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云南省两会期间,来自民族地区的代表们带着收获与期待,传递出百姓的心声,反映家乡及各行各业的变化发展,为云南民族工作建言献策。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倾听他们的心声。

土绍芳代表: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近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成功创建了19个省级、112个市级、188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省人大代表、石林县委副书记、县长土绍芳介绍,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石林县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土绍芳说,近年来石林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树立“全域旅游+创建”理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个一”创建活动,在石林景区游客中心建设一个民族团结成果展示走廊,围绕石林喀斯特地质奇观和阿诗玛文化拍摄一部主题宣传片,用好石林景区一批主题成果展厅,围绕石林旅游IP打造特有民族团结进步景观小品,挖掘石林历史文化、红色资源、阿诗玛文化内涵,讲好一连串故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一条各民族大团结主题旅游线路,围绕民族团结唱响一批主题歌曲,组织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搭建各族青少年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石林县打造“一中心两示范点三基地”实践教育模式,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等主题教育活动1200场次。通过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联盟,创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缔结为民族团结友好旗县,与广西南宁、贵州荔波、云南陆良等地缔结友好关系,石林县以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林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土绍芳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仍需要基层各部门和各族群众加倍努力。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全省未来五年和2023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建议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何胜富代表:
打造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是著名的葫芦丝之乡,国土面积1136平方公里,总人口13.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6.96%。
省人大代表、梁河县委副书记、县长何胜富就县域经济及城市规划的优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城同创”、绿美城市等问题接受了采访,他表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卫生县城达到国家标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通过验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何胜富说,“一是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队伍保障,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二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亮点频显。打造了全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建成关璋村、九保村村史馆、尹氏宗祠等一大批示范点,连续举办中国葫芦丝国际文化艺术节,定期举办各民族节日,文化交融共生成为梁河亮丽底色。三是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加快。在中央及省、州的帮助下,在中国有色、上海青浦、云南烟草等单位的倾力支持下,全县50个贫困村、7931户3192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真真切切地变为现实。四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扎实。暑期夏令营、文艺大篷车、送戏下乡等活动成为常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有序推进。五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省第10位,先后6次荣获省级‘先进平安县’荣誉称号。截至2022年12月,全县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获评省级示范单位6个、州级示范单位88个、县级示范单位236个、示范户52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贡献了梁河力量。”
对加强和改进云南民族工作,何胜富建议,一是开展全域创建,拓展深化创建“十进”工作,推动创建工作下沉到家庭、岗位等社会细胞;二是用好典型引路法,建议对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命名的县(市)、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各级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三是指导帮助州(市)、县(市)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组织,打造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喻劲猛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