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得不到,就说它不好,它存在自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是作家,既然是作家就需要得到认同,诺贝尔奖也是一样。”

话糙理不糙,路遥的一番话,似乎在为诺贝尔文学奖正名,也似乎在为莫言,为这个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洗刷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同时代的作家,路遥的本意并非如此,为什么中国文学老要闭门造车呢?难道不能走向世界,不能被被世界接纳吗?毫无疑问莫言带领着迈出了这一步。

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也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他的著作被争相传阅,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就越来越多了,尤以《丰乳肥臀》一书争议最多。

“原谅我就看了个简介,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有点反胃。”“写的很好,就是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了,感觉太消极了。”

诸如此类的评论把莫言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一度被列为禁书,出版社不能出版,究竟这本《丰乳肥臀》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放大了人性的恶

实际上,这个“放大了人性的恶”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缺点,算突破尺度,毕竟文学虽然本质真实,但多少都要带点艺术性,带点修饰加工的成分。

人性有善恶,宛如光暗两面,但是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所描绘的恶,突破了普通人的想象,令人感到不适,令人作呕,令人沉顿于黑暗中无法自拔。

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上官家族展开的,时间放在从抗战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而且颇为有趣的是,莫言是山东省高密人,故事的背景也是围绕高密地区展开的。

这就使得很多事情,在不同地区的读者眼里呈现的是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抗战时期,山东省是较早遭到入侵的,也是中国受到日本侵略者入侵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再比如东北地区的读者,就对《丰乳肥臀》里描写的事情或者是内容感同身受,日本侵略者侵入后,杀了主人公上官鲁氏的一家。

然后独独留下了上官鲁氏,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可以继续生育,然后把这些新生出来的孩子教育成受日本殖民文化熏陶的“新支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日本兵救了上官鲁氏,把难产的她带到医院顺利接生,上官鲁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儿子的。

而上官鲁氏却丝毫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得到了想要的儿子,就对杀害自己一家,侵略自己家园的日本侵略者感恩戴德,这即是人性之恶的体现。

对儿子的执着追求,虽说是体现了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中国人传统的传宗接代理念,但实际上官鲁氏对此像着了魔一般却和她的丈夫,和她的丈母娘有着莫大的干系。

丈夫无法生育,丈母娘更是在一旁不断地念叨,这些都影响到了上官鲁氏,生出一个儿子来为上官家延续香火成为了她毕生的一个任务。

和姑父的结合,就是丈母娘和丈夫违背纲常伦理的要求,甚至在第一胎生出个女儿后,竟一而再地要求上官鲁氏继续和姑父生育下去。

生到第三胎的时候,丈夫和丈母娘都被日本侵略者给枪杀,上官鲁氏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从此流落到哪,便生到哪。

和土匪,和江湖郎中,和老光棍,甚至和早已剃度出家的和尚,上官鲁氏在努力完成生子任务的同时,看上她肉体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

乱世当中,人人自危,就连和尚也不能幸免于尘世,被淫欲征服了头脑,人性有多恶,越是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越能体现出来。

“人们哪,不可贪恋女色。女人是副骨的钢刀,贪色者就是用钢刀刮自己的骨”,说着这番话的老牧师低着头就埋到了上官鲁氏身上。

自诩传播救世之道,上帝化身的老牧师,在这性的诱惑面前也犯下了罪过和上官鲁氏结合,上官鲁氏反而在嘴里念叨着:“愿天主保佑我能够生个儿子。”

用词不堪入目

可这份被放大的恶,不堪入目的恶放在上官鲁氏身上的时候,就使得上官鲁氏变成了一个悲剧,一个恶作下的悲剧。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如上官鲁氏这样的人不少见,也并不多见,日本侵略,战争连年,经济崩溃,灾害频生,普通中国人能在那个时期活下来,就已经属实不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

丈夫和丈母娘的做法无异于在伤口上撒了把盐巴,把伤口挑大一点挑深一点,生个男孩,继承香火,这一男尊女卑的传统不仅没有随着时代淡去,反而是牢牢地印在了上官鲁氏身上。

这也是那个年代,或者说在战乱和饥荒下人们最本能的意愿,其他人利用这个意愿来霸占上官鲁氏的身体,更让上官鲁氏变得愈加悲剧。

用各种借口,打着各种旗号,诱骗,强暴,上官鲁氏能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她唯有默默地忍耐,然后在心底里祈祷:下一胎生个男孩。

《丰乳肥臀》之所以引起争议,和这本书的名字也脱离不了关系,乳,臀,这种形象化的女性特征加上丰满和肥美的描述后,让看到这本书的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了性爱。

这种联想有个名词解释叫做“生殖崇拜”,由于女性哺育孩子,女性带来了人类的延续,所以古时候就把女性看做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在母系社会时期,女性常常将生殖器,乳房,臀部这种部位裸露在外,因为这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荣耀,一种信仰。

莫言的书里毫无疑问地带着这样的生殖崇拜理念,对于各种性爱性交之事详细详加地描绘,所用之词尤为露骨。

“隔着衣服看,多别扭,老娘今日给你们个痛快的吧。她说着,手熟练地解开腋下的纽扣,然后猛地掀开胸襟,旗袍落地,赤裸了身体。”
“她挺着伤疤累累的乳房前进,胡书记红着脸后退。这个威武雄壮的胶东大汉,粗糙的脸上沁出一层油汗,猪鬃一样支棱着的头发里冒着热腾腾的蒸气,好像一个开了锅的小蒸笼。”
“捏一下,祝你一胎生三个胖孩子。捏两下,祝你的奶水旺盛像喷泉。捏三下,祝你的奶汁味道甜美如甘露。她低声地呻吟着,猛地挣脱了。我怅然若失,情绪受到沉重打击。”

