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柬埔寨和巴基斯坦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先后加入了援乌阵营,他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159箱弹药,另一个开始向乌克兰培训排雷兵,这让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处境更为孤立。与此同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名人,也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环球网报道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讨论俄乌冲突时表示,之前我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因为担心美俄爆发战争。如今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俄罗斯“入侵”带来的“适当结果”,同时他呼吁通过谈判来解决俄乌冲突。

基辛格的这番言论十分矛盾,既然担心俄乌冲突演变成美欧对决,就不应该鼓励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当初俄罗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感于北约持续东扩,将乌克兰“北约化”的目的。正是这一举动深深刺激了俄罗斯,使得后者深感战略不安全,从而发动了战争。

但现在,基辛格一改此前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态度,公然支持基辅入盟,这不就是鼓励俄乌冲突继续扩大下去吗?该言论与美西方“援乌抗俄”的立场没有啥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以一副“强者姿态”,看待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俄军打仗比较拉胯,如今已经败退到了乌东地区,这给人一种“苏军败退阿富汗”的宿命感,也让西方各国觉得俄军不过如此,进而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乌克兰军队士气正盛,准备对乌东地区展开大反攻。这些都让美欧觉得,乌军击败俄军是迟早的事情。基于这个认识,基辛格认为,乌克兰是美欧的反俄英雄,给予其加入北约的“奖励”正当其时。

其次,美欧不想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近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公开表示,俄罗斯仍然是欧洲一个重要部分,他提议,通过和谈结束俄乌冲突,之后就要通过一些方式恢复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

目前荷兰正考虑向乌克兰转交“爱国者”导弹,用来打击俄军,但另外一方面,荷兰首相却极力安抚俄罗斯说要通过和谈结束战争,其真实想法恐怕是不想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这一做法与基辛格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要求俄乌和谈结束战争的言论基本如出一辙,都体现了美欧“胡萝卜加大棒”的一贯作风。显然,美欧占了便宜不想吃亏,这让俄罗斯比较难办。

再者,推动乌克兰入盟可以重塑北约的凝聚力。对于美国而言,北约是其对抗俄罗斯的战略工具,但如今这个工具不听话而且内部矛盾重重,因此需要通过俄乌冲突来凝聚共识,进一步强化各成员国对组织的认同感。

事实证明,美国已经成功做到了一点。如今北约各成员国在援乌抗俄问题上少了很多分歧,就连一项与俄交好的德国,也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与美国存在军火利益纠纷的法国,更是成为第一个援助乌克兰轻坦克的国家。

这些都说明,通过俄乌冲突,美国达到了“团结北约”的目的,因此适当的给予乌克兰这个代理人一点奖励,也是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需要一套灵活性政策来缓解美欧矛盾,进一步巩固美国霸权利益。至于乌克兰就是一个合格的代理人,是用来消耗俄罗斯国力的牺牲品。如果乌克兰做的好了,美国给予一点好处费,维持这个工具的存在,如果乌克兰做的不好,那么美国也有可能随时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