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重点推进产业、创新、交通、政策、社会、文旅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从承接非首都功能和服务京津冀双向发力,吸引北京企业、机构落地,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 六大“协同”持续推进

推进产业协同。2022年,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0.8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103.5%;共引进北京在津新设机构360个,注册资金928.63亿元。

推进创新协同。加强与央企共建合作,设立研发中心、专业机构118个,科研院所14个,涵盖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信创、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推进交通协同。高铁建设持续推进,津秦、津保高铁相继开通,实现滨海—北京1小时公交化通达。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双向12车道、21.3公里的兴港高速开工建设。

推进政策功能协同。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4批179项“同事同标”事项,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30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推进社会领域协同。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生态环境领域实现重大进展。

推进文化旅游协同。滨海文化中心成功入选文旅部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经开区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首家市级旅游度假区。

  • 五项“机制”推动发展

据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施悦介绍,2023年,在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基础上,滨海新区将争取国家新一轮高质量支持政策,扎实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强化项目承接能动机制,推进石化、能源等类型的央企功能总部布局滨海新区。

强化京津冀港口群协同机制,重点推进港航基础产业等9个链条,海工装备等4个临港共生产业和全域旅游等三个依存产业。支持贸易结算、航运要素相关服务功能疏解到新区,并推动天津港口服务功能向京津冀腹地延伸。

强化金融业态协同联动机制,建设世界级融资租赁聚集区,打造飞机、船舶和离岸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形成中国北方商业保理聚集高地。

强化自贸政策共享机制,加强三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合作,高水平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

强化创新协同引领机制,与央企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工程落地的同时,把央企下游的研发、物流、科技等服务板块引到滨海新区。

新报记者 苗娜 滨海潮编辑 小黑

图片来自滨海新区商务片区自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