发居住的地方,这一住就是几十年。

对于陈淑珍,他一直很尊重,谨守着规矩礼仪。

他一直称呼陈淑珍为“太太”,称呼易浩光和易浩明为“少爷”。

后来,在陈淑珍的强烈要求下,才直呼他们的名字。

对于易祥的两个孩子,他视如己出,像父亲一样,给予他们最大的呵护。

那些年,因为太穷,买不起鞋子,陈淑珍又不会做,孩子们只能光脚走路。

易浩光每天去上学,都要光着脚走40分钟的路。

庹长发就脱下自己的解放鞋,在里面塞上稻草,用绳子把鞋子绑在孩子的脚上,而他则光脚走路、干活。

庹长发用生命守护着易祥的妻儿,只因为临别那一句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易祥的台湾关系,村里人对陈淑珍一家人指指点点。

庹长发是贫民,居然跟地主陈淑珍纠缠在一起,村里人都骂他顽固不化。

还要把庹长发强行遣送四川老家,虽然庹长发离家多年,也想回家,也想娘和兄弟。

但为了陈淑珍和孩子,他坚决不同意。

他苦苦哀求:

“易家的两个孩子还太小,太太不会干活,她一个人无法支撑起这个家,他们还需要我照顾,真的不能离开。”

其实陈淑珍也不止一次让他离开。

知书达礼的她认为,庹长发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过自己的人生,易家生活再艰难,也不能霸占人家一辈子。

可是庹长发一直记得自己跟团长许下的诺言,一直记得团长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他的家眷。

生活的磨难,让庹长发早早驼了背,脚疾和风湿的病痛一直困扰着他。

太痛苦时,或许有过那样一刻,他想离开,但男子汉大丈夫,一诺千金,他不能违背当初的誓言。

面对别人的白眼和非议,他默默忍受着,不管怎样,他都得对得起团长的信任。

有人看到庹长发干活实在,人又老实,便给他介绍对象。

没想到却被他一口拒绝。

庹长发担心娶妻生子后,就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易祥妻儿身上了。

还有人建议他娶了陈淑珍,反正她男人回不来了,娶了她,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能照顾这一家人,还能堵住旁人的嘴。

但庹长发摇摇头:“那是大哥的妻子,是我敬重的大嫂,我怎能做那种不忠不义之事。”

这些年,庹长发一直对陈淑珍敬重有加,永远保持该有的分寸。

他尽心尽力为易祥守护着这个家,等待着他的归来。

其实易祥这些年,在台湾过得也并不安心。

易祥以为过不了多久,就能把妻儿接去台湾团聚,到时庹长发也自由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

1950年,易祥曾托人给家里捎来一封信和50块钱。

然而,他的关心却为一家人带来了麻烦,父亲只好回信告诉他:“不要再联系了。”

从此,易祥再也没敢跟家里联系过。

在台湾,易祥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娶了新的老婆,生了4个儿女。

一家人过得也算幸福,但他始终牵挂对岸的妻儿。

1979年,两岸终于能通信联系了。

易祥偷偷瞒着台湾的妻子,第一时间给妻子陈淑珍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淑珍,我对父母没有尽到半点孝道,对你和孩子没有尽到责任,这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

并交代了自己在台湾已经再次娶妻生子,希望陈淑珍能够原谅他。

陈淑珍并没有怪罪易祥,知道他又有了自己的家,真心为他高兴。

她跟易祥讲了这些年的遭遇:

“这些年,庹长发一直遵守命令,守护在我们身边。”

没想到30年前的一句嘱托,庹长发居然用了一生坚守。

这是怎样的一份情谊?这是怎样的兄弟之情?

易祥既感动又内疚,每每想起就潸然泪下,他欠庹长发太多了。

每次回信,他都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善待庹叔叔,报答他的养育之恩,为他养老送终。”

他多想当面致谢庹长发,谢谢这个为自己付出一生的男人。

1987年,易祥终于等来允许台湾老兵返乡的好消息,可遗憾的是,他此时病得太重,已经卧床不起,再也回不去了。

临终前,他写信叮嘱大陆的儿子:“一定要帮庹叔叔寻找亲人,让他叶落归根。”

1988年,易祥在遗憾中离世,一生没有再见过妻儿和庹长发。

转眼又是20年,一直为易家生活忙碌的庹长发也老了。

2009年,陈淑珍病逝,离世前,她嘱咐两个儿子:

“这些年,庹叔叔为了我们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你们一定要视他为父,好好孝敬他,让他老有所依。”

庹长发老了,但他依然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依然尽己所能,为易祥守护着他的家。

2012年,易祥台湾的女儿来看庹长发,告诉他,她是代表父亲来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听到此言,庹长发激动地流下眼泪。

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行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好像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大哥易祥。

至此,88岁的庹长发已在易家守护63年,为自己的承诺圆满画上句号。

他觉得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庹长发想家了。

其实,他一直很想家,想念家乡的母亲和兄弟。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个梦,梦到家门前那颗柿子树。红彤彤的大柿子挂满枝头,摘下一个熟透的柿子,剥开薄薄的皮,轻轻吸上一口,就甜透了心房。

梦里有父母兄弟,大家坐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然而,梦醒时分,却是异乡的寒夜孤灯,是手头的捉襟见肘。

为了让陈淑珍和两个孩子生活条件好一些,这些年他不敢枉花一分钱。

虽然从湖南到四川只有六七百公里,他始终舍不得回家看看。

但是这么多年,老家的村庄已改了名字,他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2015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庹长发终于回到了故乡。

只是他的母亲和两个弟弟早已离世,不变的是那棵依然屹立在老家门前的柿子树。

庹长发弟弟的儿子,在树上摘下一个柿子,剥好送到庹长发嘴边,他轻轻吮吸一口称赞道:“真甜!”

正如他回到家的心境。

在易家,虽然易浩光和易浩明把他当成父亲孝敬,但湖南对庹长发来说,终归是异乡。

91岁的庹长发,离家时还是青葱少年,归家时,已是耄耋之年。

700公里左右的回家路,他走了77年。

回家3个月后,庹长发安然离世,终于魂归故里。

为了坚守承诺,他耗尽了一生的时光,舍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人生路。

66年,庹长发书写了一曲忠义之歌,堪比明朝的王环,三国时期的关羽。

庹长发走了,他的故事将永远被记录在史册,留给我们的是对忠义的思考。

忠义重要吗?我们需不需要它?

忠义很重要。

往大了讲,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存亡,因为有了那么多忠义之士,舍小家顾大家,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往小了讲,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如果易祥妻儿没有庹长发一生的守护,没有生存能力的她们,或许早已不在。

忠义是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纽带,我们都需要它。

庹长发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做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