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股市谈IPO色变,IPO难道真的会对股市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吗?IPO加速是股市下跌元凶吗?

2022年,受估值过高、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疫情封控、汇率贬值等等原因影响,股市向下展开调整。沪指全年下跌15.13%,年内一度跌破3000点;科创50指数全年下跌31.35%,跌幅居首;创业板指全年下跌975点,跌幅达29.37%。

2022年IPO公司总数合计341家,IPO募资额达到5868亿元,同比增长25%,再创近十年新高

A股市场一贯视扩容为洪水猛兽,不少人将IPO视为导致中国股市长期不振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股市大跌,股民怨声载道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市场诟病纷至沓来。

中国股市谈IPO色变,IPO难道真的会对股市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吗?IPO加速是股市下跌元凶吗?

1

股市下跌IPO不背锅

信心对市场影响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股市持续下跌,市场便出现暂停IPO的争论。过去,经过市场低迷→股民抱怨→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的多次重复博弈,基本形成一个固定套路。

但是从历史上的表现来看,IPO暂停并未对股市产生明显的正向刺激。

回顾我国股市发展历史,曾经9次暂停新股发行。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期通常为3—6个月,IPO暂停区间普遍为5—12月。统计数据显示,IPO暂停起始日后半年,股指4次上涨,5次下跌。

新股停发都是在市场低迷期,股民对监管者怨气很大,但是即使暂停IPO也无益于事,新股停发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趋势,这充分显示市场估值水平与行政化停发新股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A股市场初期,IPO的不成熟的确产生了一些问题,造就了一批“垃圾股”,许多股民也因此血本无归。但是随着市场不断的改革,制度不断的成熟,如今IPO已经变得越发规范,对A股市场也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因素,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影响阴霾。

2022 年以来流动性供给持续发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双积极,信贷支持力度强劲,市场并不缺钱。但是居民由于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缺失,部门风险偏好明显走低,资产配置倾向大幅转至现金储蓄。

显然,股市下跌这个“黑锅”IPO不背,股市的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对市场的影响要远大于IPO。

从基本面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3.0%。距离2022年初政府工作报告(GDP)预期增长目标5.5%还有一定差距。

另外,从估值角度分析,估值高是2022年市场难以继续上涨的根本原因。2021年底,上证主板的市盈率为13.83,虽然不高,但是深证主板的市盈率为29.54,北交所的市盈率为39.81,科创板为70.71,创业板为87.56,并不便宜。

股市运行有其内在规律,但最终受制于实体经济的约束,只要市场延续弱势,股民对市场缺乏信心,肯定无法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暂停新股发行不会改变宏观经济基本面,也就意味着不会对市场市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

综上所述,IPO加速并不是市场持续下跌的主因,将股市下跌归因为IPO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2

再融资、大股东减持

才是更大出血点

许多人都将关注点放在IPO,但实际上,再融资更可怕。

从2010年算起至2022年底,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度达到11万亿元,是IPO融资总额的3倍左右,再融资规模也远超新股发行对市场资金的消耗。因此,二级市场再融资才是A股的真正"吸血鬼"。

对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债权融资需要偿本付息,成本较高,因此,比较倾向于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后爆发的减持浪潮是再融资的“后遗症”。

2015年期间,A股市场涨幅一度达到历史高潮,而牛市行情又引发频频减持,进一步限制市场高度。

据Wind资讯统计,以“变动截止日期”作为统一口径,1175家上市公司大小非在2015年合计减持金额高达4566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210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2016年再融资规模8倍于IPO,创下历史之最,5000亿元减持额的同时“清仓式”减持频现,“天量”再融资和野蛮减持成为A股两大“出血点”。

很多企业将上市看成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欠缺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的观念,IPO后业绩大幅下滑。实际上,企业上市不仅增加融资手段,也需要履行更多义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017年有1100多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1万亿的理财产品,其中60%的资金来自于融资募集资金。并不用于展开新业务,或者分红回报股民,这种行为严重消耗了市场的资金和流动性。2018年很多个股日常交易中成交量极度低迷,许多个股盘中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没有成交,不少个股盘中屡屡出现闪崩的走势。

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较低、规模较大,吸金效应明显,如今,减持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再融资后续的解禁减持,也更让市场担心。

3

中国再也不会走

暂停IPO的老路

的确,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被诟病已久的“三高”现象:新股发行价过高、发行市盈率高、超高的募集资金,新股上市后火速变脸等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市场。

但是,显然中国再也不会走暂停IPO的老路了。

从大的宏观背景来看,IPO作为股市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担负着给市场融资,输送“新鲜血液”的功能。稳定新股发行更能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体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从而维护宏观基本面,增强人们市场信心,同时让人们收入稳定,从而有更多资金进行理财,形成正向循环。

股票市场永远是少数人赚钱,但是打新却是大概率赚钱。从目前来看,虽然新股破发数量在增加,打新不再稳赚不赔,但是从赔率上来说,赚钱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Wind数据显示,在2022年428家上市新股中,有121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28.27%,也就意味着有71.73%的股票是上涨的,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暴利机会,例如11月上市的怡和嘉业,中一签赚 85060元。因此,顶着破发的风险,股民还是热衷抢新股,2022年,发行新股的超额认购倍数为3191.36。

另外,更多优质公司的上市,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一上市就万事大吉,不分红回报股民,还可以申请再融资圈钱,甚至业绩做不好的垃圾股还能成为人人争抢的‘壳资源’。

正如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所言:“市场总是需要新鲜血液,不把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企业纳入市场,投资者就缺少新的投资机会,缺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

要想让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向上,暂停IPO是没有用的。因此从理论上说,IPO应当受到市场各方面的欢迎。

声明 |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非原创文章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请移步华哥聊财务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与财能创变者同频共振

不想错过最新内容?

记得点下“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