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建安十三年,已经进入暮年的曹操站在最喜爱的小儿子曹冲尸体前发出了悲痛的悔叹!

曹操,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至今仍有许多人以其为人生榜样;华佗,则是闻名至今的名医,“赛华佗”当今仍是百姓对于医术高超之人的誉称。

一代枭雄,一代名医,同时代的他们是如何相遇,曹操又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世灾年下的宠儿

提起东汉末年,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战争纷乱的同时英雄也辈出。

但人们经常忽略的是那始于东汉末年,一直到东晋才趋于结束的大瘟疫。

“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也就是说,当时这场大瘟疫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家庭成员因为瘟疫而亡,严重的因此而绝户,再甚者,一个大家族都死于瘟疫,被迫亡族。

即便是在卫生条件,医疗水平远超东汉末年的今日,遇到疫情仍然有人家因此而绝户,更不要说在东汉末年。

在古代,由于缺少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人们经常将如地震,洪水,瘟疫之类的自然灾害归咎于当朝统治者的德行缺失,惹怒了上天,天帝因此降下灾祸。

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大背景下经常能培养出顺应局势的大才,正如乱世出英雄一般,大疫之下也涌现出了无数神医妙手。

其中以建安三神医为代表,有写出《伤寒杂病论》的神医张仲景,还有留下了杏林佳话的董奉,最后,则是本文的主角——华佗。

华佗生于公元一四五年,那时东汉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大瘟疫也开始流行。根据现在的史料可知,华佗的医术高超即在于其自身的天赋异禀,又得益于其游历四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华佗出生在沛国谯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一带,在古代时属于江淮流域。故其显露锋芒就是在江淮地区的徐州一带,在徐州,其医治好了当时广陵太守陈登的病症。

陈登是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手下的太守,其二十五岁时举孝廉入世为官,在早年间做过基层官吏,深知民间的疾苦。

在陈登的治理下,徐州一带取得了连年的大丰收。此时天下大乱,各地在军阀混战的影响下大多疏于农事,故饥民流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州利用近年来丰收的积攒,大量收拢饥民,成为了当时较为富庶的地区。又因为徐州地处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在无意间为华佗与曹操的相遇提供了客观背景条件。

《三国志·方技传》记载,广陵太守陈登患病,华佗为他诊脉后认为,陈登胃里有虫三升,是吃“腥物”引起的,因而给他开了汤药,吃后果然见效。

然而华佗又说,陈登的病三年以后还会复发,遇到良医才能救治,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三年后果然不出华佗所料,陈登旧病复发无良医而死。

这主要是在当时,各地饮食习惯根据自身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相异。处于江淮之地的徐州一带,水资源丰富,饮食喜好自然相异于北方,好食鱼虾海鲜。

由于条件有限以及卫生意识的薄弱,对于鱼虾的处理常常不甚到位。鱼虾生活在自然湖泊中,内部所含寄生虫众多,一旦烹饪温度不够或是作为刺身生食,食其者就容易患虫病。

陈登所患之病正是寄生虫害,华佗当时为其所开汤药大概率是驱虫发散之药。但治标不治本,陈登并未改变饮食习惯,故三年后又因害虫症而亡。

令人疑惑的是,根据华佗预言来看,其应知晓虫症之根结所在,但却并未提醒陈登,其中原因今人已无法知晓。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正是这次经历让华佗在官员贵胄之中声明鹊起。

除了流传至今的治病佳话外,华佗自身也有许多成果留于后世。首先是药房,《后汉书》记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华佗喜好亲自去野外采集草药,并研究其药性并且探究其中关联组合,因此创造了许多药方留传在后世。

其次是著名的麻沸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麻药。根据记载,华佗擅长于作外科手术,这就需要用药来减轻受术者的皮肉之苦,麻沸散呼之欲出,令今人闻之都震惊不已。

最后则是五禽戏,作为较早的养健类体操,至今仍然有极大的适用性,可见华佗医术之高,这也是他和曹操相遇的缘由。

曹操斩杀华佗之谜

华佗与曹操的相遇是在华佗医好陈登之后,前文讲到,徐州作为战略要地,在当时被各路诸侯所垂涎。

在陶谦之后,徐州属刘备,而吕布又趁刘备奉旨讨伐袁术之际偷袭徐州,夺取了徐州。

之后吕布被曹操所剿灭,徐州第一次归曹,再之后,刘备奉命截击袁术余党,又趁机夺取徐州;最后曹操征讨刘备,刘备败退,徐州第二次归曹。

华佗与曹操就是在这期间相遇,《三国志》记载:“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当时的曹操得知华佗医治好陈登的故事后,将其征召到自己的左右,因为曹操患有头风病,在发作之时,头晕目眩,痛苦不已。

华佗擅长医治此种病痛,曹操因此令其伴其左右,预备随时差遣医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一般的发展,华佗此时正在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男人身旁行医,应该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古代的资料,医术得到更好的长进,最重要的是,其医学著作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其医学思想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但事实却让人哀叹不已,在为曹操医治头风病不久,华佗就因最被曹操斩杀,一代神医就此落幕,其医学著作也大多散失。

曹操为何明知华佗为当世神医的情况下还要斩杀他呢?

