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帖子,冲上了热搜,撕开了多少家庭最窒息的一幕。

女孩本打算是拿妈妈的手机来玩一玩的,不小心却打开了某多多页面,顺便再看一看里面的购物记录。
看到购物记录的那一刻,女孩瞬间眼眶泛红了。
购物记录里有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还有十一块的短袖。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妈妈竟然使用的卫生巾价格才六块五,一共50片。
在女孩的印象里,妈妈对自己一直都是很抠门,需要的东西能不买则不买,能买便宜绝不买贵的。
但是,妈妈对待家人却是很大方,她的购物记录全是家里的生活必需品,只有11块的短袖和6.5元的卫生巾才是为自己买的。
自从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刻,她身上全部的开销都是为孩子而花。
女孩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比较破旧,可她一点都不嫌弃。
但妈妈却说“其实她在这地方住不惯,哪都不方便”,可是她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二十几年了...
小时候的女孩不懂妈妈这句话的含义,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妈妈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跟她吃苦。
疫情出现后,不管家里缺不缺口罩,家里的门框上也总是挂有她清洗过的一次性口罩。

妈妈的头发从来没有去理发店剪过,都是在家自己照镜子剪的。剪失败后,妈妈也不气馁,随意拿个小夹子夹起来。
为这个家庭糟心大半辈子的妈妈早已白了头,尽管她用染发膏来掩盖白发,也掩盖不了她头顶白花花的白发。
现在,妈妈身上穿的都是孩子不要的棉袄。可她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她会觉得在孩子外面上学,一定要用好东西,穿得体面一些。
包括父亲也一样,经常对女孩说,在外面一定要吃饱,生活费不够用再找家里要。
明明他们一个月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也挣不了几个钱,却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最后女孩还说道:
“妈妈,如果你对自己好一点,我会很开心的。”
女孩的这句话,说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
其实,这位妈妈的真实写照,是万千普通家庭妈妈的缩影。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妈妈都对自己非常抠门,能不买就不买,能买便宜绝不挑贵的,只想把最好的留给家人和孩子。
同样,父亲也是如此。
父亲或许从未说过对孩子的爱,可是却倾尽所有,把最好的给孩子。
就如筷子兄弟写的那首《父亲》中写到: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打从父母生下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孩子自己幸福快乐为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孩子之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父母真的太多了。
前段时间,在网上曾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农民伯伯小心翼翼地走进饭店,在饭店里四处徘徊,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随后,他在店里站了许久,也不点餐,光静静地看着店里的客人吃饭。
直到看到有位客人填饱肚子离开餐桌后,伯伯才坐了下来,吃着客人吃剩的食物。

其实,客人已经把食物吃得差不多了,只有汤里是剩了一点渣渣,盘子里装的也是骨头。
可伯伯依旧拿起筷子往汤里捞捞几下,想把渣渣捞起来吃。
这时,站在不远处的老板娘看到了伯伯的这一幕,顿时感到很心酸。
于是,老板娘立马给伯伯重新做了一份饭盒,让店内的小姐姐送过去。
小姐姐把饭菜送去后,轻轻拍了伯伯的肩膀就走开了,伯伯刚好往反方向扭头,没有看到小姐姐送来的饭盒。
当伯伯重新扭头回来时,就看到了餐桌上放着一份饭菜,便立马站了起来看一看是谁免费送的饭菜。
伯伯没看出是谁送的,才坐下来打开饭盒,边抹掉眼泪边吃饭。
他为了把钱省下来留给子女,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宁愿去吃别人吃剩的食物。

还曾看到一则令人心痛不已的新闻。
一位来自辽阳灯塔的80多岁老人张大娘,因为过度节约,只想把钱留给女儿,不舍得去医院花钱看病,导致病情严重恶化,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
张大娘在临走前,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了女儿,以及一套60万的房产。

