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族干部群众热议“2023年云南省两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2023年是崭新的一年。
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如同开年的序曲,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被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王予波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云南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持续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施“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连日来,省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族工作者、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报告对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面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安排部署。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话发展、道期盼,把切身感受和希冀融入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切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省人大代表: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省人大代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朝洪说,省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而实在,让人印象深刻,体现了民生、民本情怀,体现了责任和担当,吹响了新时代团结奋斗的最强音,也对今后的工作作出了清晰的规划,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2023年,文山州将认真落实好省两会精神,打造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升级版。为此,马朝洪建议,一是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逐步引导各民族清楚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二是持续加强平远片区“三区”建设。把平远片区建成文山州实施“石榴红”工程的一个样板、一个示范区、一个享誉全国的经验产出地。三是实施好涉及的民族工作项目建设。特别是马关、麻栗坡、富宁三个边境县要加快边境沿线建设,高质量完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转变,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自豪感、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曲靖市富源县人大社建民侨委副主任委员段亭汀说,报告中提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中,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从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和做大民族文化产业,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真正实现各地区共建共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样板提供坚实的基础。
省人大代表、云南彤辉三原锦绣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屠燕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边境地区的经济、资金、技术、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创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个人整体综合素质,引导各族群众通过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彰显特色,助推发展。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措施,解决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加强交流合作,融入全国大环境,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
省政协委员:
全面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边境一线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着国旗、党旗,全省各地许多农户的堂屋里都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各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我想这就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真实的写照。”省政协委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李爱英开心地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更加坚定了贡山县持续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的信心。2022年,贡山县全面推进13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各类项目充分融合,统筹整合,一体推进,取得了成效。2023年,贡山县将全面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成为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
“崭新的乡村乡貌、乐观的人民、便捷的生活环境、回归的文化传统等,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巨大成果。”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审聂勒希顾表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要做好2023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制定的各项好政策;其次是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以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针对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聂勒希顾说,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继续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据和标示,培育和扶持民族文化发展非常重要,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良知和责任。建议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要科学地规划设计,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培育和扶持。
宗教界人士: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各尽所能,实事求是,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实践,让明天的云南更美好。”省政协委员、省道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兰胜波说,省政协及“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事无巨细,纲举目张,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鼓舞人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体现了党委政府一贯以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此,有三点体会:一是继续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二是立足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做好贯彻落实。三是团结带领信教群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贡献宗教界的力量。
省政协委员、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张金勇说,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明确、目标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过去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绩突出,各州(市)、县(市)区创建省级、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努力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效,引导宗教界多做公益慈善事业,从多方面关心宗教界人士,重视宗教人才培养。
省政协委员、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曲靖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合子祥说,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实际工作,我将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与各族人民一道,同心向党、携手奋进。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杨红昌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实施“润土培根”工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已经客观反映了党委政府这五年来的工作成绩。未来的工作,只要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工作规划努力奋斗,我省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云南省天主教“两会”一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我国宗教中国化道路、带领信教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信教群众中大力宣传2023年全省两会精神,发挥好党委、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专家学者: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杨福泉说,这次省两会,我省提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以及民族村赛旅游提升等十大惠民工程,这是一项具有远见而又务实的工作,它具有精品文化保护的迫切性,又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行性。杨福泉认为,云南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多样,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的互补互动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乡村。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旅游也会逐渐升温,更多的游客会喜欢走向田园和乡村。“我们现在有了具体的目标,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各地云南民族村寨特色旅游迄今发展的状况,哪些做得好,有哪些不足乃至失败的,可以向其他省乃至国外学习一些什么经验。”杨福泉说。
一直关注民族地区教育的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估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寒雁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嵌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刘寒雁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探索建立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地方教材(读本)为支撑、省州(市)县三级地方化教学素材库为补充的“铸牢”教育构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纲,探索建立思政课程为主干、课程思政为拓展、各类实践与主题活动(包括竞赛、宣讲和课外活动)为补充的“铸牢”教学机制;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指向,探索建立思政教师为主体、语文历史等融入学科教师为辅助、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师资队伍;以全社会共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目标,探索建立宣传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主导、民宗与统战等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铸牢”教育大格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古文凤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包括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内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仍然是未来五年云南发展奋斗的目标。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涉及民生改善、医疗卫生保障、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交通通讯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文凤建议,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云南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方面好的做法及其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影响,并加以继承和创新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共产党员,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跟党走,共同团结奋斗,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各族干部群众:
齐心协力共同迈向现代化

“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将着力推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三年行动。”怒江州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杨义江说,对标云南省《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全面融入全省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积极推进创建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怒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滇西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贡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建设。实施全域创建,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10+N进”创建工作,持续落实“四级联创”机制,到2024年,实现怒江州四县(市)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沿边18个乡镇、79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2年,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创作的西盟民族团结歌曲《盟誓》上线,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喜欢,大家评价:这首歌曲唱出了佤山各民族共筑精神家园的和谐之音,这样高的评价让我很开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传承和发展好优秀民族文化,让我备受鼓舞,也让我增强了创作更多民族团结歌曲的信心。”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民族文化顾问、西盟县佤族文化研究会会长岩峰激动地说,下一步,将全力配合“文艺下基层”总体工作部署,争取多角度不同层面,早出成果多出文化精品,全力助推西盟县文旅融合发展;扎根基层,全面广泛收集整理、总结提炼佤族传统优秀文化,保证每年至少产出2至3项研究成果。
“2023年,我希望年收入比2022年增加一倍!”家住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边境小康示范村的迪路恒坦言,聆听了全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种植草果增收更有信心。去年,他家种植30多亩草果,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感觉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也越来越幸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今年要重点抓好的10个方面的工作中,全省将在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金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义舒听了很激动。他说,近年来,金墩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自然村村间道路全部得到硬化和绿化,各族群众相处和谐,村民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他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领路人,会认真学习此次省两会精神,把党的好声音、国家的好政策传达给村民,带领群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聆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心里又高兴又激动,更加坚定了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努力用勤劳双手创造新生活!”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李云燕这两日正忙于走访各个村寨。她说,去年,莲池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好成效。今年,她将结合乡里的实际,打造莲池乡农业旅游大环线,有规划地开发四季水果采摘、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彝族刺绣产业化发展,建设彝绣技能培训基地,传承彝绣文化,让更多村民通过刺绣产业过上富裕的生活。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