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被杀了。

警方在发现尸体的地点附近拉起了警戒带,迅速展开勘查。

法医秦明(下文称:老秦)拎着勘查箱,穿好鞋套,戴上口罩、手套和头套,走进了被层层包围的现场。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急着去看尸体,而是踩着勘查踏板,细细看起了现场的痕迹。

老秦一会儿看看地上的血,一会儿研究研究现场的血指纹,甚至还掏出尺子量了量地上的拖擦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怪,这也是法医的活儿吗?

难道老秦是看林涛太辛苦,想把痕迹检验师的活儿都给干了吗?

哈哈,并不是。

法医可不是只做解剖的工作,否则他们足不出户,待在解剖室就足够了。

他们来到犯罪现场,必然有他们的理由!

今天这篇小科普,咱们就一起进入骇人的案发现场,近距离揭秘法医在勘查现场时的神秘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案发现场:逆流而上的血

雨夜,一个老人赤足死在了芦苇荡里,在他周围,还有一圈圈的足迹。警方赶到时,老人还有生命体征,但刚一送到医院,老人就不治身亡了。

现场的警察,对于老人的死是意外还是他杀,有了不太一致的看法。

痕检人员说,芦苇荡里只找到了同一个人进去的足迹,没有出来的足迹,死者刚好又倒在足迹中央,怎么看都像是老人夜半误入芦苇荡,因迷路不小心摔跌磕到头,最终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法医经过现场的观察后,却发现了不少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发当晚下过雨,芦苇荡里泥泞不堪,如果老人在其中跌倒,那他的面部和前襟应该沾有泥土,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而芦苇荡里也没找到带血的石头,这些都证明老人可能不是在芦苇荡里摔伤的。

初步尸表检查后,还发现老人的前臂有他人留下的指甲印痕,可以确定那是新鲜的生前损伤。诡异的是,老人头部已经干掉的血迹,居然是“倒流”的!

假如老人摔跌在地,中间可能有翻身或坐起来的过程,这时他的血迹流向最多是从额头处流向额侧或是鼻梁。但他额头伤口处的血却向上流向了发际线,还风干了固定了形状,这说明老人受伤后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头朝下的过程。

通俗点说,这个老人在受伤流血后,还在现场倒立了好一会儿,才可能留下这样的血迹。在没有外力的干扰下,这可能吗?

也许这个现场还存在第二个人。这个人,应该能解释老人是怎么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起案件,绝不是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对死者进行尸检后,法医又发现死去的老人生前曾遭人束缚,还被揪住头发反复将头撞向一个平面物体,导致了颅脑损伤,后又因救治不及时引发了死亡。老人额头上逆流的血,应是被人扛进芦苇荡时形成的。

芦苇荡只是抛尸现场,而非第一案发现场。

有了这些发现,其他警察又对该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最终抓获了死者的干儿子。

在他的家中,警方终于找到了老人遇害的第一现场,还原了案件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医在现场观察痕迹,再对比尸体上的线索,就能判断出发现尸体的地方,是不是案件的第一现场

这是法医勘查现场的重要目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案发现场:楼道里的“幽灵”

一对母女惨死家中,现场非常惨烈,满地都是血。

年仅五岁的女儿被刺了十八刀,受害的母亲则下半身赤裸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生前还遭遇了性侵。据说家里还丢了三四万块钱。

但丢钱的事情,是受害女子的丈夫小赵事后说的。

好巧不巧,案发的半小时之后,小赵也报了警,但他报警的不是凶杀案,而是抢劫案,他说自己被抢劫了,但抢劫他的人他不认识,也跑得没了踪影。

世界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初步了解,警方确认小赵夫妇的感情早已破裂,二人正在分居。而在小赵独居的公寓里,还发现了疑似凶器的刀具。

母女二人的邻居又作证说,没看这对母女和陌生人有过接触,案发时也没有可疑的人接近或者尾随她们。

事发公寓的门窗都没有被撬压过的痕迹,因此丈夫小赵的作案嫌疑非常大。

难道是小赵和平进入现场,杀害了母女二人,还贼喊捉贼?