当女儿拿着银行卡去银行查看余额时,发现卡里竟然存了105万,这是多年来女儿给的钱,她一分没舍得花,全部攒下。
看到余额的那一幕,两位女儿当场痛哭流泪,不敢相信母亲宁愿把钱存下,也不愿拿去治病,还偷偷隐瞒了病情几年。
根据张大娘女儿介绍,张大娘对自己一直过度节约,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想把好的留给子女。
张大娘为了省电费,每次烧洗澡水都会在暖片上放一盆冷水,可以让冷水起到加热的作用,然后放回水壶里就不用烧这么久了;
甚至,孩子从小到大的旧衣服,张大娘都没舍得丢,全部留下拿来各种使用;
除了女儿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也从未买过任何一件新;包括她自己的衣服破烂到已经不能再穿的程度,还是舍不得丢。
其实,张大妈是高级工程师,每个月退休金有6k,一个月也没舍得花过一分。
虽然她对自己很抠门,但是她对自己的子女孙辈很大方;每年女儿回娘家,张大娘都会给外孙子、外孙女包几千的红包。
这就是某些中国式父母,苦其一生,倾其所有,为子女付出所有。
世上唯一不求回报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但不得不承认,父母这种过度自我“牺牲式”的爱太过于窒息,太过于沉重了。
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毕竟自我“牺牲式” 的付出,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父母不幸福,孩子也不会快乐。

曾在豆瓣上看到这样的一条帖子:
父母花两百多块买了一箱车厘子回来,两人各吃了几个,把剩余的全部留给孩子。

理解父母是为孩子好,但这样的做法让女孩感到了强烈地负罪感。
虽然车厘子的价格是贵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到吃不起的程度,没必要节省,喜欢吃就多吃一点。
女孩认为,在食物中,表达爱的方式是——买双方喜欢吃的食物,一起品尝,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委屈了自己。
女孩也一直都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所以在她经济独立后,也会经常给父母购买好东西,带他们去游玩。
只有当她努力回报父母时,才会感觉不到有负罪感。

也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妈妈虽然没有在语言上表达什么,但是在行动上却证明了一切:
“其实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只要你好我就好...”
这样的方式,让她感到很累很累,似乎全都因为她,妈妈才会过得这么惨;似乎要是没有她,妈妈是不是比现在轻松一百倍。

还曾看到网友分享的故事:
从小到大,她一直被妈妈捧在手心里爱着。
现在她都长大了,23岁了,妈妈依旧觉得自己的女儿不能在家呆超过一天。
因为妈妈觉得,只要她不在家,自己的女儿就会没饭吃。
这让网友很无奈,毕竟她又不是不会做饭,还不至于到饿到肚子的程度。
现在也妈妈退休了,她的闺蜜总约她去旅游,她也不去。
这时,网友就会对妈妈说“退休了,该去旅游就去旅游,不用总在家闲坐着。”
结果,妈妈又会来一句:“我去了,你在家该怎么办呀!”
这话顿时把网友整绝望了,毕竟她周一到周五都在上班,只有周末才回家。
而且她在单位住宿也是一个人,也活得好好的,哪里来的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妈妈的这些做法让她感到很累,比上班还要累。
由此可见,父母过度的爱,只会给孩子带来负罪感,而不是幸福感。
生活中凡事都应该有个度,爱更应该有个程度,过度的爱未必是爱,也可能是一种伤害。

记得某乎上总有个话题:
“为什么有了孩子之后,生活会变得一团糟?”
其中,评论区有一个高赞回答:
让生活变得一团糟的不是孩子,而是你把自己弄丢了。
其实不然。你照顾好了自己,才能在孩子面前呈现更好的状态,才有余力爱孩子、爱家人。
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以孩子为中心,围着孩子转。
我们总想做完美的父母,总希望把好的留给孩子,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希望父母为了孩子而委屈了自己,孩子也无法承受这种牺牲和付出。
相比父母的过度牺牲和付出,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够有自己的自我价值,能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
所以,愿天下的父母爱孩子之前,先好好爱自己。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