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新上任的秦刚外长,在跟俄罗斯的外长通电话的时候,重申了中国跟俄罗斯的“三不理论”,即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以前耳熟能详的“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说法,“三不理论”似乎显得有些疏远,这样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是不是中俄之前的方针路线开始变化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件事被过度解读了。

其实“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三不理论,在江同志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不管是以前的王毅外长,还是新闻发言人华春莹,都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指出过。可以讲,中国对俄罗斯的大的路线方针,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三不原则,一直是非常稳定的。

秦刚外长是国际关系学院,专是外交出身的,英语水平很好,是一个资深的外交家。他的很多说法引起关注,认为这是不是路线有变化,其实没有的。中俄关系之所以稳定,跟中俄之间的外交路线的稳定,是有直接关系的。

这次之所以引起讨论,也是因为之前“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说法,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觉得说得到位。在字面感觉上更好。中俄之间关系的大方针从来没有变,但是表述上的确是有微调。

这些表述的微调,很多时候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微调。“中俄关系无上限”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我们的王毅外长跟俄罗斯外长非常亲密的时候,中俄只要关系稳,世界都乱不了,是这样背景之下出来的。是因为在那些时间俄罗斯也好,中国也好,遭到了西方的强力的挤压甚至遏制的情况之下,中俄双方当然有必要做出更亲密的姿态,来抵御西方的压力,这叫抱团取暖,这个不取决于我们,这个是取决于外国。

我记得我以前做一些民间外交工作的时候,我们当时跟美国的兰德智库开会,他们谈到中俄关系,表达了所谓“美国的担忧”的时候,我们当时就说了一句很直接的话:中俄关系的亲密程度,取决于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挤压程度。

老实讲,中俄之间的贸易量很小,中国之间更多的合作,是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中俄之间意识形态也不一样,社会制度也不一样,文化差异很大,贸易量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之所以会亲密,根本原因在于几个。第一个是江同志时期解决了中俄之间存在的一些边境问题。第二个就是国家安全的需要,而国家安全处于一种顶层设计。事实上,当西方把俄罗斯、把中国作为主要遏制对象、作为主要对手的时候,中俄之间的走近几乎不可避免,但这种走近,仍然是有底线的,仍然是有原则的。这就是秦刚外长讲的“无上限,但有底线”的原则。

尤其是在这一次俄乌冲突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国内很多支持俄罗斯的朋友,认为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但是其实我们政府的表述,从来没说俄罗斯是正义的。我们只是讲,原因是复杂的。因为大多数国家虽然对北约的行径感到很不满,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以大欺小,入侵邻国,这个说法真的也很难洗。你可以说俄罗斯的动机是西方造成的,但是你无法掩饰,战争是在乌克兰进行的。

这里有个关键节点,就是俄罗斯吞并了乌东四洲以后,整个世界的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以前一些同情俄罗斯的国家,对于这个行为都很难接受,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因为乌东四州做公投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这个方法,是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非常忌讳的!

所以俄罗斯炒作这种方法,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构成影响的。

在这个节点以后,中俄关系有些东西要理清了,这里面有几点原因。

第一点,西方正在有意识的在把中俄捆绑,尤其像欧洲国家,他在把中国有意识的往俄乌冲突里引。含沙射影的说,我们是知道俄罗斯的入侵计划的,我们跟俄罗斯是一伙的。实际上,是为整个西方对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新冷战做出切割。这哪行?我们当然要澄清了,对不对?

第二点,大量的中俄关系,被炒作成为向军事结盟转化,被炒作成为对于美国的、西方的威胁,从而在他们国内完成反华动员,所以我们也要进行解释。秦刚部长在美国做大使的时候,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一直说,中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值得把握的,到一个什么度,很重要。

我并不主张逢俄必反,但是老实讲,国内很多的支持俄罗斯的朋友,发言比俄罗斯人还爱俄罗斯。俄罗斯国内对于俄乌军事冲突还有不同意见,这些人的发言,就算在俄罗斯,都算铁杆中的铁杆了,每次还张口就是“我们这是代表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在哪,还是要多看看咱们政府的表态,多搞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主张很多人讲什么“中国正在远离俄罗斯,中国正在抛弃俄罗斯”,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中俄之间,仍然没有变,以前是这样,现在也这样。只不过说的话调子,有时候高、有时候低。这通电话即使打给俄罗斯人的,也是让美国人听的,多少有点这个意思,

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很复杂,尤其俄罗斯现在处于道义和军事上的这样一种困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既不希望俄罗斯垮掉,但是也要避免被俄罗斯拖下水。

秦刚外长这个电话,打得很及时,打得也很清晰。它不仅有助于厘清世界上对于中俄的一些非议,而且觉得对于国内的很多朋友,也是一针清醒剂。

真正的国家立场在哪里,国家利益在哪里?冷静下来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