但现场的地面载体条件不好,凶手还戴了手套,痕检没发现具有鉴别价值的足迹和指纹。就算怀疑是小赵干的,也得有依据吧?母女遇害的地点是在二楼,为了查清真相,负责该案的法医和痕检一起在现场周围进行了勘查,最后在三楼和四楼楼梯之间的平台上,有了新发现。

那里停放着一辆满布灰尘的自行车,上面却有一片非常新鲜的擦蹭痕迹。这痕迹从痕检角度说并没有鉴定的价值,法医却从中发现了端倪。

平台很宽敞,自行车很脏,常住在这里的人会主动绕开,如果凶手长时间潜伏在此,难免会碰到自行车,形成擦蹭痕迹。如果小赵是凶手,他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进入自己的家中,又何必要潜伏在自己家楼上等待时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道中老旧的自行车。图源:百度

所以,凶手应该不是小赵,而是另有其人。

这似乎也解释得通,为什么门窗未被破坏,母女二人未被人跟踪,凶手却进了门,也许凶手就是趁着死者母女俩最不设防的开门瞬间,闯进去实施了犯罪。

法医发现的这抹痕迹很轻,却转变了案件调查的方向。

顺着这条思路,警方换了调查的方向,很快找到了真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案子中,因为载体不好和凶手具有反侦查意识,痕检发挥出的作用有限。

这并不代表现场的痕迹毫无意义,法医勘查现场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结合现场的痕迹和尸体检验的结果,还原案发的经过,辅助案件侦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案发现场:看不见的乘客

安静的龙番湖面上有一条安静的渔船,安静的船舱里有六具背包客的尸体。他们安静地挤在一起死去,像某种恐怖的仪式。

现场很干净,没有打斗的痕迹,只丢着几个写有500g字样的塑料袋。

初看,六个人不是冻死的,不是病死的,不是被毒死的,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伤痕,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六个人同时死亡呢

法医和痕检在船舷上发现了一些带着桃树叶的泥迹,看起来像鞋印。痕检将这半枚鞋印和甲板上的泥迹提取,拼成了一个鞋印,但死去的六名背包客鞋底都很干净,也没下过船。这个鞋底沾泥的鞋印的主人,很可疑。

除此外,现场没有找到其他可疑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鞋印。示意图

初步尸检时,法医发现男死者的随身物品、衣物都完好,只是找不到钱包和手机,而两名女死者居然把随身的值钱物品藏进了内裤里——这也许说明,这是一起侵财案件!

六名死者都死于二氧化碳中毒,现场的塑料袋可能是清洁船舶的工人用来装干冰用的——凶手的身份范围被大大缩小了,这应该是一起谋杀案。

可大家都想不通,六名死者,四男两女,为什么被威胁后,就乖乖交出财物?

而凶手似乎是当着他们的面放干冰杀人的,他们为什么不跑?

法医分析后认为,死者不跑,一是不知道干冰有那么危险。一般人或许都知道干冰分解后会变成二氧化碳,但不太可能知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是很致命的。

二是死者不敢跑,因为出了船舱可能更危险。如果凶手只有一人,他的威慑力怎么能有这么强大呢?如果凶手不止一个人,那女死者往内裤里藏钱的时候怎么能瞒过他们的眼睛?更何况,现场只有一个外来者的鞋印,如果还有别的人,他们怎么完全没留下痕迹?

法医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凶手只有一个人,但他手里有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远距离就能伤人的武器,枪的威慑力巨大,也是因此,持枪的凶手才能让船里的六人都不敢反抗。且因为凶手只有一人,他虽然持枪但控制力有限,船里的女死者才有机会把财物藏进内裤里。这也符合之前警方对案情的还原和刻画。

法医的这个推断,进一步缩小了侦查范围。家里有干冰的、足迹能比对上的、去过桃树林的、有枪的人,最具有嫌疑。

很快,凶手便落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医通过勘查现场,不仅能确定凶手人数,刻画凶手体貌特征、职业特征和心理特征,有时候还能推断出隐藏的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一下今天聊到的三个案子,我们就可以发现,法医勘查现场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判断是否是第一现场;还原案发经过;刻画凶手的作案心理、职业、体态、推断凶器……

其实法医的现场勘查也是一门正经学问,叫作《法医现场学》,其中容纳了心理学、社会学、痕迹检验学等知识点。

大家以后可别说法医只会看尸体啦,他们懂的真的非常多哦!

看完这篇科普,觉得自己涨知识了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法医工作的内容?欢迎到购书平台下单老秦的作品《偷窥者》典藏版,一饱眼福吧!

主稿:羽飞;编辑:包包、鲁鲁修;质检:天空;排版:CC
题图&配图来源:《螺旋》《枪王》《一定要抓住》《哭泣的男人》电影海报.豆瓣电影、pixabay

本文系【法医秦明】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