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称之为学科的门类都有规律可循,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玄学。经济学,看似玄奥,是因为有很多赖以维生的“专家”不希望你看懂,另外就是经济规律必须结合人性来分析,而人性的不可捉摸自然导致经济规律寻找的难度,为了解释,又会产生很多新的名词和公式,只能在细枝末节上不断精进,更让人有盲人摸象的感觉。
但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原因就是现阶段的经济,人性的部分在占据主导。
例如:
- 4月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消费贷减少1044亿,经营贷减少521亿!
-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原本存款额度应该放缓。毕竟通胀抵消了存款利息,但存款额度却持续高速增长。
- 在利率下降,本应该是加杠杆撬动财富的好时机,居然有很多贷款人士鉴于低利息,提前还房贷了。
这些反常的现象,只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分析,真的太难理解了。如果在往常年代,持续放水和降息,应该会促进经济活力。而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居民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加杠杆了,还款远远大于新增。
其一、疫情持续冲击
其二、房地产持续低迷;要出大招,才能拉动内需,对冲疫情影响,提振预期信心;比如大基建刺激,全面深度救市激活房地产。小打小闹的各种花活,基本上无法调动大家的买房热情。

前几年,有个词挺火的,叫“城市折叠”。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我记忆中的城市折叠应该是这样的。在一座城市里,会分两个时段进行折叠交换,在富人睡着的时候,穷人会承担城市运转的功能,如打扫垃圾,制作并提供丰盛的食物,忙碌完12h左右后返回自己家中,宵禁状态。此时,富人阶级成为城市的主宰,享受这个城市提供的各种便利。当然,这是比较绝对的一种状态,现行的世界是两个阶层之间的地带并没有做到泾渭分明。犹如一个“平行世界”:
- 国家与国家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同收入、不同三观、不同规则的群体,就像生活在不同的维度空间里,大家彼此尊重,也熟视无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让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家不再互相强加,互相指点,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就是和而不同。
现阶段居然更像是跳脱了折叠城市这种极端的模式,因为穷人之所以愿意在富人睡着之际不知辛苦的维持城市的运转,是因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存在的。也许努努力,我也能成为富人中的一员呢?而从4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结论很吓人,爱咋咋地吧。我有钱,我就提前还房贷,毕竟这个房贷是实打实的负债,而要是投资股市和房市,有可能血本无归。我以前赚钱就投资,现在我赚钱就存款,即使你利息降到3%以下,我照存不误。纵使你经济学家喊破嗓子,说CPI超过5%了,你存款就是傻子行为,照存不误。你告诉我现阶段还是通胀吗?你应该考虑的是滞胀还是通缩。
人,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汇聚起来的群体的行为,才是经济学的本质。走到年轻人中间吧,倾听未来的声音吧。这时代,已经发生巨变。我写文这么多年,我有两个未想到:
一个是我觉得18年应该就到顶了,没想到一直被拖延。
第二个未想到是来的虽然晚,但来的这么剧烈,我原以为应该需要至少5年进行思想的改变,没想到今年陡然巨变。
此刻的状态,任何经济学现有手段都束手无策,过往也经历过这种时刻,解决的方式,是通过战争的重组,但当今的快速生产恢复能力,能短时间内完成生产力的再组建,何解呢?信心真的比黄金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