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视频。
1岁多的小孩,因为生气爸妈偷吃了她的零食,带着自己的尿不湿离家出走了
看着宝宝跌跌撞撞的步伐,一位网友忍不住感慨孩子脾气大:“才1岁就懂得离家出走了。”
是啊!
别看孩子年龄小,脾气可一点都不小。
路都走不稳,
就知道用离家出走这招“对付”父母。
好笑之余,不由得让人思考:
为什么连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发脾气呢?
他们发脾气的时候,
我们大人又该如何处理呢?
01孩子爱发脾气,不见得是坏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提到,人类天生有4种基本情感:
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
基本情感从小得到满足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更丰富,内心的能量更充沛,心理也更健康。
相反,如果不让孩子随心所欲表达情感,比如不许孩子哭、闹、发脾气等,短时间可以训练出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但这是以压抑孩子情绪为代价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一开始常常发脾气,每次父母都吼他:“你再闹我们就不要你了!”
被吓到的孩子,渐渐“收敛”起来,变得“特别懂事”,不再需要父母操心。
可同时,他也变得
内向、不爱说话。
父母虽然觉得内向不太好,但也比发脾气好,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直到他们偶尔看到孩子的日记,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有自杀的念头,去医院一查,结果患上了抑郁症。
正如《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
“孩子的情绪就像是流动的水,源头就是他的内心。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如此看来,孩子发脾气,没什么不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02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在他的《聪明养育》一书中提到: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正是教他管理情绪的好机会。
1、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
要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比如,
在保证孩子自身安全和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先「哭」一会儿。
通过这种练习,逐渐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2、恰当地转移注意力
2~3岁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也只有3~5分钟。当孩子哭闹不止时,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通常会有效果,比如带孩子离开当下的环境、引导他去玩平时喜欢的玩具、陪他看会儿动画片等。
如果实在转移不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就不要管他了。
因为不断的回应就相当于用更多的关注来鼓励他的不良行为,这是一种强化,会让他变本加厉。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爸爸妈妈还是要和孩子多沟通,避免孩子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让孩子逐渐学会接纳情绪。
3、避免「以暴制暴」
“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就把你的玩具全送人!”
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经常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胁来回应孩子,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中,孩子发脾气我们可能更难保持冷静,更容易打骂孩子。
但这种激烈的方式起不到任何作用,还可能助长孩子们的脾气。
就像塞尔玛弗雷伯格的《魔法岁月》中,描述的那样:
我问孩子:“爸妈打你,你不难受吗?下次能记住不再犯吗?”
孩子回答说:“不难受。我干了坏事,爸妈打了我,我们就扯平了,下次我想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大不了再打一顿。”
所以你看,「以暴制暴」根本无法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甚至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4、让孩子知道,你依然爱他
一旦暴风雨结束,孩子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全部释放出来后,可能会筋疲力尽地入睡,也有可能变得更加轻松欢快。这个时候,
爸爸妈妈不要忘记对孩子表达一下爱意,比如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感觉到你与他更加亲密了。
一个经常愤怒的小孩,说明他的内心积压了太多负面的情绪。
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把情绪释放出来,并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就是给内心受伤的小孩提供安全感和亲情,用爱来引导一切,比任何方式的镇压和说教都好过一千倍。
慢慢的孩子会明白,他不能永远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拥有接受他的父母,当孩子的内心拥有这份爱,内心就会越来越强大,能够承受挫折,不至于遇到点事情就暴怒了。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几本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类的绘本,平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相信一定会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的认知和管理。
我的情绪认知触摸书》
(【毛毛虫点读版】TouchandFeelings
适合0~1岁)
《乐乐趣小球球的情绪启蒙绘本》
(适合0~2岁)
《我的感觉》儿童情绪管理
(平装8册,适合2~4岁)
《我的情绪小怪兽》
(适合3~6岁)
《我也会害怕心灵成长绘本
(全6册,适合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