在上官鲁氏的求子过程中,莫言详尽地描绘了男女之事,这在崇尚三纲五常,崇尚礼义廉耻的中国文化里是十分出格的。

所以人们骂他:为了吸引眼球故意为之;骂这本书:称不上一个文学作品,谈不上半点高尚和高雅,比俗文学还要低俗,简直不入流。

渲染负面情绪

因为放大了人性的恶,因为用语粗俗污秽,《丰乳肥臀》也被众多读者形容为“看了一页就不想再看下去”的消极之作。

好的文章,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而不是传递负面能量,让人读完后厌世恨世,对世界产生悲观情绪的。

莫言在书的序言中这样解释道:仅以此书,献给我去世的母亲。莫言的母亲在1994年去世,《丰乳肥臀》出版时间则是在1995年。

所以上官鲁氏的母亲形象虽然命运悲惨,处处遭受折磨,却仍旧不失努力,坚韧地活着,充满着伟大。

只是莫言将这位母亲形象塑造地并不那么完美,一方面她是伟大的,靠着一己之力养育了8个女儿和1个儿子。

吃不上饭的年代,上官鲁氏把吃进肚子的豆子用抠喉咙的方式吐出来,再洗干净后磨碎了煲成汤喂给孩子们吃。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保证我的孩子们活着”尽管丈夫和丈母娘都不喜欢她生女儿,但是上官鲁氏还是坚持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上官鲁氏又是懦弱的,她不敢反抗丈夫对她的暴力,不敢反抗丈母娘把她作为生育机器一般对待。

可她却在和其他男性发生关系的时候心里想着:婆婆,丈夫,你们骂我,打我,盼望我生个儿子,我会生的,但是儿子不是你们上官家的种,你们等着倒霉吧!

人无完人,即便是伟大的母亲形象,也有着在时代背景下的个人缺点,她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可同时这种付出又是出于一种无奈,就像是当时的社会逼迫着她这么做的。

儿子有恋乳癖,喜欢喝人奶,上官鲁氏就把自己的衣襟胸前位置专门剪出两个洞把乳房露出来,方便儿子随时可以享有。

可她在明知道大女儿和别人通奸是不道德的,必将引来毁灭的结局的时候,她却又告诉自己:“尽量地帮俩人打掩护,让这个结局来的再晚一些。”

这样的母亲形象一点也不伟大,甚至看起来令人觉得难受,令人觉得窒息,令人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世界,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悲观,消极,假如描绘苦难,可以让人感悟到认同,从而升华出力量,对未来充满希望,那么《丰乳肥臀》式描绘出的苦难,则让人震撼,心情沉重,无法理解。

价值之所在

大胆,突破,批判现实,人性,批判时代背景,和《丰乳肥臀》类似的文学作品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如莫言这样的写作方式却是少之又少。

通过表现人性之丑恶,突出人性之本身弱点,时代背景下导致病态人格的显现,进而指出上官鲁氏悲观命运的本因,令读者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一眼看来和鲁迅颇为相似,实际上莫言确实非常敬佩鲁迅,他自己曾说过:“我从鲁迅先生那里继承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人性深刻的挖掘和强烈的批判意识。”

对人性的挖掘,莫言做到了极致,一挖再挖,挖到触及所有人的神经,挖到人的底线之下,挖到他没有抛出问题,却让我们自己主动地提出了问题。

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人能否摆脱命运的捉弄?人能否打破自身的牢笼?人的命运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上官鲁氏把孩子们都拉扯大,可这些孩子们的结局却都不是那么美好,上官鲁氏艰辛坎坷的前半生,似乎就在注定着这些孩子们从生下来开始就走向悲剧的命运。

大女儿和土匪私奔,当了汉奸,后来更是和别人偷情暴露后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死一个;

二女儿虽然是个抗日英雄,但是却意外死在了战场上,连家乡都回不去不得善终;三女儿为了一个男人精神失常,跳崖而死;

四女儿最惨,为了照顾弟弟妹妹,甘愿把自己卖进了妓院,一辈子任人玩耍;五女儿、六女儿、七女儿、八女儿全都走到了她的前面。

最后守在上官鲁氏身旁的,唯有那个患有恋乳癖,一辈子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儿子,命运给上官鲁氏开了个玩笑,让她养育了一辈子,追求了一辈子,到头来换来这么一个讽刺的结局。

这种批判,是带有玩味式的批判,就好像莫言在告诉你:上官一家就是这么惨,你找不到比她们更惨的例子了,偏偏这种惨还真实地存在过。

淫秽不堪入目的用词,把人性的恶放大数倍摆在台面上,其实上都是为了来铺垫这个惨,批判这个惨。

荒诞,魔幻,但是又现实,有人如此形容这本书:就像是吃了一块肥肉,第一口还挺香的,但是很快就觉得腻了,越嚼越腻,吐不出来又难以下咽。

性爱的描绘场景,更让这一时代背景,这书中的人物充满着现实性和荒诞性,你可以说这本书是为了吸引人眼球,故意着重详细地刻画这些场面。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在历史车轮面前个人欲望存在的事实,上官鲁氏是为了给上官家延续香火的小人物,传统中国人,旧时代女性。

她就有着缺点,就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将她描绘地高大一点,倒不如高大中带着狭小的心理来说更能产生强烈的印象,令人深刻地理解这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当然,莫言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哀乐,也许是觉得自己过去写的过分地露骨,带来的影响有些不好,他也在改变。

尤其是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有7、8年都在思考自己的过去,在2020年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中,他以自传体的形式,揭露了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7年以来的心里路程。

从过往小说里的直接,大胆,真实,到现在的不断转型,莫言坦诚地表达了自己,也表达了获得诺奖一事对自己的影响。

“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过去,他在作品中批判别人,现在,他开始批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