曹操斩杀华佗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因为曹操生性多疑,怀疑华佗暗自害己而杀其报复的,有说因为华佗欺瞒曹操返家不还而被曹操斩杀的。

首先来介绍一下第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出自《三国演义》,在介绍这种说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中曹操的为人。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影视作品中曹操让人印象深刻的描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这是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途中遇见伯父吕伯奢后,因其家人杀猪前的磨刀霍霍声,心生疑惑,先下手杀吕全家这一情节。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生性多疑,不容忍别人一丝对自己的非分之想,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杀华佗的原因的解释就是基于这一前提,这个说法因此也是许多人最相信的。

在演义中,华佗在为曹操医治头风病时,看出只用汤药治疗只能缓解病痛,治标不治本,不能根除病因。

前文曾讲到,华佗比较擅长外科手术,于是其决定以外科手术来根除曹操的头风病。

于是华佗向曹操讲出了自己的医疗策略,首先让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后华佗用巨斧为曹操进行开颅手术。

即便是在今日,开颅手术仍然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手术之一,更别提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更是天方夜谭。

曹操在听到华佗的方案后,心生疑忧,直觉是华佗是要谋害自己,随即处死华佗。

但其实关于这种说法,专业人士都认为只是《三国演义》的杜撰,是为了深刻其赞刘贬曹的主旨,贬低曹操人格的一种说法,不可作为史实来采纳。

另一种说法出自正史,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采纳了这一种说法。

《三国志》中记载,华佗在“常侍曹操”左右一段时间后,请求归家看望家人,曹操准许了,但华佗这一去却不再返回。

曹操多次派人征召其返回,华佗都以妻子生病需要有人看护为理由推辞,最后,曹操派出官吏前往华佗住处,调查华佗妻子生病是否为事实。

临行前,曹操命令官吏若是华佗妻子病重是真,则赏赐华佗四十斛豆子以告慰其家人,若其妻病重是假,借此推脱征调是真,则将华佗羁押归案。

最后,华佗推托的事实败露,随机被关进牢狱,最后被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的人都比较信服这一种说法,但此时又多了一个疑问,华佗为什么宁愿冒着死罪的风险也要推脱曹操的征召呢?

从《后汉书》中寻找真相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为业。”这是《后汉书》中对于华佗性格的描述。

在我们的教育中,对于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华佗或是李时珍的面貌描述都是正面的,即心怀众生,悬壶济世,本性温良,总之是善良的。

这就让我们想象华佗时先入为主的将其归入性格温良的人,然事实却不然。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华佗“性恶”,平日里与人不太好相处,这或许也解释了前文所疑惑其明知陈登病症是因为饮食但却不点破,最终导致三年之后陈登旧症复发而亡的悲剧。

我们大胆推测,由于性格原因,华佗虽说医术高超,但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在平日里侍奉曹操左右之时,便容易与曹操或是其他曹操的侍者积攒有矛盾。

但由于其医术高超,曹操不便发作,但肯定心里早有不满,在其多次拒绝曹操征召后,新怒加旧怨,曹操一怒之下将华佗处死。

而从曹操的角度看,华佗的身份也是曹操处死华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也需要普及一个历史背景。

华佗所从事的医生的职业在今日之人看来是一份社会地位较高,收入较为丰厚的职业,受人尊重,所以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神医是该好好礼遇珍惜的。

但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医生是属于“方技”,不被人所尊重;而东汉又是豪族门阀制度的兴起时期,等级制度森严。

普通人在这些上层人眼中,不过都是“工具”,说是命如草芥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其实当时,杀死一个医生实在是件无人放在心上的“小事”。

试想,华佗身为方技中的医,在平日里竟然敢仗着医术对大丞相身边的官吏甚至是大丞相本人不敬,需要他时可以隐忍,一旦握其把柄,自然是杀之而后快。

所以《后汉书》中对于华佗性格的描述,和当时历史背景下医生的身份,或许才是曹操斩杀华佗的真相。

曹操身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在今日的粉丝愈来愈多,其所创建的大魏及其后继者西晋也成为了三国中的最终胜者。人们对于其的评价总的来说是褒大于贬。

而华佗为中华历史上著名的神医,当世之人对其更是推崇倍加,所以为了将两者的形象演绎的更加正面,现在的影视文学作品开始对曹操斩杀华佗进行“戏说”。

如有的影视作品就将华佗之死归结为华佗为救治好朋友曹操为其下烈药,以身试药却不幸身死。

这都是现代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美好期盼,不必太当真,不论真相如何,华佗之死带来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当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华佗自身是因罪身死,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安排后事,故其医学著作多逸散,对于医学自然是极大的损失,现代人只能从零碎事件中了解这位伟大的医生和他的成果。

其次可能是报应,也可能只是巧合,在曹操斩杀华佗的同年,曹操最喜爱看好的小儿子曹冲就因病去世了。

在这里假设一下,若曹冲健康成长,魏王之王必定是他,有“神童”之称,且本性良善的他为王,历史走向也许会完全不同?

再退一步,曹冲虽然病逝,曹丕或者其子曹睿的寿命在华佗的看护下,也许可以多活个一二十年。

那么曹魏也许不会被司马懿父子夺取胜利果实,之后的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也许就不会发生。

但历史没有倘若,只能让人无限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